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P遭遇收费门槛

(转载自eNet 2000/09/04)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16界世界计算机大会上,摩托罗拉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高尔文先生说:“到2004年,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将从现在的6800万增加到2.5亿。5年之内,一半的互联网接入将通过移动电话进行。到2010年,50%的话量将通过无线方式进行。鉴于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摩托罗拉公司这次带来了16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听到高尔文先生这一席令人心动的话,相信在场的近一段时间被冷落的无线ICP们心中肯定有一种酸酸的感觉。因为设备提供商可以在这里挥洒豪情,在作为内容提供商的他们却只能小心翼翼地看着电信运营商的脸色行事,没有宣言,只有等待。

在今年五六月间,伴随着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西门子等手机厂商争先恐后地推出多款新颖时尚的WAP手机,以及它们不断加大的营销宣传攻势,国内的一些ISP、ICP坐不住了,它们急忙配备兵马、粮草,也加入到WAP的战营中。当时,这种国内外的互动行为,使WAP红极一时,可以说那会儿到了有文必称WAP的地步。可是在媒体喧天斗地地鼓噪了一两个月后,最近,提WAP的人少了,原因是什么?还不是制约WAP发展的瓶颈实在太多。在WAP的生态圈内的各个角色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这里面,收费标准是最大的门槛。8月29日,笔者咨询了脉膊网主管WAP业务的许关山经理,他说由于现在中国移动的无线上网费用还没收取,因此从客户量上来讲,基本上平均每天都会有一两个新的用户进入脉膊网的WAP网址。如果从全国的总量上来看,他认为差不多有四五万人使用手机上网。但这些都是基于免费的基础上,一旦对无线上网进行收费,那么用户量可能会一下子骤减。他说,作为一家从事WAP的ICP,他们最关心的是收费标准的制定。他强调,收费一定要合理,不然的话,他们的生存就会无法保障。

目前,我国的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关于WAP的收费情况分别为——中国电信(特服号169):要交纳与上网相同时间的手机话费,即:每分钟0.40元,其他费用不收取;中国移动(特服号172):到9月1日之前(据说又延期到9月20日),暂时不收取一切费用;中国联通(特服号165):手机上网的通信费由0.4元减半至0.2元,其他费用不收取。

那么中国移动的态度如何呢?中国移动的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关于WAP的收费问题正在考虑之中,近期还不能确定下来。中国电信在无线上网方面收费的设想是将来在接入费上采取两种办法:每分钟7分钱或是包月100元。而在无线数据传输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的日本,在价格方面其著名的网络服务商DoCoMo-iMode的使用者每月只要缴300日元基本费(约合人民币23元钱),同时上网费用以传输量计算,所以只要不下载或传送资料,网络使用基本上可说是免费的。可见,我们的价格还是有点贵了,虽然这个价格还没有确定实施。作为消费者,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中国的电信运营把持在三大巨头手中,付费标准由它们向有关部门提议。但是如果无线上网的收费与手机通话费没有一个很大的区分,相信将是对人们无线上网热情的一个头泼凉水似的打击。近来,全国无线ICP的老总们都期待未来的计费标准能给他们一个惊喜,但种种情况表明,可能是奢望。

价格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但是目前国内无线上网的其他问题,我们在这里不得不重新拿出来谈一谈:上网接入速度慢、传输速率低、连接不稳定、WAP的标准还不成熟、网上实用信息少、缺乏有价值的应用等等,这些虽是老调重弹,但它们仍是阻碍WAP发展的最直接关卡。

让我们再回头看看日本,就会发现我们已被远远地落在后头。日前在美国硅谷举办的无线开发会议上,日本移动电话厂商NTT DoCoMo推出的i-Mode移动上网服务再次引起业界的关注。现在i-Mode每个月新增加的服务有100余种,总共提供2700多种服务。增值服务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加入i-Mode大家庭,每周增加的新用户达到了10万人以上。i-Mode的成功使NTT DoCoMo一举成为全球最大市值的电信公司。

互联网的精神是开放与合作。正是全球各地遵循了这一原则,IP网络才得以有今天的“枝繁叶茂”。同样,当互联网因为WAP而变得可以移动起来的时候,WAP本身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发展更加需要继承这种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原动力正是WAP生态圈内各分子的精诚合作。

但愿中国的电信巨头能从长远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