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报告导航:研究报告制造业汽车
2023年智慧道路-路侧感知行业研究报告
字数:0.0万 页数:350 图表数:0
中文电子版:12000元 中文纸版:9600元 中文(电子+纸)版:12500元
编号:ZHP 发布日期:2023-07 附件:

        2023年6月,工信部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指出,接下来将继续坚持“车—能—路—云”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网联基础设施,加快C-V2X、路侧感知、边缘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路侧感知领域相关标准逐步落地,推动整个产业稳步有序发展:

        •2023年5月,由北京百度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的《车路协同 路侧感知系统 第1部分:技术要求》和《车路协同 路侧感知系统 第2部分:测试方法》已完成征求意见稿;

        •2023年6月,《车路协同路侧基础设施 激光雷达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已通过立项审查,正式列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研制计划,起草任务书编号为2023-029,该标准由北京百度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车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禾赛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牵头。

路侧激光雷达技术要求
路侧感知 1.png
来源: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CAICV)

        路侧感知方案商以路侧感知为基础,向上延伸拓展智慧交通产业

        智慧道路路侧感知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为人服务、提升体验感。而出于成本考虑,现阶段路侧感知硬件的部署不需要100%覆盖所有道路,而是先从重点路段、重点场景起步,然后再逐步发展,不断扩大智慧路段面积。

        从路侧感知方案集成商的业务线布局看,路侧感知方案集成商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自己部署部分路侧感知硬件设备,打通路侧感知产业链,行业内大部分集成商都采用这种模式,其中华为代表性最强,已经完善了路侧感知硬件、计算单元、通信单元、集成方案的全线布局;

        •走强生态合作的厂商,在硬件部署方面稍弱,主要依靠生态合作伙伴提供路侧感知硬件,其中百度代表性最强,百度主要专注做集成方案、系统架构,路侧的硬件产品主要由生态伙伴提供。

主要路侧感知方案集成商
路侧感知 2.jpg
来源:佐思汽研《2023年智慧道路-路侧感知行业研究报告》

华为

        2023年推出适用于高速场景的“1000米全域雷视拟合对射方案”,通过视频和雷达的多维感知融合技术,对路网交通信息精准采集,实时获取动静态交通数据,并通过智能交通边缘ITS800,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结构化分析和拟合。此外,结合高精度地图技术,实现全天候感知、高精度检测和低成本部署(可有效减少立杆数量)。

路侧感知 3.png
来源:华为

百度

        2023年5月发布“智路OS 1.0”,是在车路云一体化中国方案的整体架构下,以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和应用为牵引,沉淀出的智能网联路侧计算单元的基础软件平台,可为行业相关方提供完整的车路云一体化开发环境、框架以及应用示例,帮助智能交通系统集成商、车企、自动驾驶技术方案商等从0到1轻松搭建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与智能交通应用。

路侧感知 4.png
来源:百度

        路侧感知硬件往高性能、控成本演进

        智能路侧感知是整个智慧交通/智慧道路的底层基础技术,对智慧交通/智慧道路的发展至关重要。路侧感知硬件主要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雷视一体等。目前来看,单一的路侧感知硬件无法满足智慧道路的需求,多传感器融合是路侧感知的发展趋势。整个路侧感知硬件市场正向着高性能、降本方向发展。

        一体化集成

        从2023年的路侧感知市场来看,无论是路侧纯视频设备、还是雷视一体设备,在外观上在往一体化集成方向发展,且产品外观也不在局限于传统的枪机、球机或者传统的雷视一体,开始变得多元化了。

华为

        2023年3月推出双目雷视流量事件一体机,搭载2颗800万镜头及毫米波雷达,内置4T算力承载雷视拟合算法,通过长短焦镜头接力,将视频与雷达感知融合,实现隧道全范围雷视感知,算法精度更高,有效解决了隧道内感知设备多、对接难的问题。

