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市场,积极开发新一代座舱计算平台,并布局舱驾融合甚至中央计算平台等产品
近两年,东软集团、远峰科技、德赛西威、中科创达、均联智行、博泰车联网、亿咖通、博世、安波福、伟世通等多家Tier1企业紧跟智能汽车市场发展步伐,积极布局新一代座舱产品。在以高通8155芯片为代表的智能座舱计算平台大规模量产的基础上,也在积极布局基于如高通8295、AMD锐龙等更高性能座舱芯片的新一代智能座舱计算平台产品,预计2023年开始陆续实现量产。
2022年,东软集团面向未来,研发推出了东软C5整车人机交互平台,2023年再次发布升级版。全新东软C5整车人机交互平台沿用了可插拔、可扩展的硬件架构设计,将一块基板、两块功能版和一块扩展板,按照统一的接口组合。提升算力的同时,达成车辆基本功能、网关、车身控制、智能座舱,以及其它扩展功能高效融合。软件上通过SOA架构实现场景引擎,为整车娱乐系统提供沉浸式、个性化场景体验。

来源:东软集团
不仅如此,东软也基于第四代高通骁龙汽车数字座舱平台,进一步发挥先进的软硬件架构设计能力,达成多个ECU和域的融合,开发下一代智能座舱平台。仅采用一颗芯片即支撑16路摄像头、12路超声波雷达,以及更多屏幕的部署应用,达成智能座舱算力、配置领先,娱乐、安全、功能、硬件全面升级。提高用户在车内交互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同时,助力汽车厂商降本增效。搭载该产品的新车预计在2023年9月上市。

来源:东软集团
同时,多域融合如舱泊一体、舱行泊一体等产品也在近两年不断被推出,部分已实现量产搭载。
2022年远峰科技团队打磨出了舱泊一体1.0解决方案,采用1颗高通8155芯片支撑了4颗摄像头、多块显示屏、12颗毫米波雷达的部署应用,集成了智舱1.0、超级泊车1.0(AVM+APA)的能力基线,打造座舱的智能化平台。其中,超级泊车1.0车位识别率达97%、泊车成功率达95%,覆盖超过180种主流类型车位,并支持车头泊入;对于非常规车位,AR自定义泊车可以帮助用户从容应对。
远峰科技舱泊一体1.0解决方案已于2022年底搭载于合创A06车型全球首发量产,到2024年,陆续将有6款装配舱泊一体1.0解决方案的车型上市。
舱泊一体2.0解决方案的能力陆续也将通过OTA的方式开发交付。该方案智舱2.0将部署车载语音GPT模型,内置更真实易用的3D UI界面,升级至车道级高清导航;超级泊车2.0在AVM/APA性能上将进一步优化,平均泊车时长将降低至35S内、泊车成功率将提升至97%,并升级配置AVP功能。
与此同时,远峰科技舱行泊一体解决方案将于2024年正式推出,在配置智舱2.0、超级泊车2.0能力基线之外,将增加ACC、LCC、AEB、BSD等多项ADAS刚需功能。

来源:远峰科技
光显示、隐藏显示、可识别显示等新型车载显示技术应用上车
车载显示作为座舱视觉交互的核心产品,随着数量、尺寸、技术不断进阶升级,新型车载显示技术和产品层出不穷。
2023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上,华为推出了HUAWEI xScene光场屏,采用光学引擎技术,可实现3米远距成像,40英寸超大画幅,90PPD超视网膜级清晰度,有效降低视觉疲劳;同时,有效缓解晕车;华为光场屏HUAWEI xScene的推出为车载显示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目前已有三种产品形态:副驾款、椅背款及头枕款,近期,将会搭载多款商用车型量产。
华为光场屏

来源:华为
同时车载光与AR-HUD的融合,基于2K车规级自研的光学成像模组,华为以端到端能力持续推动AR-HUD规模商用。HUAWEI xHUD AR-HUD作为车内第一屏,不仅可以替代仪表,更能超越仪表,华为提出如智驾可视、车道级导航、倒车影像、数字精灵、巨幕观影等更多创新应用。
2023年上海车展上,大陆集团与其合作伙伴创迈思trinamiX共同研发并推出了驾驶员识别显示屏,其集成了用于驾驶员生物识别的摄像头解决方案,可实现高度安全的非接触式身份验证,并有助于防止欺诈和盗窃企图。
大陆集团驾驶识别显示屏

来源:大陆集团
此外,大陆集团还开发了一种睿隐显示技术,即实现可以按需显示内容,不需要显示屏时,人眼几乎看不见,从而实现更大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AI大模型等新技术加持下,多模态交互加深细节创新拓展
