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P为何不敢“正式收费”?

(转载自eNet 2000/10/10)


屏幕小 速度慢 内容少 客户逃

3月,WAP手机向人们展示移动上网概念时,曾宣布“从6月1日起正式收费”,可到了5月底,这个日子又被推到了9月20日,可现在看来仍没什么动静。

说实话,WAP该怎么收费、标准如何,从一开始就没有明确的方向。中国移动称正在拟定一个旨在促进全社会共同开发的新模式,通过引进竞争机制,激励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开发适合WAP业务的内容。

老百姓有“恐高症”

某网站在描述WAP的前景时使用了日本著名网络服务商iMode为例,iMode使用者每月缴300日元基本费,上网费则以传输量计算,所以只要不下载或传送资料,网络使用基本是免费的。

调查表明,超过八成的受访者只能接受每月200元以下的上网费,高达63.5%的受访者只能接受100元以下的上网费。接受超过每月200元上网费的人不足一成。显然,高收费将会使消费者产生“恐高症”。

收费=杀鸡取卵?

在国内,业内人士预计WAP收费将由通信费、互联网使用费和信息服务费三部分组成。资费标准如果按简单相加是这样的:手机通话费每分钟0.4元,互联网使用费参照中国公众互联网收费标准为每小时4元;由于信息服务费目前尚无统一规定,因此仅前两项每小时的费用约达30元。

有关人士指出,在目前市场不太成熟、内容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收费,这个方案无异于杀鸡取卵,恐怕会使一些用户和潜在用户退避三舍,在制定收费标准时,这一点不容忽视。

谁将成为“先烈”

据预测,到2003年用手机上网的人数将超过用PC上网的人数;2004年将有4亿人使用手机上网;2005年全球将有8.3亿部手机可直接浏览互联网。目前,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超过了8000万户,其中使用内置上网功能手机的用户达15%。

但在购买WAP手机的用户中申请WAP业务者并不多。据一家WAP网站的CEO透露,全国使用WAP业务的手机用户尚不到5万。

有调查显示,手机用户不用WAP的主要原因很多,如手机屏幕面积太小、无线网络带宽太窄、上网速度太慢、网络内容太少等,有些使用者对动不动就死机恼怒不已,索性逃跑。

据预测,WAP在中国真正兴起至少还要3年。即便谁都知道它将是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可WAP在现阶段只能停留在一个“美好的概念”上,谁试图尝试超前,谁就可能成为“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