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理想将从过去单一的增程式路线向增程和高压纯电并存路线转移
理想汽车2022年1-6月销量(单位:辆)

来源:佐思汽研
2022年上半年,理想汽车销量共计60,801辆,同比增长99.1%。分车型来看,理想ONE仍是上半年主力销售车型。但随着换代产品L8的上市(上市时间2022.09),理想ONE将逐步退出生产线,未来将以L8、L7和L9生产销售为主。
在产品规划上,目前理想汽车在售所有车型均为增程式电动汽车,但从2023年起,理想规划每年至少推出两款高压纯电车型。为实现高压超快充能力,理想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布局:第一,4C倍率电池;第二,SiC技术应用;第三,热管理系统,第四,400KW大功率充电网络。
按照理想汽车的规划,2024年将实现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功率芯片投产,在高压平台同等电流能力下,该芯片比 IGBT 芯片面积减少 70%,综合效率提高 6%。同时,结合其800V 高压纯电技术的布局,不难看出未来理想新车的卖点之一将体现在其充电速度上。
理想汽车高压快充技术布局

来源:佐思汽研
理想汽车SiC芯片

来源:理想汽车
自研AEB和NOA,布局自动驾驶芯片,理想在智驾上持续追赶
理想自动驾驶发展路线

来源:佐思汽研
在智能驾驶进展方面,作为“后来者”的理想汽车自研了AEB系统。未来,理想还将开源其AEB 系统的全部代码,用于改善交通安全。
此外,理想于2021年12月在2021款理想ONE车型上新增NOA导航辅助驾驶功能,以及提升AEB性能,优化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探测融合能力。2022年起所有的新车标配了自研的L4级自动驾驶兼容的必要硬件,并规划2023年通过OTA实现理想L9城市NGP功能,2024年左右将L4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OTA到量产车上。
理想与其他造车新势力在领航辅助上的进展

来源:佐思汽研
在智能驾驶的核心底层技术布局方面,理想于2022年5月,成立了四川理想智动科技有限公司,业务范围包含芯片设计。2022年8月,前华为软件副总裁谢炎加入了理想汽车,任职系统研发部负责人。谢炎负责的系统研发部主要是一些底层的智能化技术研发,包括理想汽车自研的操作系统、算力平台等。据悉,理想汽车的算力平台业务还包括了自研智能驾驶芯片项目。
最后,在智能驾驶算法上,理想使用与特斯拉相似的BEV框架,即利用纯视觉进行运动感知预测。同时在BEV视觉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了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信息输入作为辅助,实现了BEV融合算法,且加入了视觉安全模块和激光雷达安全模块,与BEV框架模型互为冗余,为安全提供多一层保障。
理想汽车多传感器前融合BEV算法

来源:理想汽车
理想座舱实现从2D交互到3D交互的升级
理想汽车智能座舱配置

来源:佐思汽研
在座舱方面,多模态交互是人机共驾时代的发展趋势。从2022年推出的三款新车来看,理想将过去理想ONE的四屏二维交互升级到了当前的五屏三维交互,并实现了语音+手势的多模态交互方式。
如理想L9座舱的五屏包括一块安全驾驶交互屏、投影面积为13.35英寸的W-HUD、15.7英寸并且一体式的中控屏与副驾驶屏、及15.7英寸的后排娱乐屏。通过车内3D ToF传感器实时感知座舱内环境,6颗麦克风、7.3.4全景声音响布局、5G双运营商车载通信网络,配合理想汽车自研的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多模态空间交互技术,实现了舱内的三维交互。
理想汽车座舱多模态融合感知能力

来源:理想汽车
从具体技术来看,在感知上,理想智能座舱空间Li Ai通过分布式六硅麦IR 3D ToF传感器、MIMO-Net六音区人声增强网络,及MVS-Net多目多视角视觉融合网络,在多模态注意力技术作用下,模仿人类的耳朵和眼睛的配合,实现对车内信息的三维感知。
在理解和表达上,Li Ai将融合感知到的多源异构的数据在网络中还原成具体事件,并完成进一步的抽象理解。最终,通过知识链接、知识补全、逻辑推理形成事件图谱,让机器拥有自己的理解决策能力。
此外,在语音技术上,理想汽车将其语音助手“理想同学”定位为:用户的管家(当前阶段)和家人(未来目标),并规划了三个阶段的产品升级。目前,通过OTA已实现了前两个阶段的目标,包括第一阶段的搭载自研的理想同学引擎,底层能力替换为地平线 + 思必驰 + 微软等;第二阶段的支持“可见即可说”、四音区锁定等功能,未来,语音系统还将实现支持从全应用点播到全网点播、跨屏多人对话、主驾说完副驾可以接着说等功能。
理想汽车“智能语音系统”迭代

来源:佐思汽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