2023年5月,中科创达发布了Kanzi与大模型的融合产品“天才画布Rubik GeniusCanvas”,该产品基于中科创达智能编码大模型Rubik Studio和汽车HMI设计软件与3D引擎Kanzi打造,能够为设计师提供从概念创作、3D元素设计、特效代码生成以及场景搭建制作等方面的超强智能辅助。设计师只需要一些简单的语言对话,Rubik GeniusCanvas便可按照要求进行图像设计与模型构建等,极大提升了汽车座舱HMI的设计效率与质量。
在Rubik GeniusCanvas辅助下,概念创作周期可缩短70%,从原来的3-4周缩短至1周左右;3D元素设计周期可缩短85%,从原来的4-6周缩短至3天左右。

来源:中科创达
2023年4月,佛瑞亚旗下海拉新推出了全新智能表面技术“Apollon”,采用海拉最新的Slim Light技术和高功率RGB LED模组,并配合海拉自研仿真软件实现多种动态照明场景,可在实现传统静态照明的同时,通过闪烁、流动、多光源的混色能够实现如车距提醒转向指示灯,新变色面光源等多种功能。

来源:佛瑞亚
2023年4月,马瑞利全新发布的SmartCorner™智能车灯产品,将摄像头或激光雷达与车辆大灯集成为一体式系统,通过传感器感知行人,宏景智驾为其提供行人感知、确定目标方位等算法。
多域、中央域等控制器趋势下,Tier1积极布局功能化集成产品
在多域、中央域等控制器趋势下,多家Tier1积极布局功能化集成产品,如车载导航集成产品、车身域控制、安全气囊集成等产品。
2023年1月,德赛西威成功孵化量产车身域控制器产品,集成了无钥匙进入与启动、智能空调、电动尾门、智能胎压、智能座椅、雨刮控制、智能车灯、车窗防夹、倒车雷达等大多数车身控制功能。
2023年上海车展上,佛瑞亚展示了其量产化的门板与电子外后视镜集成的方案,将电子外后视镜显示屏集成在车门板上。

另外,车载通信方面,T-BOX向智能天线、V-Box等集成产品发展趋势明显。如大陆开发了新一代T-Box与鲨鱼鳍天线集成;东软拥有成熟的智能天线产品,有效通过“all-in-one”设计理念和技术实力,实现汽车智能互联的同时节约布线成本。不仅如此,东软还基于5G特性,融合自主研发的V2X协议栈(VeTalk),提供V2X DAY1和DAY2场景的定制化开发以及5G新场景应用开发,率先推出4G/5G+V2X BOX,并实现规模化量产,产品市占率持续领先。
本土化局势下,外资+本土联合的市场拓展优势凸显
近年,中国智能汽车市场发展迅速,无论是智能化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还是消费,中国市场都已经成为了全球“风向标”,无论是本土Tier1还是外资企业,都在积极本土化布局。
本地化方案和服务成为外资Tier1巨头们布局的当务之急,除了自身中国团队建设外,通过与中国本土企业联合布局,不失为新的市场拓展方式。典型代表如博世+车联天下、博世+文远知行、大陆+魔视智能、采埃孚+东软睿驰等,在面对硬件功能不断加速更新的背景下,外资Tier1+中国本土科技企业的组合可快速响应中国市场变化,同时提供更加本土化的服务,满足主机厂等对产品创新与多元化需求。
如博世通过与车联天下合作布局中国智能座舱市场。2023年4月,联合发布了全新一代智能座舱4.0,创造性地将舱内智能、车载服务和相关生态系统集成至一个中间件中,从根本上革新了座舱开发的方式。不同车企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高效定制,充分实现品牌的个性化。
《2023年全球和中国Tier1企业智能座舱业务研究报告》分为两册:
•《国内篇》550页,覆盖了东软集团、远峰科技、德赛西威、中科创达、均胜电子、华阳集团、博泰车联网、华为、亿咖通等9家国内Tier1厂商研究;
•《海外篇》420页,覆盖了大陆、博世、电装、佛瑞亚、法雷奥、松下等6家国外Tier1厂商研究。
01 东软集团座舱业务分析
1.1 东软集团经营分析
东软集团介绍
东软集团智能汽车互联业务概览
东软集团智能汽车互联业务全球分布
东软集团智能座舱业务产品线布局
1.2 东软集团座舱域控业务
东软智能座舱发展历程
东软智能座舱域控制器
东软C5整车人机交互平台
1.3 东软集团智能座舱软件技术
基于SOA架构东软软件技术
东软NAGIVI全球IVI软件产品
东软HMI服务:UIUE设计及开发
东软智能场景引擎
1.4 东软集团导航业务
东软“5 in 1”全球导航产品族群
东软全球导航OneCoreGo®4.0
东软AR HUD软件持续迭代,提升智能座舱交互体验
东软AR HUD可高度定制化,灵活适配各种硬件光机方案
1.5东软集团智能通讯业务
