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报告导航:研究报告制造业汽车
2022年全球和中国Tier1企业智能座舱业务研究报告(上册)
字数:0.0万 页数:420 图表数:0
中文电子版:12000元 中文纸版:9600元 中文(电子+纸)版:12500元
编号:YS 发布日期:2022-04 附件:

        主机厂和Tier1目前正积极探索“智能座舱”创新技术落地,未来2-3年我们将看到众多智能座舱创新产品量产,智能座舱也将迎来全新HMI交互模式的重大革新。   

        座舱计算业务单元:向域融合和中央计算发展

        智能座舱计算单元发展趋势:座舱域、域融合、区域、中央计算平台、云计算。从智能座舱Tier1座舱显示业务的布局动向来看,域融合和中央计算将成为Tier1企业新的产品发力点

        从汽车整体架构来看,座舱域控制器(DCU)连接传统座舱电子部件,进一步整合ADAS系统和车联网V2X系统,使智能汽车可以进一步优化整合智能驾驶、车载互联、信息娱乐等功能,最终车内将是中央控制器进行集中控制,完整的解决方案帮助智能汽车从代步工具逐渐成为可移动生活空间。

        智能座舱Tier1已着手在座舱域控制器内集成相关ADAS功能,并提供UX定制。目前,哈曼已经支持将L0的ADAS功能集成于智能座舱,包括AR导航、360°环视、DMS/OMS和E-mirror等功能。

        未来,哈曼将通过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与ADAS域控制器融合的方式支持L1~L2+的相关功能,由此为OEM提供降低成本和降低系统复杂性的机会。对于智能座舱平台,无需额外硬件支持,也可通过ADAS ECU单元作为独立产品提供给汽车厂商。哈曼计划从2024/2025年起将L1/L2双节点引入汽车。

哈曼座舱跨域计算平台融合ADAS功能

tier1_副本.png
来源:哈曼

        从芯片厂商的部署来看,高通在第4代骁龙汽车数字座舱平台和Snapdragon Ride自动驾驶平台同时将芯片制程工艺推到同一起跑线,Snapdragon Ride SoC和第四代骁龙座舱芯片将实现跨域融合计算;英伟达DRIVE Hyperion 8.1 L2+版本采用两个Orin,一个做自动驾驶,一个则做座舱内应用,并推出DRIVE Concierge座舱软件解决方案、DRIVE IX软件栈融合舱内算法融合软件解决方案。

        智能座舱显示业务单元:产品创新层出不穷,新技术进入大规模量产周期

        从主要Tier1的座舱显示业务的布局来看,车载显示产品的创新层出不穷。未来3-5年,仪表与HUD一体化融合、A柱到A柱贯穿式中控显示、AR-HUD、曲面显示、裸眼3D等新技术将加速装车量产,新技术应用渗透率快速提升。

        (1)仪表显示技术应用趋势:仪表盘将进一步与HUD(AR-HUD)融合

        以特斯拉Model 3、Model Y为代表,“强行”取消方向盘前方的独立仪表盘,将所有信息置于中央屏幕,大众ID.系列纯电动车型也在有意弱化仪表盘的存在。从主机厂和智能座舱Tier1的产品部署趋势来看,未来仪表盘将进一步与HUD、尤其是AR-HUD融合。

        • 2021年下半年,现代摩比斯成功推出了全球首款集仪表功能和抬头显示器(HUD)功能于一体的“Clusterless HUD”,已在韩国、中国、美国、德国等完成了专利注册,正积极向主机厂推广;

        • 2022年3月,理想L9部分流出的智能座舱图透露出,理想L9可能采用AR-HUD设备,在功能性方面替代仪表盘,可能成为未来的座舱设计流行趋势;

理想L9的智能座舱设计

tier2_副本.png
来源:网络

        • 哪吒S智能座舱中采用了隐藏式全液晶仪表盘,仪表内嵌在中控台内,预计尺寸并不会很大,通过AR-HUD抬头数字显示,提供更加丰富的车辆信息,实现AR导航等功能。

        (2)中控显示技术应用趋势:从多联屏、贯穿式中控,进一步到“A柱到A柱贯穿式中控大屏”

        车载显示屏已从最初的独立仪表+中控,向多联屏、贯穿式、曲面OLED、立柱到立柱从左至右显示屏延伸,并进一步融合触控反馈、语音控制、手势控制、生物特征识别等新技术。