卓视智通

        2023年4月推出自研双光谱系列产品-阿瞳目双光谱雷视一体机,通过红外热成像及可见光视频双光谱视频采集,融合毫米波雷达交通分析技术,能够准确地检测目标的位置、速度等信息并且不受天气状态的干扰,覆盖范围大,综合性价比高。新产品具有全天候、大覆盖、高精度的优势,白天、夜间,不受光线影响,雾霾、雨天精度不受影响,减少部署所需的附加成本,可靠性高、维护成本低。

路侧感知 5.png
来源:卓视智通

国微感知

        2023年6月推出3D雷视融合一体机,将雷视融合算法与雷视融合一体传感器进行软硬协同优化,并将激光雷达三维点云和摄像头二维彩色图像进行空间匹配和时间同步,能够对目标进行精准识别,可广泛应用在智能交通领域,如全息隧道、盲区预警、超速提醒、闯红灯检测、非法占道等。

路侧感知 6.png
来源:国微感知

        4D毫米波雷达

        毫米波雷达是路侧感知传统硬件,近些年路侧厂商开始探索将4D毫米波雷达应用于路侧。目前主流的路侧感知硬件供应商中,雷森电子、德冠隆、慧尔视等都相继推出了4D毫米波雷达产品。

德冠隆

        2023年3月推出4D毫米波成像雷达CitRadar-4DIR600,采用多波束分时工作模式并结合智能MIMO虚拟孔径合成技术,其整体性能较传统毫米波雷达实现了64倍的提升。强劲的数据处理能力使雷达可在600米范围支持最大跟踪1000个结构化目标数据信息输出。

路侧感知 7.png

慧尔视

        2022年7月推出全新路侧4D毫米波雷达-4D微波检测器RTE V29,依托4D自研雷达前端及业内领先算法,实现了在各类交通环境下的全参与者感知,精准扫描目标轮廓高度,以高精度的检测能力助力路口和路段的高精度全息感知。

路侧感知 8.png

        多线固态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在路侧有明显的优势,然而碍于成本过高,其在路端比较难实现大规模应用。因此目前激光雷达供应商的首要任务就是降低路侧激光雷达的应用成本。

        高分辨率的激光雷达在探测距离、检测目标数等能力方面明显更优秀。例如300线激光雷达感知距离可达到150米外,而32线激光雷达只能感知到50米左右。

        此外,固态激光雷达更适合路侧对设备长时间、甚至无间断工作的需求,在可靠性和成本方面具有优势,更符合5G车路协同规模化建设的需求。

Innovusion

        2022年底发布的一体式超远距AI激光雷达猎鹰智能版主要面向车路协同和智慧高速等场景,最远探测距离达到500m,并且集成高算力GPU模块,支持各类深度学习算法,可大幅降低边缘计算的配置要求和系统部署的复杂程度。

        佐思汽研《2023年智慧道路-路侧感知行业研究报告》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路侧感知产业政策、标准制定情况、市场规模、市场格局、落地商业模式等研究;

        •路侧感知关键技术(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现状、趋势、主要供应商及产品,路侧感知多传感器融合发展趋势等研究;

        •主要场景下路侧感知硬件的部署案例(智慧高速、智慧路口、智慧公交线路等)研究;

        •主要路侧感知系统集成商业务线总结、路侧感知集成方案分析、路侧感知硬件部署等方面研究;

        •主要路侧感知硬件供应商产品线布局、新产品发布情况等研究。

01 路侧感知发展现状
1.1 自动驾驶发展对路侧感知的需求
1.1.1 智慧道路发展推动路侧感知需求增长
1.1.2 智慧道路的发展需要实现车路协同
1.1.3 车路协同道路的建设要素
1.1.4 车路协同路侧系统(1)
1.1.5 车路协同路侧系统(2)
1.1.6 车路协同发展过程中对路侧感知的依赖程度

1.2 路侧感知发展政策及标准建设情况
1.2.1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发布
1.2.2 工信部指出进一步完善网联基础设施建设
1.2.3 道路智能化水平分级
1.2.4 河北省智慧高速分级(1)
1.2.5 河北省智慧高速分级(2)
1.2.6 2023年最新标准动态:车路协同路侧基础设施激光雷达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1.2.7 2023年最新标准动态:《车路协同路侧感知系统 第1部分:技术要求》
1.2.8 团标车路协同路侧毫米波雷达技术要求(1)
1.2.9 团标车路协同路侧毫米波雷达技术要求(2)
1.2.10 智能路侧标准体系建设