东软智能通讯(T-BOX)
东软智能天线
东软自主研发V2X协议栈(VeTalk)
东软融合5G C-V2X功能的T-BOX
东软C-V2X智能天线
1.6 东软集团网络信息安全
东软车联网信息安全,助力汽车智能化转型
东软NetEye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解决方案(S-Car)
东软NetEye云安全系统(NCSS)
东软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NSSA)(1)
东软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NSSA)(2)
东软智能汽车信息安全态势感知
1.7 东软集团智能座舱相关业务总结
传统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1)
传统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2)
创新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
02 远峰科技座舱业务分析
2.1 远峰科技经营分析
远峰科技公司简介
远峰科技智能汽车整体解决方案
远峰科技业务分布
远峰科技研发投入
远峰科技核心人员
远峰科技智能座舱产品线
2.2 舱驾一体业务
远峰科技舱泊一体解决方案
远峰科技舱行泊一体解决方案
远峰科技舱泊一体解决方案应用场景(1)
远峰科技舱泊一体解决方案应用场景(2)
远峰科技舱泊一体解决方案应用场景(3)
远峰科技舱泊一体解决方案应用场景(4)
远峰科技智能行车系统
远峰科技舱驾一体业务合作模式
远峰科技舱驾一体解决方案合作客户
远峰科技舱驾一体解决方案产品路线图
2.3 数字钥匙业务
远峰科技数字钥匙系统框架
远峰科技数字钥匙核心技术
远峰科技数字钥匙安全机制
远峰科技数字钥匙应用场景(1)
远峰科技数字钥匙应用场景(2)
远峰科技数字钥匙合作优势
远峰科技合作客户&搭载车型
远峰科技数字钥匙生态资源
远峰科技数字钥匙产品路线图
2.4 电子后视镜(CMS)业务
远峰科技电子后视镜(CMS)业务
远峰科技电子后视镜(CMS)视野辅助
远峰科技电子后视镜(CMS)融合ADAS功能:驾驶视野辅助
远峰科技电子后视镜(CMS)量产客户
远峰科技电子后视镜(CMS)应用方案
远峰科技电子后视镜(CMS)产品路线图
2.5 自动泊车业务
远峰科技泊车业务
远峰科技超级泊车1.0 (1)
远峰科技超级泊车1.0 (2)
远峰科技超级泊车2.0 (1)
远峰科技超级泊车2.0 (2)
2.6 座舱显示业务
座舱显示产品路线图
显示屏工艺/技术
新Mini-LED技术
远峰科技显示屏合作客户
2.7 远峰科技智能座舱业务总结
远峰科技智能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
03 德赛西威座舱业务分析
3.1 德赛西威经营分析
德赛西威2022年经营情况
德赛西威2022年研发投入(1)
德赛西威2022年研发投入(2)
德赛西威研发中心分布
德赛西威生产基地分布
德赛西威全球分布
德赛西威核心团队
德赛西威2022年三大业务最新进展(1)
德赛西威2022年三大业务最新进展(2)
德赛西威2022年新孵化业务
德赛西威Smart Solution 2.0
德赛西威座舱电子产品线
3.2 德赛西威座舱域控制器
德赛西威智能座舱产品布局
德赛西威智能座舱演进趋势
德赛西威第4代智能座舱系统
德赛西威座舱域控制器业务
德赛西威国产化智能座舱域控平台DS06C
德赛西威座舱域控制器案例:瑞虎8 PLUS
德赛西威数字仪表+座舱域控制器+蓝鲸OS4.0座舱交互系统应用于合创Z03
德赛西威与BlackBerry合作一机双屏虚拟智能座舱域控制器
德赛西威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项目通过ASPICE CL3评估
德赛西威集成座舱、智驾、网联等多域的中央计算平台Aurora(1)
德赛西威集成座舱、智驾、网联等多域的中央计算平台Aurora(2)
德赛西威打造ICP生态圈
3.3 德赛西威车机和车载显示业务
德赛西威车机和车载显示开发趋势
德赛西威车机+IVI+显示系统业务
德赛西威车机+IVI+显示系统业务
德赛西威多屏互动新产品业务
德赛西威双23.6英寸Mini LED车载曲面双联屏
德赛西威高端显示技术
德赛西威AR-HUD产品
德赛西威全贴合技术
德赛西威智能座舱技术升级路线