        支持升降模式的贯穿式中控大屏已在岚图、智己L7等车型上量产,大陆集团计划2024年量产A柱到A柱“贯穿式中控大屏”,从车头左侧的A柱,到车头右侧的A柱,成为贯穿的大屏幕,相比目前车企惯用的“多联拼接屏”更进一步,成本更低、操控性更强,将首先搭载在奔驰E/S Class。

智己L7可升降贯穿式中控

tier3_副本.png
来源:网络

大陆集团A柱到A柱“贯穿式中控大屏”解决方案

tier4_副本.png
来源:网络

        (3)HUD技术应用趋势:HUD装配率大幅提升,AR-HUD将在纯电动车型上大量应用

        抬头显示包括C-HUD、W-HUD、AR-HUD三种产品形式。C-HUD推广最早,但市场覆盖度迟迟打不开且逐渐萎缩,目前主要用于后装;W-HUD在国内新车市场逐渐普及,中高端车型开始标配或可以选装;AR-HUD则成为近年车企和供应商重点布局的前瞻技术,也是抬头显示技术的主要方向。

        佐思数据库统计显示,2021年国内乘用车HUD渗透率已超过5%,HUD总装配量为103.7万台,增速超过60%,预计到2025年,国内乘用车HUD渗透率将达到20%,其中AR-HUD占比将达25-30%。

        HUD几何光学PGU生成图像的技术路径主要包括:
        • TFT-LCD路线,TFT 方案多用在W-HUD 产品中,也有多家厂商如大陆、华阳集团等将 TFT-LCD 用在 AR-HUD 产品中; 目前采用TFT技术的W-HUD量产成本已控制在1000元左右,采用TFT技术的AR-HUD量产成本在2000-2500元。

        TFT-LCD的PGU的主要供应商是日本JDI和京瓷,松下能够自产PGU。台湾的友达和群创也有,国内的天马和京东方也有TFT-LCD的PGU。

        大陆集团针对中国市场将主推基于TFT方案的AR-HUD。体积优化到 7~8 升,相比 DLP 技术方案成本节约大于 30%,虚像尺寸 9°×3°(相当于29英寸的投影范围,投影距离为4.5米,却能达到更小的体积),投影距离大于 4.5m,路面覆盖范围在 17~40m 之间。中国车辆百分之七八十的使用场景是城市道路,路面40米以内的区域基本能满足大部分需求。

大陆集团为中国市场定制的基于TFT技术的现实增强抬头显示器

tier5_副本.png
来源:网络

        • DLP路线,现阶段采用DLP技术的AR-HUD量产成本高达3000-4000元,未来3-5年,乘用车HUD将呈现传统的TFT低成本路线+DLP的高端路线并行发展。

        基于DLP技术的现实增强抬头显示器虚像尺寸和投影距离更大,覆盖路面也更广(约100米),但仍然难以解决体积和成本问题。

不同现实增强型抬头显示器的性能对比

tier6_副本.png
来源:网络

        • 硅基液晶(LCoS)路线,LCoS技术的显示方式虽然与DLP技术类似,但LCoS技术方案可实现更高的清晰度,其分辨率可达到1080×1920,瀚思通、华为、一数科技等Tier1厂商已在LCoS方案上开始发力,韦尔半导体、 南京芯视元等已实现了硅基液晶投影显示芯片(LCoS)国产化。

        • 激光MEMS路线:MEMS激光投影技术暂达不到车规级要求,未来可能在L4/L5级自动驾驶汽车应用。

        当前,量产的AR-HUD 基本沿用W-HUD的几何光学投影方案,需超大非球面镜,以增加投射距离(AR-HUD VID需达到10m 以上),从而导致封装尺寸过大,无法满足主机厂需求。全息技术(全息光波导、HOE、CGH等)不仅可缩减整机体积,还能增加FOV,因此成为供应商和车企争先布局的焦点。

        全息光波导和HOE属于静态全息的两种路线。CGH(Computer Generated Holography)属于动态全息,CGH才是真正的可以软件定义的全息技术。CGH的技术路线掌握核心技术的有SeeReal、CY Vision、Envisics等公司,电装也正部署CGH技术路线。总的来说,距离依托于光波导、HOE等技术的下一代AR HUD的量产时间,大概还有3-5年的窗口期。

