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WAP
马云飞
(转载自赛迪网
2000/08/07)
在Internet时代,一种技术迅速崛起而又随即衰亡、甚至胎死腹中的现象似乎比比皆是、屡见不鲜,试问今天能够记得数年前所谓的NetPC、NC潮流的又有几人?目前的时代几乎已成为各种技术的走马场,各种技术潮流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种技术出现后,尚未来得及安营扎寨,另一种新出现的技术又取而代之成为舞台上的主角。饶是如此,也没有哪一种技术堪与称作无线应用协议的WAP富于戏剧性的命运相提并论。
从世界范围看,WAP技术的发展似乎仍显得有些步履蹒跚。
WAP的多数问题实质并非来自于技术本身,而主要根源在于应用设计。
WAP发展的主要桎梏仍在于内容及服务。
专家们建议在部署基于WAP的应用时,最好采用能够同时允许其它无线协议的开放性架构设计。
从夸大其词的宣传到业内人士对其实际性能的失望再到对其价值的重新认识,也许将成为WAP颇富戏剧性的发展三部曲。
■WAP热热闹闹的背后:步履维艰
掐指算来,尽管早在1997年Phone.com就伙同摩托罗拉、爱立信和诺基亚等三大移动通信巨头向业界引入了WAP的概念,但WAP真正成为舞台的主角尚不到一年的时间。作为一种可以实现多种无线设备的Web访问的技术,WAP声称任何采用WAP技术的网站都可以被任一种支持WAP协议的无线设备访问。凭藉这一诱人的承诺,WAP在业界迅速窜红似乎并非什么难事。
但有趣的是WAP却自一开始就受到了部分业界人士的种种质疑和责难,他们认为WAP不过是一种性能不够完善的过渡性技术,近期更有人扬言WAP行将消亡。与此同时,IDC调研公司的一份报告却称2004年全球投入使用的移动电话数量将达十亿,而其中半数将具备Internet访问功能。而就目前而言,能够为绝大多数移动电话产品制造商及相关运营服务商广泛接受的移动电话Internet标准也唯WAP而已。
因此,就这点看,至少近年内能够肩负起移动电话访问Internet及相关应用重任的无线技术将非WAP莫属,而且包括Amazon及Schwab等在内的金融、在线零售及旅游等行业的巨人也都相继推出了基于WAP技术的网站,最初曾试图另辟蹊径的软件巨人微软最后也不得不加入了WAP阵营,重新修改了公司基于移动电话的浏览器产品,使其能够提供WAP访问支持。目前WAP论坛成员已达500家,这些涵盖了全球移动电话产品制造商、运营服务商、基础架构供应商、软件开发商及其它提供无线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代表了全球95%的移动电话制造市场和2亿移动用户群体。
但这是否就意味着WAP已大获成功,将自此一帆风顺了呢?答案仍是否定的。从世界范围看,WAP技术的发展似乎仍显得有些步履蹒跚。即便在WAP最早获得应用的欧洲市场,其发展步伐也颇为迟缓。
在德国,德意志电信T-Mobil部门称在其1300万德国移动电话用户中,仅有25万用户购买了具备WAP功能的电话,而真正使用WAP服务的用户不过17.5万,仅占其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1.3%。
英国的情况也同样不容乐观,虽然据英国无线市场四巨头Vodafone AirTouch、BT Cellnet、Orange及One2One称,今年在一向是市场淡季的二季度其移动用户群体仍猛增了344万,远超过分析家们的预计增幅,但无线Internet市场的发展却并不理想,成绩最好的、占据了WAP电话90%以上市场的BT
Cellnet本季度也仅售出了17.5万部WAP电话,远远低于此前50万部的市场预计。据悉目前英国WAP电话总体保有量也不过20万部左右,分析家们认为这与WAP技术此前的美好许诺与其实际性能之间反差太大并且明年可能将有速度更快、连接更可靠的下一代无线技术的出台不无关系。
日本的情况稍好一些,日本无线运营商NTT DoCoMo称该公司已有4%的用户开始使用基于移动电话的Internet服务,这主要得益于公司方面提供相关内容及服务方面的大量努力。
有分析家指出,对WAP技术而言,最具发展潜力的其实还是美国市场,并认为WAP技术可能最终会在美国首先取得突破,因为目前WAP已得到了IBM、SAP
AG及BEA系统公司等提供电子商务架构及应用的供应商的支持,WAP在美国市场的成功应是迟早之事。
■WAP远没说的好用:桎梏不少