3.4 德赛西威座舱空调和热管理
德赛西威空调控制开发趋势
德赛西威汽车空调控制器业务
3.5 德赛西威车载通讯业务
德赛西威车载通讯开发趋势
德赛西威TBOX、C-V2X业务
德赛西威T-Box + V2X + 车联网平台逐步落地商业化
德赛西威TBOX、C-V2X业务
3.6 德赛西威自动泊车业务
德赛西威自动泊车业务
德赛西威融合型全自动泊车系统
德赛西威环视+融合泊车应用案例
德赛西威自动代客泊车系统(AVP)方案
3.7 德赛西威DMS业务
德赛西威驾驶员行为监控和身份识别系统业务
德赛西威为蔚来ET7提供环视摄像头
德赛西威为天际EM7和瑞虎8 PLUS提供车内摄像头和人脸识别
德赛西威多模态交互系统
3.8 德赛西威车联网和信息安全业务
德赛西威网联服务事业单元业务
德赛西威车联网事业单元通过ASPICE CL3评估
德赛西威车联网安全、大数据、OTA业务
德赛西威OTA解决方案:Vcare服务平台
整车OTA升级
德赛西威自动驾驶OTA:基于英伟达Drive OS上开发OTA解决方案
德赛西威车联网大数据解决方案
德赛西威车联网安全解决方案
德赛西威信息安全认证
3.9 德赛西威座舱相关业务总结
德赛西威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
德赛西威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
德赛西威座舱创新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
04 中科创达座舱业务研究
4.1 中科创达经营分析
中科创达公司简介
中科创达经营业绩
中科创达2022年三大业务进展
中科创达智能网联汽车布局
中科创达全球分布
中科创达研发投入
中科创达主要在研项目(1)
中科创达主要在研项目(2)
中科创达核心人员
中科创达商业模式
合作伙伴
中科创达座舱产品线
4.2 中科创达座舱OS业务
中科创达Thunder Auto OS 量产平台
中科创达信息娱乐系统软件平台
中科创达全新智能座舱解决方案E-Cockpit 7.0
中科创达高通生态技术支持
中科创达华为生态技术支持
中科创达Thunder Auto OS演进路线
中科创达智能座舱系统E-Cockpit演进路线
4.3 中科创达HMI业务
中科创达HMI全新设计理念——HMI 2.0
HMI一体化设计工具:Kanzi One
Kanzi解决方案
中科创达仪表设计平台:Kanzi® HYBRID
中科创达KANZI支持的平台
中科创达KANZI主要客户
中科创达Kanzi发展演进
中科创达Kanzi+大模型融合
中科创达Kanzi+大模型融合产品:Rubik GeniusCanvas天才画布
4.4 中科创达智能视觉业务
中科创达智能视觉领域布局
中科创达舱内视觉FaceID/DMS/OMS
中科创达环向视觉
中科创达前向/环向视觉Smart DVR
CMS电子外后视镜解决方案
4.5 中科创达融合泊车业务
智能泊车布局
融合智能泊车
泊车全场景渲染产品方案
中科创达AVP自主代客泊车方案
车路协同解决方案RoadEye全息路口解决方案
4.6 中科创达车联网及娱乐生态业务
中科创达VCD(Vehicle-Cloud-Device)车云生态解决方案
中科创达智慧助手
中科创达域间通信中间件Deviceware
手机互联解决方案
车辆总线解决方案
中科创达ThunderFOTA
OTA产品特点
4.7 中科创达信息化安全产品
EVSec自动化信息安全DevOps平台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中科创达信息娱乐系统安全解决方案
FOTA解决方案
4.8 自动化测试业务
智能自动化测试平台(1)
智能自动化测试平台(2)
自动化测试云平台
HMI测试平台
SOA测试平台
自动化测试解决方案
4.9 中科创达其他座舱相关新业务
中科创达软件定义汽车业务布局
中科创达软件定义汽车业务主要软件工具及服务
座舱跨域融合探索
舱驾一体融合的整车操作系统
中科创达AI大模型战略布局与行业融合探索
中科创达AI大模型“Rubik魔方”
中科创达AI大模型汽车领域融合
RUBIK FOUNDATION FAMILY
RUBIK PRODUCT FAMILY
4.10 中科创达座舱相关业务总结
传统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1)
传统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2)
