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以及互联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近距离通信技术。NFC工作于13.56 MHz频段,数据传输速度可达到 424 Kbits/秒,与蓝牙等其它无线通信技术相比,工作距离更短,小于15厘米。从而进行交互通信时更加方便、快捷、安全,只要任意两个设备靠近而不需要线缆接插,就可以实现相互间的通信,可以用于设备互联、服务搜寻以及移动商务等广泛领域。
表:NFC与其他近距离通信技术的比较
|
Zigbee |
Bluetooth |
UWB 超宽带 |
Wi-Fi |
NFC |
价格 |
芯片组约4美元 |
芯片组约5美元 |
芯片组大于20美元 |
芯片组约25美元 |
芯片组约2.5~4美元 |
安全性 |
中等 |
高 |
高 |
低 |
极高 |
传输速度 |
10Kbps~250Kbps |
1Mbps |
53.3~480Mbps |
54Mbps |
424Kbps |
通讯距离 |
有效范围10m~75m134公尺(当传输速率降到28bKps) |
0~10m |
0~10m |
0~100m |
0~20cm |
频段 |
2.4GHz 868MHz ( 欧洲)915MHz ( 美国) |
2.4GHz |
3.1GHz~10.6GHz |
2.4GHz |
13.56MHz |
国际标准 |
IEEE 802.15.4 |
IEEE 802.15。1x |
标准尚未订定 |
IEEE802.11b
IEEE 802.11g |
ISO/IEC 18092 (ECMA 340) ISO/IEC 21481 (ECMA 352) |
NFC产业链构主要包含以下环节:
(1)内容提供商。NFC内容提供商为移动用户提供所需服务,使他们可以访问海报、杂志中的数字内容。此外,NFC内容提供商还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增值内容,使它们的增值业务平台能为用户提供可供查询的商业信息。
(2)终端制造商。芯片厂商提供NFC芯片及相关接口附件,终端厂商在此基础上研发制造NFC手机,之后出售给用户或电信运营商。在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NFC手机将具备越来越多的功能。
(3)设备制造商。地铁、公交和电影院等地方需要安装专用的NFC手机支付读卡器,这些设施由NFC设备制造商提供。
(4)电信运营商。为用户提供移动网络,实现身份鉴定、空中充值以及手机搜索等功能。
(5)金融机构。和移动运营商合作,共同商讨共赢的商业模式,参与到业务发展中来。
NFC 产品大致上可分成两大类的应用:标签(Tag)与读取器(Reader)。当NFC 产品当成卷标使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典型应用:非接触式付款(Contactless Payment)、门禁卡、智能广告广告牌及ID识别等功能。当NFC 产品当成读取器时,数字内容传输以及下载智能广告广告牌信息为其典型的应用。
目前市场上主要参与NFC测试的手机主要有Nokia 3320、Sungsang D500、Sungsang ONYX 700、BENQ M700、Axia NFC PDA。
表:全球已开发的NFC手机
手机型号 |
手机图片 |
Nokia 6131 |

|
Nokia 3320 |

|
Sungsang D500 |

|
Sungsang ONYX 700 |

|
BENQ M700 |

|
Axia NFC PDA |

|
2004年3月18日,为了推动 NFC 的发展和普及,NXP(原飞利浦半导体)、索尼和诺基亚创建了一个非赢利性的行业协会——NFC 论坛,旨在促进 NFC 技术的实施和标准化,确保设备和服务之间协同合作。截止2007年,NFC 论坛在全球拥有超过100个成员,包括: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松下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微软公司、摩托罗拉公司、NEC 公司、瑞萨科技公司、三星公司、德州仪器制造公司和 Visa 国际组织。2006年7月复旦微电子成为首家加入NFC联盟的中国企业,之后清华同方微电子也加入了NFC论坛。
2006年6月,NXP、诺基亚、中国移动厦门分公司与“厦门易通卡”在厦门展开NFC测试,该项合作是中国首次NFC手机支付的测试。2006年8月Nokia与银联商务公司宣布在上海启动新的NFC测试,这是继厦门之后在中国的第二个NFC试点项目,也是全球范围首次进行NFC空中下载试验。参与测试使用的NFC手机均为NOKIA 3220。
在NXP、诺基亚、SONY这些巨头的推动下,全球范围开展了诸多的NFC试验,进一步促进了NFC产业的商业化运作及产业链的上下联动,但在中国市场的推广与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的壁垒,对NFC在中国的市场我们持谨慎看好观点,当然国内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积极关注NFC产业的发展,中国移动成立了专门的NFC工作小组,并且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合资成立的联动优势有着与日本NTT DoCoMo类似的集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的双重优势,NFC在中国一旦获得政策的支持与消费者认可,市场将大规模发展,但这个至少需要到3年左右的时间。
本报告对NFC的概念、技术特点、发展历程、国际标准及典型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描绘了NFC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在全球各地的测试试验情况,分析了NFC的主要应用案例,并对NFC产业链上的主要相关厂商的NFC产品及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
第一章 NFC概述
1.1 NFC概念
1.2 NFC发展历程
1.3 NFC与其他近距离通信技术的比较
1.4 NFC国际标准
1.5 NFC典型应用
第二章 NFC发展现状及趋势
2.1 2006年NFC的发展
2.1.1 NFC Forum的发展情况
2.1.2 NFC技术的发展情况
2.1.3 NFC应用的测试情况
2.1.4 NFC市场的威胁及应对建议
2.2 全球NFC发展趋势
2.3 中国NFC发展趋势
第三章 NFC应用案例
3.1 支付
3.2 公交
3.3 票务
3.4 其他
第四章 NFC相关厂商研究
4.1 NXP
4.2 SONY
4.3 NOKIA
4.4 SAMSUNG
4.5 3ALOGICS
4.6 ATMEL
4.7 BROADCOM
4.8 FM
4.9 GEMPLUS
4.10 INSIDE CONTACTLESS
4.11 VERIFONE
4.12 VIVOTECH
4.13 TEXAS INSTRUMENTS
4.14 STOLPAN
4.15 STOLLMANN
4.16 SKIDATA
4.17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4.18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4.19 INGENICO
4.20 INNOVISION
4.21 KDDI
4.22 MASTERCARD INTERN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