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主要研究硬质印制线路板(Rigid-PCB)。PCB是成熟产业,2010年其产值增幅达23.8%,是1998年后增幅最大的一年。2011年增幅放缓,只有5.9%。预计2012年继续放缓,只有大约4.0%。
PCB产业有独特之处,首先其是环保标准要求比较高,必须取得政府的排污执照。其次是高耗能产业,必须有充足、稳定的水电供应。再者,PCB是资本、技术、人力密集型行业,其技术涵盖化工、机械和电子,又需要大量使用专业的技术工人。因此PCB企业需要持续长期经营,一旦确定投资地,不易搬迁。
从2010年上半年开始,智能手机出货量大增,带动智能手机所需要的HDI板需求也大增,2010年下半年PCB大厂纷纷增加HDI产能。到了2011年第四季度,HDI板出现供过于求的迹象,HDI产能利用率开始下降。HDI板产能主要集中在台湾厂家,2011年由于台币对美元升值,按照美元计算的台湾PCB厂家收入都有不错的增长,按照台币统计则增幅不大。
苹果iPhone所使用的PCB板是HDI板中的最高级Anylayer型,其主力供应厂家都是台湾厂家。苹果的硬板PCB供应商众多,有日本厂家Panasonic、Ibiden和MEIKO;台湾厂家健鼎Tripod、欣兴Unmicron、华通Compeq;美国厂家Multek(珠海超毅)、以及奥地利厂家AT&S。台湾厂家对苹果的供应比例接近60%。
2011年PCB行业一个大变化就是纷纷向中国内地转移,湖北和重庆成为热门地区。投资湖北地区的主要有:日本MEIKO在武汉开始第三批投资,北京KDS在武汉投资,健鼎在仙桃投资,沪士电子在黄石投资。投资重庆的则有:GBM (精成科技)、AT&S、HannStar Board (瀚宇博德)。Huatao Electrnics(华涛电子)在四川遂宁投资。Taiwan PCB Techvest (志超科技)在成都投资。Trendtronics在湖南湘潭、Huaxiang Circuit (华祥电路)在江西九江。
不过长三角仍然是PCB行业投资首选,昆山、无锡仍然有新PCB厂家投资,并且老的PCB厂家也未减产或转移,在内地设厂大多是策略性的,主力基地还在长三角。
对于PCB厂家来说,传统的PCB领域即使是Anylayer HDI,竞争都相当激烈,毛利率也在下降。相对而言,IC载板是PCB产品中毛利率最高的。IC载板在2002年由英特尔提供协助,日本厂家成功量产,制造工艺在50纳米以下的IC基本上都需要使用IC载板,早期只是局限在CPU和Graphics、Chipset领域。随着手机产业的发展,手机中的CPU、内存和应用处理器开始大量使用IC载板。尤其是CPU,高通所占比例甚高。进入4G时代,所有的手机CPU都要采用IC载板,否则发热量巨大。
手机之外,HDTV和机顶盒的MPU也必须采用IC载板,还有Basestation,高速Networking IC都需要采用IC载板。IC载板最大的市场仍是PC领域,基本上被日本厂家把持,2012年NGK退出,台湾的南亚线路板接替。不过PC领域已缺乏成长力度,且门槛很高。
IC载板领域早已不是蓝海,其竞争一样激烈,不过对于PCB大厂家来说,要想提高收入,就只能拓展IC载板领域。2012年全球第一大PCB厂家欣兴就加大对IC载板领域的投资,鸿海旗下的臻鼎也表示要进入IC载板领域。
NGK退出后,日本厂家只剩下Ibiden和Shinko。它们都以英特尔为主要客户,其报价高,Ibiden正在新建菲律宾基地,试图降低价格。Ibiden和Shinko以ABF 载板为主,对于通讯领域的BT 载板不感兴趣。韩国厂家中SEMCO是最全面的,一方面有Qualcomm的大量订单,另一方面其母公司三星电子也有相当多的IC需要采用载板封装,此外还有少量来自英特尔或AMD的订单。SIMMTECH以内存载板封装为主,该公司也是内存PCB板大厂。
台湾厂家中NANYA以英特尔主要客户,景硕以QUALCOMM和BROADCOM为主要客户,BT载板占90%。欣兴以Graphics IC为主。
2011年全球PCB硬板厂家收入前3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