创新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
在研前瞻性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
05 华阳集团座舱业务研究
5.1 华阳集团经营分析
公司简介
华阳集团控股公司分布
华阳产品及配套客户
华阳集团汽车电子产品应用
经营业绩
研发投入
主要研发项目
华阳集团核心人员
华阳集团座舱产品线
5.2 华阳智能座舱域控业务
ADAYO华阳智能座舱布局
华阳座舱域控制器布局
华阳座舱域控制器:三大解决方案
华阳国产化仪表平台产品
华阳集团轻域控系统AVN+方案
华阳集团舱泊一体布局
华阳开放平台(AAOP)
华阳开放平台AAOP发展规划
华阳合作伙伴
5.3 华阳车载显示业务
华阳通用集仪表与车机系统功能于一体的ClusterDA
华阳一体式曲面盖板液晶仪表
华阳通用悬浮式智能旋转屏
华阳高动态曲面贯穿屏
华阳通用多尺寸组合一体化显示屏解决方案
华阳座舱双联屏解决方案
运动机构
华阳显示屏配套主要客户
5.4 华阳HUD业务
华阳HUD发展历程
华阳HUD主要产品
华阳AR-HUD产品
AR HUD 核心技术
产品案例
华阳HUD产品和技术路线
华阳WHUD产品和技术路线
华阳ARHUD产品和技术路线
华阳HUD 产品主要客户
5.5 华阳电子后视镜业务
华阳电子外后视镜产品矩阵
华阳电子外后视镜产品方案特点
电子后视镜应用方案
华阳电子外后视镜发展路线
华阳电子外后视镜功能进化路线
5.6 华阳座舱人机交互业务
华阳多模态交互系统
华阳数字声学系统解决方案
华阳DAB
5.7 华阳智能网联相关业务
华阳V2X
华阳高精度定位系统
华阳多媒体数字钥匙产品
华阳多媒体数字钥匙发展演进
华阳无线充电
5.8 华阳其他座舱相关业务
华阳智能座舱360 环视方案系统
华阳自动泊车系统
5.9 华阳座舱相关业务小结
传统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1)
传统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2)
传统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3)
创新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
在研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
06 博泰车联网座舱业务研究
6.1 博泰车联网经营分析
公司简介
博泰车联网业务范围:“擎+X”核心
博泰公司发展历程
博泰车联网商业模式
博泰车联网生产和研发布局
博泰车联网研发投入
博泰车联网核心人员
博泰车联网座舱产品线
6.2 博泰车联网座舱域控及系统解决方案
博泰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业务产品线
博泰擎感智能座舱平台(1)
博泰擎感智能座舱平台(2)
博泰车联网擎感整车智能化座舱平台
博泰车联网智能座舱平台演进路线
博泰车联网舱驾融合布局
博泰车联网舱行泊一体产品
主要座舱相关合作动态
主要客户
生态伙伴
6.3 博泰车联网OS车机及显示业务
擎OS
擎OS功能
擎OS应用案例
擎OS合作项目
擎Cluster硬件产品
车载智能硬件平台擎Core
擎AR-HUD
博泰HUD产品演进
6.4 博泰车联网人机交互技术业务
人机交互技术:擎iVoka
软件:擎AI(1)
软件:擎AI(2)
擎AI助手发展演进
人机交互技术:擎BUI
博泰车联网汽车全场景发声系统
HMI界面设计
博泰共和简介
博泰车联网车载DMS算法
博泰自主泊车业务
6.5 博泰车联网智能网联业务
云平台:擎Cloud
博泰海外车联网云平台
软件:擎Map
软件:擎Pay
擎OTA
擎OTA RoadMap
博泰汽车场景智能推荐平台
擎Vehicle-data
博泰擎Mobile
博泰数字钥匙业务
6.6 博泰车联网车载通信业务
博泰车联网T-BOX
博泰基于V2X的T-BOX技术发展历程
博泰C-V2X 方案
博泰车联网V2X-BOX
博泰高精度定位模块P-BOX
博泰C-V2X发展路线
博泰擎Safety & Security
6.7 博泰车联网座舱相关业务小结
传统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1)
传统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2)