DigiLens CrystalClear™ AR HUD技术

tier7_副本.png
来源:网络

        (4)曲面显示技术应用趋势:成本过高,目前仍限于豪华车型

        目前汽车玻璃盖板基本上都是 2D 平面式的,现有少数量产车型采用大弧度 3D 玻璃盖板,如新款凯迪拉克凯雷德搭载曲面 OLED 显示屏、奔驰EQS汽车采用异形多联屏。

奔驰EQS汽车采用异形多联屏设计

tier8_副本.png
来源:网络

        3D盖板玻璃将是关键新趋势。以凯迪拉克曲面 OLED显示屏为例,其由三个独立屏幕组成,采用 AGC 的两片车载曲面盖板玻璃将三块屏幕整合成了一个 38 英寸的大尺寸显示屏。

        OLED车载显示市场主要由乐金显示、三星显示和京东方提供支持。乐金显示和三星显示计划在2022年后提供高亮度和更长使用寿命的OLED产品。JOLED是唯一一家日本OLED供应商,日本电装公司 (Denso) 投资了JOLED以加速车载 OLED 显示器的开发和量产。

        电装将与JOLED公司的有机EL显示面板印刷技术相融合,加速仪表盘、中央显示屏等多种有机EL面板的开发及量产化。

        (5)裸眼3D技术应用趋势:裸眼3D曲面仪表+裸眼3D导航

        裸眼3D仪表采用视差屏障技术分割图像,分别为左右眼形成两个不同的、略微偏移的视角,从而形成3D图像。该技术要基于显示屏内置的摄像头,其可以检测驾驶员视线,并调整3D视图位置以精确对准驾驶员的头部。大陆集团裸眼3D显示屏在现代汽车Genesis GV80高配版上量产应用。

        3D裸眼仪表是大陆集团与硅谷公司Leia Inc.合作开发的一种创新驾驶舱解决方案“Natural 3D Lightfield Instrument Cluster”,裸眼3D曲面液晶仪表一共可达到8层图像,不需要改变整体架构,只是在它的后层放置一个导光板来达到应有的效果。

        2021年7月,大陆集团、HERE和Leia合作将三维导航技术引入到汽车驾驶舱的显示解决方案中,HERE通过3D技术描绘出的建筑物和地形通过Leia的光场技术来进行显示。

大陆集团、HERE和Leia合作推出裸眼3D仪表和裸眼3D汽车导航

tier9_副本.png
来源:网络

        智能座舱通信业务单元

        未来,单纯提供T-Box硬件产品的供应商将不具备竞争力,目前部分T-Box 厂商在试图掌握软件及操作系统能力,向中央网关和通信域计算平台解决方案发展。

        2021年博世推出“车载通信计算平台” ,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多域控制、具备超高算力的高性能软件创新平台,融合车内通信、无线通信、OTA等各种通信功能架构。车载计算平台同时具备丰富的通信资源和存储资源,可作为车内数据中心,并为车载APP服务提供强大的硬件基础。

        博世T-Box产品集成的功能:以太网、支持外置天线(需OTA)、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博世集成中央网关的T-BOX架构

tier10_副本.png
来源:网络

        此外,T-BOX进一步融合高性能的智能天线是实现一体式车辆互联的关键技术,包括远程访问密钥,导航系统和智能通讯技术在内,车辆内部及外部都有大量的无线通信接口,可集成融合5G、V2X技术。

        座舱融合DMS/OMS业务单元

        按照Euro NCAP此前发布的路线图,欧洲市场的新车必须在2022年7月开始配备驾驶员监测系统(DMS);同时,从2022年开始,搭载乘员监控系统(OMS),尤其是儿童检测的新车,将得到额外的系统安全评级分数。同时,2024年起进入标配行列。

        大陆集团驾驶员和乘客的监控融合系统方案(DMS和OMS)特点包括:

        • 首次将摄像头直接集成到显示屏中(类似手机的屏下摄像头的概念),而不是目前上车的摄像头集成到方向盘、仪表、后视镜或者A柱的位置 。
        • 雷达传感器的精确定位,可以确保舱内的所有区域都被均匀覆盖。相比而言,传统的摄像头OMS方案,存在一定的盲区、光线影响以及多颗摄像头配置的复杂度。
        • 基于这套融合系统,大陆集团希望后续不断增加更多新功能。比如,记录和评估驾驶员及乘客的健康指标,如脉搏、呼吸频率或体温。

tier11_副本.png
来源:网络

        此外,座舱传感系统的手势信息还将与生物参数分析信息相结合,能够探测出关键的生理数据,提升驾驶员监控技术,提升乘员的安全与舒适度。

        智能座舱信息安全业务单元

        车辆远程升级解决方案也在根据行业的需求持续演进,已从座舱信息娱乐系统的SOTA(Software Over The Air)升级和全车ECU的FOTA升级,扩展到了支撑车辆全生命周期的远程测量、远程云诊断、大数据平台和算法的整体解决方案。

