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报告导航:研究报告制造业汽车
2022-2023年博世智能座舱业务分析报告
字数:0.0万 页数:62 图表数:0
中文电子版:800元 中文纸版:640元 中文(电子+纸)版:1300元
编号:YCJC 发布日期:2023-06 附件:

        虽然受到芯片短缺和经济疲软的影响,但2022年博世所有业务板块销售额均实现了逆势增长。其中,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在2022年取得16%的销售增长(调整汇率影响后为12%),达到526亿欧元,再次成为销售额最高的业务板块。

        2023年第一季度,汽车与智能交通业务的销售额增长3.5%。其中,北美市场表现尤为出色,实现18%的增长;欧洲市场也取得7.7%的增长。

        适时调整产品结构、组织架构,布局“软件定义汽车”

        博世能取得比较出色的业绩, 在于其能及时调整战略。2019年,博世汽车多媒体事业部切掉了T-Box、车机、仪表等传统产品,转而聚焦智能座舱。2019年7月,博世汽车多媒体事业部未来驾舱(上海)技术中心在浦东张江落成启用,专注于智能座舱领域内产品的研发。

        2021年初,顺应新四化的发展,博世大幅调整了汽车业务的组织架构,全新的XC事业部正式成立,业务主要覆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三大方向。XC中国以博世苏州为总部,在苏州、上海张江(博世未来驾舱上海技术中心)两地设立研发中心,聚焦自动驾驶域、信息娱乐域和车身智控域。

博世XC事业部中国区域分布
博世智能座舱1.png
图片来源:博世

        2023年5月,博世再次调整组织架构,将“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调整为“智能交通业务”。“智能交通业务”继续从属于博世集团,自主负责业务经营。此次调整对2021年成立的博世XC事业部的职能进一步扩充,XC事业部事业部将开发并提供从自动泊车到自动驾驶等相关领域的解决方案。

        相关信息显示,博世智能交通业务中已有超过50%的研发人员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博世表现出对“软件定义汽车”前所未有的重视,一方面可以加快软件的开发速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软硬件开发的解耦。

博世智能交通业务组织架构
博世智能座舱2.png
图片来源:网络

        持续推进座舱域控与舱驾融合方案

        座舱域控

        随着用户功能需求的提升,车载娱乐域使用的ECU越来越多,通过将多个ECU整合为座舱域控制器可以降低整车成本、减少布线、减轻重量,并且可以降低软件开发难度以及整车集成验证周期,达到更好的OTA能力。
 
        2020年,博世与车联天下推出座舱域控平台Autosee 2.0,该平台搭载高通8155芯片,可实现多个操作系统的集成,能够同时支持仪表、中控、副驾娱乐、HUD、空调、后排等多块显示屏;同时,该座舱域控平台还整合了驾驶员和乘员监控(DOMS)、 360环视(AVM)、人脸识别(Face ID)、多麦克风输入、主动降噪等功能。该平台已拿下长城、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奇瑞、吉利、长安、凯迪拉克等多家车企的8155座舱域控订单。
 
        2023年4月上海车展期间,博世和车联天下联合发布基于5纳米工艺的高通8295芯片打造的智能座舱方案,支持“舱泊一体”的跨域功能。

基于高通8295的博世智能座舱技术互动体验4.0
博世智能座舱3.png
图片来源:博世

        舱驾融合

        博世舱驾融合的技术发展路径包含舱泊融合1.0、舱泊融合2.0、舱驾融合1.0、中央电脑等阶段。

        博世在去年的11月份公开其舱泊融合的demo方案,该方案集成环视摄像头、12个超声波传感器,同时在 SOC 上集成泊车算法,在 MCU 上实现功能安全控制,从而实现舱泊融合的功能。按照规划,博世将在今年推出舱泊融合1.0(座舱+APA+RPA),明年推出舱泊融合2.0。

博世舱泊融合方案
博世智能座舱4.png
图片来源:博世

        用SOTIF解决AI的不确定性

        博世认为,舱驾融合的挑战在于软硬解耦的软件平台、芯片解耦的算法能力以及AI的安全性问题。

        当前的座舱芯片比较多样化,芯片供应又具有不确定性,所以需要采用通用软件平台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这也是软硬解耦的优势所在。博世在泊车领域已经做到了算法的芯片解耦,目前正开发舱驾融合算法的芯片解耦。

        因为 AI 技术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讲不能用功能安全等级ASIL去评估AI技术的可靠性。所以博世正尝试用SOTIF(预期功能安全)的方案去解决这个问题,譬如通过训练数据集的覆盖度来衡量训练后算法的安全性。


第一章 博世公司概况
1.1 公司简介
1.2 公司经营情况
1.3 公司员工和研发人员
1.4 组织架构
1.5 博世中国区核心团队
1.6 座舱电子产品线
1.7 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

第二章 博世智能座舱
2.1 智能座舱发展趋势
2.2 电子电气架构发展趋势
2.3 智能座舱
2.4 多媒体和软件业务在华研发中心分布
2.5 多媒体事业部在华生产基地分布
2.6 智能座舱4.0
2.7 车机和信息娱乐业务

第三章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和舱驾融合
3.1 座舱域产品开发趋势
3.2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
3.3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优势
3.4 座舱域控平台:Autosee 2.0
3.5 座舱域控平台:Autosee 2.0系统架构
3.6 产品技术方案和优势
3.6 产品技术方案和优势
3.7 创新点及优势
3.8 与车联天下联合研发
3.9 智能座舱跨域融合:融控产品系统架构
3.10 舱驾融合的发展路径
3.11 舱泊融合解决方案
3.12 舱泊融合产品的优势
3.13 博世舱驾融合的硬件方案
3.14 博世舱驾融合的操作系统方案

第四章 车载显示
4.1 车载显示业务规划
4.2 智能座舱多屏互动产品
4.3 全液晶仪表产品和核心客户
4.4 车载显示新技术(1)
4.5 车载显示新技术(2)
4.6 车载显示新技术(3)
4.7 车载显示新技术(4)
4.8 车载显示新技术(5)
4.9 座舱车载显示人机交互(HMI)业务模式
4.10 座舱车载显示人机交互(HMI)业务规划
4.11 HUD技术
4.12 C-HUD
4.13 抬头显示微型设备

第五章 FOTA
5.1 FOTA技术发展战略
5.2 FOTA解决方案
5.3 FOTA安全解决方案(1)
5.4 FOTA安全解决方案(2)
5.5 FOTA应用场景(1)
5.6 FOTA应用场景(2)
5.7 FOTA应用场景(3)
5.8 FOTA应用场景(4)

第六章 舱内监控
6.1 舱内监控布局
6.2 DMS方案
6.3 IMS方案功能
6.4 IMS方案架构
6.5 舱内监控方案总结

    如果这份报告不能满足您的要求,我们还可以为您定制报告,请留言说明您的详细需求。
2005- 版权所有(c)   北京水清木华研究中心   京ICP备05069564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1902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