传统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3)
传统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4)
创新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
在研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
07 均胜电子座舱业务研究
7.1 均胜电子经营分析
均胜电子事业部分布
均胜电子经营业绩
均胜电子研发投入
均胜电子技术中心和组织架构
均胜电子全球研发中心分布
均胜电子中国研发中心分布
均胜电子KSS主动安全系统(前视、环视、自主泊车、DMS等)研发中心分布
均胜电子智慧出行四大业务解决方案
均胜电子产品发展方向
均胜电子核心团队(1)
均胜电子核心团队(2)
均胜电子智能车联系统国内生产基地分布
均胜电子智能制造其他国内生产基地分布
均胜电子汽车安全系统国内生产基地分布
均胜电子汽车电子系统国内生产基地分布
均胜电子汽车功能件及总成国内生产基地分布
均胜电子座舱电子产品线
7.2 均胜电子座舱域控制器
均胜电子座舱域控制器:开发进程
均胜电子域控制器业务分析
均联电子域控制器硬件已具备全方位优势
均胜电子座舱域控制器软件的细分
均胜电子座舱域控制器芯片
均胜电子域控制器技术发展方向
随着舱驾融合演进,均胜打造智能共情座舱
均联智行中央计算单元总体技术方案
均联智行中央计算单元技术路线
均联智行基于SOA的人机共驾系统设计
7.3 均胜电子智能车机(IVI/infotainment/Display)
均胜电子智能车机:开发进程
均胜电子车载信息系统产品分类
均胜电子车联CNS3.0系统
均胜电子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均胜电子智能座舱系统支持多芯片,多系统
均胜电子传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均胜电子一机双系统座舱解决方案
均联智行与华为深化合作共建智能座舱新生态
均胜电子情感化智能座舱布局
均胜电子智能表面
均胜电子多模态交互布局
均胜电子推动AIGC技术深度融入座舱交互探索
7.4 均胜电子车载显示(中控、仪表、HUD等)
均胜电子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均胜电子车辆控制系统产品
均胜电子集成电动方向盘
均胜电子3D景观操控
7.5 均胜电子汽车空调控制器
均胜电子汽车空调控制器业务(1)
均胜电子汽车空调控制器业务(2)
7.6 均胜电子T-BOX/C-V2X/5G
均胜电子5G+V2X:开发进程
均胜电子集成式智能网联解决方案:数字智能天线
均胜电子整合成立均联智行,发力车联网5G-V2X
均胜车联V2X OBU搭载在华人运通“高合HiPhi1”量产车型上
均胜车联V2X产品技术特点
均联智行持续推进车载5G车联技术渗透
均胜电子5G模块
均胜电子5G-V2X产品
7.7 均胜电子L2.5级以上自动泊车系统
均胜电子自动泊车相关传感器业务
均胜电子入局激光雷达,联手Innovusion赋能蔚来ET7
7.8 均胜电子DMS驾驶员监控系统
均胜电子为凯迪拉克提供驾驶员注意力保持系统
均胜电子驾驶员行为监控和身份识别系统业务(视觉DMS)
均胜电子主动转向方向盘系统解决方案(非视觉DMS)
7.9 均胜电子座舱安全模块
均胜电子座舱安全模块分类
均胜电子被动安全系统
7.10 均胜电子其他座舱业务
均胜电子OTA业务(1)
均胜电子OTA业务(2)
7.11 均胜电子座舱相关业务总结
均胜电子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1)
均胜电子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2)
均胜电子座舱创新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
08 华为座舱业务研究
8.1 华为经营分析
华为汽车BU简介
华为汽车业务布局
华为研发投入
华为核心人员
华为商业模式
华为座舱产品线
8.2 华为智能座舱计算平台
华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华为智能座舱车机模组:可插拔设计
华为海思座舱芯片:麒麟710A
华为海思座舱芯片:麒麟990A
8.3 华为智能座舱鸿蒙OS车机系统
华为智能座舱操作系统HOS