        同时,车载网关作为车内网络通讯和枢纽以及车内外网络的桥梁,也是汽车网络安全的一道“防火墙”,可以大幅减少网络攻击的风险。

FOTA的三个发展阶段

tier12_副本.png
来源:《2022年全球和中国Tier1企业智能座舱业务研究报告》

        博世的汽车安全OTA软件管理解决方案结合了软件管理系统和ESCRYPT的密钥管理解决方案安全软件更新OTA,提供了端到端解决方案,可对大型和小型ECU进行高效安全的OTA更新。

        哈曼2015年战略收购了Symphony Teleca和Redbend,并成立了第四个业务部门Connected Services,为主机厂提供OTA服务;哈曼2016年收购网络安全服务商TowerSec,并推出端到端的汽车网络安全品牌Harman Shield平台(哈曼防护盾)。

        《2022年全球和中国Tier1企业智能座舱业务研究报告》分为上下两册:
        • 上册覆盖了博世、大陆、电装、法雷奥、佛吉亚、松下6家Tier1厂商研究,报告合计420页;
        • 下册覆盖了安波福、伟世通、LG电子、海拉、三星哈曼、德赛西威、均胜电子7家Tier1厂商研究,报告合计430页;

《2022年全球和中国Tier1企业智能座舱业务研究报告:上册》目录

第一章 大陆集团座舱业务研究
1.1 大陆集团经营分析
大陆集团2021年业务情况和研发
大陆集团2021年智能网联业务经营情况
大陆集团新业务增长点规划
大陆集团车载计算业务单元(HPC)发展规划(1)
大陆集团车载计算业务单元(HPC)发展规划(2)
大陆集团车载计算业务单元(HPC)发展规划(3)
大陆集团智能座舱人机交互产品
大陆集团自动驾驶重点产品
大陆集团各业务部门产品业务分工
大陆汽车电子中国区主要研发中心
大陆集团座舱电子(车身电子事业群)国内生产基地
大陆集团全球核心人员
大陆集团中国区核心团队
大陆集团座舱电子产品线
1.2 大陆集团座舱高性能计算平台业务
大陆座舱HPC:座舱域产品开发趋势
大陆座舱HPC:车身电子平台IIP
大陆座舱HPC:软硬件分离的架构
大陆HPC计算平台:系统软硬件架构
大陆HPC计算平台:面向SOA架构的域控制器开发理念(1)
大陆HPC计算平台:面向SOA架构的域控制器开发理念(2)
1.3 大陆集团车机和IVI车载信息娱乐业务
大陆集团多媒体系统
大陆集团多媒体系统:联网信息娱乐
大陆集团多媒体系统:大陆和Elektrobit合作将亚马逊Alexa语音助手集成到座舱HPC中
大陆集团多媒体系统:无扬声器音响系统( Ac2ated Sound )
1.4 大陆集团车载显示业务
大陆集团中控显示业务:产品开发趋势
大陆集团中控显示业务:客户群(1)
大陆集团中控显示业务:客户群(2)
大陆集团中控显示业务:产品线
大陆集团中控显示业务:曲面 AMOLED 屏幕
大陆集团中控显示业务:触觉反馈交互显示
大陆集团仪表业务:产品开发趋势
大陆集团仪表业务:产品线
大陆集团仪表业务:裸眼3D仪表和裸眼3D汽车导航
大陆集团HUD业务:产品开发趋势
大陆集团HUD业务:产品线(1)
大陆集团HUD业务:产品线(2)
大陆集团HUD业务:将AR-HUD与ADAS、V2X通信技术融合
大陆集团HUD业务:产品战略
大陆集团HUD业务:在中国主推基于TFT技术的AR-HUD
大陆集团HUD业务:挡风玻璃型抬头显示系统(W-HUD)
大陆集团HUD业务:组合型抬头显示系统(C-HUD)
大陆集团HUD业务:增强现实抬头显示(AR-HUD)
1.5 大陆集团舱内热管理系统业务
大陆集团热管理系统分类
大陆集团热管理整车系统级优化策略
大陆集团热管理技术
大陆集团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生产基地
1.6 大陆集团车载通讯业务
大陆T-BOX/C-V2X业务:产品开发趋势
大陆集团T-BOX(TCU)全球市场份额
大陆T-BOX/C-V2X业务:5G混合V2X平台获得量产订单
大陆T-BOX/C-V2X业务:智能天线
大陆T-BOX/C-V2X业务:基于DSRC的One Box独立单元
大陆T-BOX/C-V2X业务:高级智能通讯T-BOX产品
大陆T-BOX/C-V2X业务:高级智能通讯T-BOX产品
1.7 大陆集团自动泊车业务
大陆自动泊车业务:产品开发趋势
大陆自动泊车业务:投资Kopernikus Automotive
1.8 大陆集团舱内DMS/OMS业务
1.9 大陆集团座舱安全解决方案业务
大陆集团座舱安全业务:产品开发趋势
大陆座舱安全模块: OTA
大陆座舱安全模块:汽车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大陆座舱安全模块: OTA与EB Corbos产品集成
大陆座舱安全模块:车载智能网关
大陆座舱安全模块:智能中央网关服务器ICAS1(车身HPC)
1.10 大陆集团座舱智能表面材料业务
大陆智能表面材料:Acella® Hylite Concept
大陆智能表面材料:研发方向
1.11 大陆集团座舱相关业务总结
大陆集团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1)
大陆集团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2)
大陆集团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3)