截至目前,持WAP先天不足论点的观望者仍大有人在,许多人眼中,目前的WAP电话似乎更像是一种时髦的玩物,并不堪担当大任。这实际上主要源自于部分宣传上的误导和认识上的偏颇。业内专家称WAP的多数问题实质并非来自于技术本身,而主要根源在于应用设计,WAP技术在数据流量较少的情况下能够有上佳的表现,尤其是在仅有寥寥数语的情况下性能最为理想。但若想使WAP在其难以胜任的环境下勉为其难,效果当然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这些专家也忠告准备部署WAP应用的有关机构,应充分考虑技术本身的性能,如需向用户提供复杂的网页浏览或数据信息服务时,也许使用PDA等产品及相关技术要比使用移动电话和WAP更为合适。
其实,WAP发展的主要桎梏仍在于内容及服务,目前可供访问的WAP网站少得可怜,更谈不上方便周到的WAP内容搜索服务了。而且为了适应移动电话屏幕小、分辨率低及网络接入速率仅有9.9KBps到14.4KBps的现状,仅有的部分内容服务网站也不得不削足适履,以主要提供新闻、天气、体育、航班信息等文本信息为主,目前深受众多Internet用户欢迎的诸如Flash、Shockwave或RealPlayer等技术及应用在此根本无用武之地,WAP网页几乎永远是一幅单调呆滞的面孔,难以激发用户的热情。IDC曾作过一项有关使用移动电话进行网络访问的调查,结果除有7%的调查者称不感兴趣外,另有75%的调查者竟表示非常不感兴趣。
另外,目前虽有部分服务商提供了基于移动电话的无线证券交易、无线拍卖及无线购物等服务,但如同无线通话服务一样,突然中断的无线访问服务也会让电子商务用户对基于移动电话的在线交易心存顾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WAP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
而且,在无线领域WAP并非唯一的无线Internet访问技术,尤其是在移动电话以外的其它无线手持设备领域WAP也多少受到诸如用于Palm系列掌上设备的PQA网站剪辑技术的挑战,而且无论在性能还是速度上都远胜于目前无线数字网络的第三代无线技术(3G)也已开始虎视眈眈。WAP技术在无线互联网领域里并不是最好的,有消息说,日本移动电话互联网公司DoCoMo公司提供一种基于cHTML的移动Web新标准大获成功,现在正进军欧洲市场,很有可能动摇WAP(无线应用协议)在欧洲的统治地位。有分析家指出,WAP技术很快将被其他更先进的技术标准所取代。因此,WAP技术若想在无线领域保住霸主地位,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此外,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这三大移动通信巨头去年WAP电话产品的上市时间比预定计划有所延迟,也在客观上阻滞了WAP发展的步伐。
■WAP热建之余:多手准备
业内专家还告诫相关企业的IT部门在采用WAP技术提供基于移动电话的服务时应当慎重考虑,并称即使在瑞典、英国及德国等WAP技术已得到一定程度普及应用的欧洲国家,似乎也难得听到关于WAP的溢美之词,而且消费者对拥有WAP电话的热情似乎也不甚高,均称目前WAP服务仍极为有限,仅有的几家服务网站不是连接不上就是异常拥塞。另有分析家表示,即使WAP能够在无线领域取得极大的成功,也仍难以将无线市场尽数纳入囊中。因此,专家们建议在部署基于WAP的应用时,最好采用能够同时允许其它无线协议的开放性架构设计。
Forrester调研公司称明年所有新生产的移动电话均将具备WAP功能,这必将会引发WAP市场的迅猛增长。WAP的另一重要应用领域是电子商务市场,Forrester调研公司就曾预测2005年无线Internet领域的收益将能够从今年的530万美元增至38亿美元,IDC也预计2004年无线电子商务交易额将会达到370亿美元。同时,W3C万维网联盟也有意将WAP作为其XML扩展标记语言标准的一部分,有专家认为,如若W3C能够采纳WAP,将能够使WAP在较倾向于使用标准化Internet技术的企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即将成为一种国际性标准的WAP将会成为许多企业及最终用户的较好选择。正如有关专家指出的那样,从夸大其词的宣传到业内人士对其实际性能的失望再到对其价值的重新认识,也许将成为WAP颇富戏剧性的发展三部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