蓝芽技术发展与应用论坛第二届会议在京举行

(PDA时代 2000/07/16)

7月15日,蓝芽技术发展与应用论坛第二届会议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与会人数约100多人,大大超过了第一届的规模。这次会议具有较高水准,几个主要报告都体现了相当的技术含量,也在一定程度体现了蓝芽在中国的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邓寿鹏局长主持会议,并做了题为“网络发展与蓝芽技术”的报告,强调“竞争前的合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杨承路博士做了有关蓝芽技术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所体现的价值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的演讲。 杨博士预言,蓝芽技术将引发商业价值链的重构,将对生产力做出巨大贡献。为迎接蓝芽的到来,企业应该在知识、资源、产业、金融和机制上的准备。

北京邮电大学周正副院长以清晰的概括、翔实的资料,介绍了蓝芽技术的历史、来源、标准,并展望国内外蓝芽技术的应用前景。

IVT公司的高强先生介绍了IVT公司在蓝芽研究方面的一些成果,尤其是IVT Solution for Interoperability。高先生指出的一些问题引起了关注。如,蓝芽技术还有许多硬件障碍,严格地讲,现在的蓝芽芯片无一过关,应用中丢包现象经常发生;蓝芽协议目前的版本也还不完善。

中国科技大学王世明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廉价的无线网络”,内容包括:蓝芽概念、应用前景、产品开发、竞争因素和优劣分析。王教授的报告是建立在充分的实践的基础上的。与有关方面合作,他们在硅谷和中国各成立了一个开发组,前者做硬件开发,后者做应用软件的开发。目前开发出的beta版芯片成本高达200美元。优点是同时支持包交换和分组交换;扩大功率后,使用范围可达300米,设计用户为48人。与IVT一样,实践中也遇到丢包的问题;与IVT不同的是,目前暂不考虑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问题:先做了再说。王教授还提出,可以用蓝芽思路开发一些新的应用。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沈连丰教授做了题为“Bluetooth系统极其研制”的长篇报告。沈教授的发言也是建立在一个蓝芽开发项目的基础上。报告共分8个部分:一、Bluetooth系统简介;二、Bluetooth射频模块与基带芯片的设计与研制;三、Bluetoogh系统基带及关键算法的研究与仿真;四、通信协议的研究与实现;五、网络结构的研究;六、应用的研究;七、作为无线互联网应用的研究;八、项目来源。我们注意到,沈教授的报告中尤其提到,蓝芽系统中OBEX的研制正在结合PDA的具体应用而展开。

来自东芝中国公司技术与质量管理部的东芝蓝芽技术首席专家九井先生宣布,东芝将在8月底、9月初推出内置蓝芽芯片的笔记本电脑。

摩托罗拉政府关系部总监陈建明先生介绍了蓝芽SIG工作方式,并着重阐述了专为中国成立的TF9工作组的情况。看来,离中国政府为蓝芽开放2.4GHz频段还有些时日。

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电子产品管理司、科技司等)负责人也先后发言,谈了与蓝芽技术相关的政策、蓝芽应用对环境和经济等的影响。

会议由蓝芽技术发展与应用论坛组委会主办、《蓝芽在线》网站(bluetoothinchina.com) 。会议得到了信息产业部邮电标准化研究所、中国信息产业商会3C数字化联盟蓝芽专委会、国际蓝芽SIG TF9等单位的支持。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