第二章 博世座舱业务研究
2.1 博世经营分析
博世2021年经营情况(1)
博世2021年经营情况(2)
博世2021年员工和研发人员
博世整合成立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XC事业部)
XC事业部中国区架构和分布
博世汽车多媒体和软件业务在华研发中心分布
博世多媒体事业部在华生产基地分布
博世中国区核心团队(1)
博世中国区核心团队(2)
博世座舱电子产品线
2.2 博世座舱高性能计算平台业务
博世座舱域产品开发趋势
博世座舱域控平台:Autosee 2.0
博世座舱域控平台:Autosee 2.0系统架构
博世在域控制器:产品技术方案和优势(1)
博世在域控制器:产品技术方案和优势(2)
博世座舱域控平台:创新点及优势
博世座舱域控平台:与车联天下联合研发
博世智能座舱跨域融合:融控产品系统架构(1)
博世智能座舱跨域融合:融控产品系统架构(2)
博世智能座舱跨域融合:融控产品系统架构路线图
2.3 博世车载显示业务
博世车载显示产品开发趋势
博世智能座舱多屏互动产品
博世全液晶仪表产品和核心客户
博世车载显示新技术:虚拟遮阳板
博世车载显示新技术:数字化后视镜业务
博世车载显示新技术:车辆控制屏和NeoSense触屏反馈技术
博世车载显示新技术:裸眼3D显示屏技术
博世车载显示新技术:全球首款曲面仪表板
博世座舱车载显示人机交互(HMI)业务模式
博世座舱车载显示人机交互(HMI)业务规划
2.4 博世车机和IVI车载信息娱乐业务
博世车机和信息娱乐业务(1)
博世车机和信息娱乐业务(2)
2.5 博世车载通讯业务
博世车载通讯产品开发趋势
博世T-BOX架构演进方向
博世通信域计算平台技术特性(1)
博世通信域计算平台技术特性(2)
博世V2X产品:混合连接控制单元(CCU)
博世V2X产品:与Escrypt合作信息安全
2.6 博世自动泊车业务
博世自动泊车产品开发趋势
博世主推强场端AVP方案
博世场端 L4 级AVP技术已启动商用化应用
博世场端AVP方案在中国落地
博世自动泊车技术路线图
博世L2级自动泊车方案
博世L3/L4级自动泊车方案
2.7 博世舱内DMS/OMS业务
博世DMS驾驶员监控业务
博世DMS产品系统架构
2.8 博世座舱安全解决方案业务
博世FOTA技术发展战略
博世FOTA解决方案(1): Bosch FOTA
博世FOTA解决方案(2): Bosch FOTA
博世FOTA安全解决方案(1):从四个层次进行安全保障
博世FOTA安全解决方案(2):集成Escrypt安全解决方案
博世FOTA应用场景(1): 远程刷写FOTA
博世FOTA应用场景(2): 远程诊断和预测性诊断
博世FOTA应用场景(3): 蓝牙数字钥匙
博世FOTA应用场景(4): RCS赋能自动驾驶技术
2.9 博世座舱相关业务总结
博世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1)
博世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2)