华为HarmonyOS车机演进路线
华为HarmonyOS3.0车机系统
华为HarmonyOS内核正式上车
华为鸿蒙座舱HOS-A软件平台(1)
华为鸿蒙座舱HOS-A软件平台(2)
华为鸿蒙OS智能座舱生态
华为鸿蒙OS智能座舱生态合作伙伴
生态战略:打造1+8+N协同服务
华为构建全场景出行服务
8.4 华为车载显示及光显示业务
华为车载智慧屏
华为车载智慧屏发展演进
车载光显示业务AutOptiX
华为光场屏
华为智能车灯解决方案:XPIXEL
华为智能车灯解决方案
华为星闪沉浸式氛围灯
华为 XHUD-ARHUD
华为AR HUD演进路线
应用案例:飞凡R7
8.5 华为智能网联业务
华为智能网联解决方案
华为汽车通讯系统HiFin
华为新一代汽车通讯系统HiFin
华为在C-V2X车路协同的部署
华为5G C-V2X通信模组
华为车载通信芯片
华为商用级路侧终端RSU6201
华为车路协同服务模式的探索
华为车路协同解决方案
华为车载5G合作策略
华为车载5G技术合作模式
华为智能车云服务
华为OTA云服务
华为OTA云服务发展演进
华为HarmonyOS智能座舱 OTA历程
华为智能座舱全方位隐私安全
车联网云服务
华为云车联网平台
云平台:客户案例
华为HMS for Car(1)
华为HMS for Car(2)
华为数字钥匙
华为推出“Petal出行”,进军网约车
8.6 华为Hicar业务
华为车机互联HiCar
HUAWEI HiCar定位(1)
HUAWEI HiCar定位(2)
HUAWEI HiCar合作伙伴(1)
HUAWEI HiCar合作伙伴(2)
8.7 华为泊车业务
华为智能泊车业务
华为协作式AVP智慧泊车解决方案(1)
华为协作式AVP智慧泊车解决方案(2)
星闪无线360°全景环视
8.8 华为热管理系统业务
华为TMS热管理系统
华为TMS热管理系统发展演进
8.9 华为智能座舱其他相关业务
华为HUAWEI SOUND 车载空间音频
场景化音频服务:华为HUAWEI SOUND+华为音乐
华为HUAWEI iDVP 智能汽车数字底座
华为CC架构
基于CC架构,推出MDC+CDC+VDC 三大域控计算平台
华为推出集成网关区域控制器VIU
8.10 华为智能座舱业务总结
传统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1)
传统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2)
创新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1)
09 亿咖通座舱业务研究
9.1 亿咖通经营分析
公司简介
亿咖通生态链企业
战略定位
亿咖通业务发展演进
经营业绩
研发投入
地区分布
亿咖通核心人员
亿咖通座舱产品线
9.2 座舱计算平台业务
亿咖通芯片布局(1)
亿咖通芯片布局(2)
亿咖通芯片发展路线演进
亿咖通智能座舱计算平台产品布局
亿咖通智能座舱计算平台:Antora 1000
亿咖通智能座舱计算平台:安托拉1000 Pro
亿咖通智能座舱计算平台产品:Makalu(马卡鲁)
Smart、亿咖通与AMD沉浸式智能座舱
亿咖通中央计算平台ECARX Super Brain
亿咖通智能座舱计算平台演进
9.3 车机OS业务
亿咖通操作系统业务布局计划
亿咖通操作系统发展演进
吉利银河OS演进
银河OS-功能介绍(1)
银河OS-功能介绍(2)
银河OS-首搭车型星越L
银河OS Air-首搭车型博越L
LYNK OS系统演进
Flyme Auto车机系统
ZEEKR OS演进
ZEEKR OS 4.0
ECARX Cloudpeak跨域软件系统
EAS Core
亿咖通软件栈
软件发展规划(1)
软件发展规划(2)
9.4 车载通信业务
亿咖通通信模块
亿咖通车联网天线产品
9.5 智能网联相关业务
云平台:开发者平台
全栈语音云方案
在线会员服务&多媒体付费会员服务
车联网运维及流量增值服务
亿咖通生态服务合作伙伴
9.6 亿咖通座舱业务小结
传统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1)
传统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2)
传统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3)
创新座舱产品、供应商和客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