第三章 电装座舱业务研究
3.1 电装经营分析
电装2021年经营情况和组织结构调整
电装智能网联业务情况
电装全球研发体系
电装中国研发中心
电装CASE战略布局和核心技术
电装新四化的产业联盟布局
电装中国业务核心团队
电装中国生产布局
电装汽车电子产品体系
电装座舱电子产品线
3.2 电装座舱高性能计算平台业务
电装座舱域控CCU:产品开发趋势
电装座舱域控CCU:应用案例(斯巴鲁)
电装智能座舱设计:技术路线图
电装智能座舱设计:驾驶舱系统的集成控制
电装智能座舱设计:基于虚拟化技术的Denso座舱集成控制系统
电装智能座舱设计: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开发
3.3 电装车载显示业务
电装HUD业务:产品开发趋势
电装HUD业务:核心客户群
电装HUD业务:采用京瓷TFT-LCD PGU
电装HUD业务:免接触控制技术特征
电装HUD业务:国内市场份额
电装HUD业务:下一代HUD研发思路
电装中控仪表显示业务:产品开发趋势
电装中控仪表显示业务:OLED车载显示布局
电装中控仪表显示业务:生产基地
3.4 电装车机和IVI车载信息娱乐业务
电装IVI业务:G-BOOK车机系统
电装IVI业务:车载导航(后装为主)
3.5 电装舱内热管理系统业务
电装空调控制器业务:与人机界面(HMI)的协调
电装空调控制器业务:空调控制面板和HVAC(温度调节器)
东软睿驰和电装合作推出的舱内热管理解决方案(1)
东软睿驰和电装合作推出的舱内热管理解决方案(2)
电装汽车热管理系统产品线(1)
电装汽车热管理系统产品线(2)
电装汽车热管理系统产品线(3)
电装热泵空调系统
电装热泵空调系统配套案例
电装热泵空调系统发展模板
3.6 电装舱内DMS/OMS业务
电装DMS业务:产品开发趋势
电装DMS业务:Driver Status Monitor产品
电装DMS业务:产品技术参数
电装DMS业务:产品技术特点
电装DMS业务:FotoNation合作开发面向商用车的DMS系统
3.7 电装车载通讯业务
电装T-BOX/V2X业务:DCM数据通信模块
电装T-BOX/V2X业务:DSRC V2X业务布局
电装T-BOX/V2X业务:V2X车辆编队解决方案
3.8 电装自动泊车业务
3.9 电装座舱安全解决方案业务
东软睿驰和电装合作开发 EV动力域控制器 xCU
电装OTA解决方案及合作伙伴
电装车联网安全解决方案
电装座舱安全模块
电装与丰田合作
电装与元征科技、中国联通合作
3.10 电装座舱相关业务总结
电装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1)
电装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2)
电装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3)

第四章 佛吉亚座舱业务研究
4.1 佛吉亚经营分析
佛吉亚2021年经营情况(1)
佛吉亚2021年经营情况(2)
佛吉亚2021年经营情况(3)
佛吉亚简介和研发投入
佛吉亚技术中心和组织架构
佛吉亚收购海拉
佛吉亚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分布
佛吉亚歌乐汽车电子中国生产基地布局
佛吉亚全球核心团队
佛吉亚中国核心团队
佛吉亚四大业务聚焦“未来座舱”与“创赢绿动未来”两大技术战略
佛吉亚歌乐汽车电子业务发展情况
佛吉亚歌乐电子聚焦三条产品线创新:座舱电子、显示技术、ADAS
佛吉亚座舱电子业务发展情况
佛吉亚驾驶辅助业务发展情况
佛吉亚歌乐汽车电子2025发展规划
佛吉亚歌乐汽车电子2025发展规划:驾舱娱乐控制器
佛吉亚歌乐汽车电子2025发展规划:显示屏技术
佛吉亚歌乐汽车电子2025发展规划:触觉、感觉体验解决方案
佛吉亚歌乐汽车电子2025发展规划:驾驶辅助系统
佛吉亚歌乐汽车电子建立高效组织架构
佛吉亚座舱电子产品线
4.2 佛吉亚座舱计算平台业务
佛吉亚座舱计算平台:座舱域产品开发趋势
佛吉亚座舱智能化平台(CIP)
佛吉亚座舱域控制器业务:不断进化,集成更多功能
佛吉亚座舱域控制器业务:打造多屏融合的座舱集成系统
佛吉亚座舱域控制器规划目标
域控制器芯片:地平线芯片征程二代
4.3 佛吉亚IVI车载信息娱乐业务
佛吉亚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产品开发趋势
佛吉亚智能远程调谐器、APP用户商店:产品开发趋势
佛吉亚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
佛吉亚无缝互联及IVI解决方案
佛吉亚车载导航系统
佛吉亚联合梧桐车联
佛吉亚提供车载广播服务
4.4 佛吉亚车载显示业务
佛吉亚中控显示业务:产品开发趋势
佛吉亚显示业务发展情况(1)
佛吉亚显示业务发展情况(2)
佛吉亚车载显示业务
佛吉亚提供可定制车载显示业务规划
佛吉亚将采用触觉技术研发高端汽车HMI
佛吉亚与CANATU合作开发
佛吉亚仪表板及中控显示部分量产产品
佛吉亚电子后视镜
4.5 佛吉亚未来驾舱业务
佛吉亚未来驾驶舱业务:未来驾驶舱产品开发趋势
佛吉亚未来驾驶舱产品线
佛吉亚未来驾驶舱
佛吉亚推出智·臻座舱
佛吉亚HMI解决方案
佛吉亚驾驶舱合作生态
佛吉亚集成控制面板业务:产品开发趋势
佛吉亚FIRST INCH智能控制单元
4.6 佛吉亚自动泊车业务
佛吉亚自动泊车业务:产品开发趋势
佛吉亚自动泊车方案
佛吉亚环视系统方案
4.7 佛吉亚舱内DMS/OMS业务
佛吉亚DMS业务:产品开发趋势
佛吉亚带触觉反馈的驾驶员监控系统
佛吉亚摄像头产品
4.8 佛吉亚座舱安全解决方案业务
佛吉亚座舱安全业务:产品开发趋势
佛吉亚座舱安全:云互联技术解决方案
佛吉亚座舱安全:OTA
佛吉亚座舱安全:汽车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4.9 佛吉亚座舱智能表面材料业务
佛吉亚智能表面业务
佛吉亚智能表面业务:投资
佛吉亚智能表面业务应用
4.10 佛吉亚智能座舱趋势下的座椅业务
佛吉亚座椅业务
佛吉亚Active Wellness2.0座椅
佛吉亚智能座椅新型控制调节方式
佛吉亚Natural Motion™座椅调节技术
佛吉亚“座舱杀菌卫士”
4.11 佛吉亚座舱相关业务总结
佛吉亚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汇总(1)
佛吉亚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汇总(2)

第五章 松下座舱业务研究
5.1 松下集团经营分析
松下中国汽车电子主要事业公司
松下汽车电子业务架构及产品线
天津松下汽车电子主要业务
松下汽车电子业务全球研发基地分布
松下汽车电子业务主要生产基地分布
松下核心团队
松下座舱电子产品线
5.2 松下座舱域控制器及芯片
松下座舱SPYDR:座舱控制器开发趋势
松下座舱域控制器解决方案:SPYDR 2.0、SPYDR 3.0
松下座舱电子布局
松下座舱电子计算架构
松下座舱系统软件架构
松下域控制器芯片
5.3 松下智能车机(IVI/Infotainment/Display)
松下车载信息娱乐操作系统Skip Gen:车载信息娱乐开发趋势
松下汽车互联电子驾驶舱
松下为路虎卫士供应车载信息娱乐系统PIVI Pro
松下智能驾驶舱技术路线总结
5.4 松下车载显示系统
松下车载显示系统:发展趋势
松下传统车机+显示系统业务:日系车机系统产品
松下传统车机+显示系统业务:美系福特车机系统产品
松下传统车机+显示系统业务:美系菲亚特-克莱斯勒车机系统产品
松下传统车机+显示系统业务:美系通用车机系统产品
松下多屏互动产品业务
松下为路虎星脉车型供应双屏互动产品
松下HUD:为日产SKYLINE配套HUD
松下AR-HUD:硬件结构及技术特点
松下AR-HUD应用
5.5 松下T-BOX/C-V2X
松下FICOSA T-BOX业务介绍
松下FICOSA T-BOX主要特征
松下FICOSA V2X技术路线规划
松下FICOSA V2X技术特点(DSRC V2V/V2I )
松下FICOSA V2X技术特点(DSRC V2P)
松下FICOSA V2X技术特点(毫米波与DSRC技术融合)
松下FICOSA C-V2X产品:技术参数
松下FICOSA C-V2X产品:CarCom平台
松下FICOSA C-V2X:技术应用
5.6 松下AVP代客泊车系统
松下自动代客泊车(AVP)业务
松下自动代客泊车(AVP)产品技术特点
5.7 松下DMS驾驶员监控系统
松下DMS业务:产品开发趋势
松下新型ToF图像传感器
松下3D ToF图像传感器
松下DMS:与抬头显示器(HUD)集成
松下DMS:松下专有的DMS算法
5.8 松下座舱安全模块
松下SOC:松下公司和McAfee合作建立车辆安全运营中心
5.9 松下座舱相关业务总结
松下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1)
松下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2)

第六章 法雷奥座舱业务研究
6.1 法雷奥经营分析
法雷奥2021年经营情况分析
法雷奥2021年各事业部经营情况(1)
法雷奥2021年各事业部经营情况(2)
法雷奥2021年各事业部经营情况(3)
法雷奥2021年各事业部经营情况(4)
法雷奥2021年各事业部经营情况(5)
法雷奥研发人员和投入
法雷奥生产研发布局(中国区)
法雷奥组织架构和产品解决方案
法雷奥产品线发展规划
法雷奥核心产品线业务进展(1):电动化产品
法雷奥核心产品线业务进展(2):安全方案产品
法雷奥核心产品线业务进展(3):出行业务产品
法雷奥核心产品线业务进展(4):车辆控制器产品
法雷奥智能驾驶舱业务发展情况
法雷奥自动驾驶业务发展情况(1)
法雷奥自动驾驶业务发展情况(2)
法雷奥自动驾驶业务发展情况(3)
法雷奥CDA事业部未来发展规划
法雷奥CDA事业部中国区研发中心:2020-2021年进展
法雷奥CDA事业部中国区生产基地
法雷奥全球管理团队
法雷奥中国区核心团队
法雷奥座舱电子产品线
6.2 法雷奥车载显示业务
法雷奥集成式中控
法雷奥仪表盘和多显示器集成
法雷奥L1-L4人机交互系统
法雷奥HUD产品
法雷奥推出360°照明解决方案
法雷奥座舱虚拟感知技术:VoyageXR 和 CallXR
6.3 法雷奥座舱空调和热管理系统业务
法雷奥集成控制和空调控制器面板产品
法雷奥空调系统总成
法雷奥汽车热管理系统
法雷奥热泵空调系统
法雷奥R-744(CO2)空调总成系统
法雷奥FlexHeaters智能加热系统
法雷奥座舱环境管理系统Smart Cocoon(1)
法雷奥座舱环境管理系统Smart Cocoon(2)
法雷奥舱内空气解决方案
法雷奥电池热管理系统产品
法雷奥汽车热管理系统主要客户(1)
法雷奥汽车热管理系统主要客户(2)
6.4 法雷奥车载通讯业务
法雷奥TCU(T-BOX)、C-V2X业务
6.5 法雷奥自动泊车业务
法雷奥自动泊车业务发展历程
法雷奥、NTT DATA和英博泰克合作推出场端自动泊车解决方案
法雷奥自动泊车在无人配送车进行拓展应用
法雷奥Park4U®传感器产品升级路线
法雷奥由Park4U®自动泊车向Cruise4U和Drive4U进阶
法雷奥自动泊车中国区业务
6.6 法雷奥舱内DMS/OMS业务
法雷奥DMS/OMS产品
法雷奥DMS驾驶警示系统(1)
法雷奥DMS驾驶警示系统(2)
法雷奥DMS驾驶警示系统(3)
法雷奥DMS驾驶警示系统(4)
法雷奥推出了车内监控系统(OMS)业务
法雷奥IMS车内监控系统产品(1):需求定义
法雷奥IMS车内监控系统产品(2):功能定义
法雷奥IMS车内监控系统产品(3):与温度管理系统融合
法雷奥IMS车内监控系统业务(4):手势识别
法雷奥IMS车内监控系统业务(5):技术架构
6.7 法雷奥座舱相关业务总结
法雷奥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1)
法雷奥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2)

    如果这份报告不能满足您的要求,我们还可以为您定制报告,请留言说明您的详细需求。
2005- 版权所有(c)   北京水清木华研究中心   京ICP备05069564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1902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