1.3 智能路侧感知市场规模
1.3.1 市场规模-估算数据与假设
1.3.2 2022-2026年高速路侧感知设备市场规模预测(1)
1.3.3 2022-2026年高速路侧感知设备市场规模预测(2)
1.3.4 2022-2026年城市交叉路口感知设备市场规模预测(1)
1.3.5 2022-2026年城市交叉路口感知设备市场规模预测(2)
1.3.6 2022-2026年中国路侧感知总体市场规模预测

1.4 智能路侧感知产业链格局
1.4.1 路侧感知集成方案十大供应商(1)
1.4.2 路侧感知集成方案十大供应商(2)
1.4.3 路侧感知集成方案十大供应商(3)
1.4.4 路侧雷视融合十大供应商(1)
1.4.5 路侧雷视融合十大供应商(2)
1.4.6 路侧激光雷达十大供应商(1)
1.4.7 路侧激光雷达十大供应商(2)
1.4.8 路侧毫米波雷达十大供应商(1)
1.4.9 路侧毫米波雷达十大供应商(2)
1.4.10 路侧摄像头十大供应商(1)
1.4.11 路侧摄像头十大供应商(2)
1.4.12 主要供应商路侧感知产品布局(1)
1.4.13 主要供应商路侧感知产品布局(2)

1.5 路侧感知商业模式探索
1.5.1 通过“车路云一体化”方案带动路侧感知实现商业闭环(1)
1.5.2 通过“车路云一体化”方案带动路侧感知实现商业闭环(2)
1.5.3 探索不同盈利模式以实现成本回收
1.5.4 路侧端市场未来运营主体或从政府转移到企业

02 路侧感知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2.1 路侧感知关键技术及建设难点

2.1.1 主要路侧感知设备的优缺点
2.1.2 主要路侧感知技术的市场成熟度
2.1.3 路侧感知技术发展趋势

2.2 激光雷达技术
2.2.1 路侧激光雷达技术要求
2.2.2 路侧部署激光雷达的必要性(1)
2.2.3 路侧部署激光雷达的必要性(2)
2.2.4 激光雷达在路侧的优先应用场景
2.2.5 激光雷达在路侧的市场机会
2.2.6 路侧激光雷达发展趋势一
2.2.7 路侧激光雷达发展趋势二
2.2.8 路侧激光雷达发展趋势三
2.2.9 路侧激光雷达发展趋势四
2.2.10 案例
2.2.11 路侧激光雷达主要供应商及产品总结(1)
2.2.12 路侧激光雷达主要供应商及产品总结(2)

2.3 毫米波雷达技术
2.3.1 路侧毫米波雷达技术要求
2.3.2 路侧毫米波雷达安装部署距离
2.3.3 车路协同对路侧毫米波雷达的要求(1)
2.3.4 车路协同对路侧毫米波雷达的要求(2)
2.3.5 路侧毫米波雷达供应商格局
2.3.6 主要供应商产品技术对比(1)
2.3.7 主要供应商产品技术对比(2)
2.3.8 路侧毫米波雷达技术趋势(1)
2.3.9 路侧毫米波雷达技术趋势(2)

2.4 路侧摄像头
2.4.1 路侧摄像头技术要求
2.4.2 路侧摄像头供应商格局
2.4.3 主要供应商产品对比(1)
2.4.4 主要供应商产品对比(2)
2.4.5 路侧摄像头技术趋势一
2.4.6 路侧摄像头技术趋势二
2.4.7 路侧摄像头技术趋势三

2.5 发展趋势一:多传感器感知融合
2.5.1 多维度的传感器方案是发展趋势(1)
2.5.2 多维度的传感器方案是发展趋势(2)
2.5.3 多维度的传感器方案是发展趋势(3)
2.5.4 雷视一体在路侧感知中的优势(1)
2.5.5 雷视一体在路侧感知中的优势(2)
2.5.6 智慧道路项目中雷视一体需求的增长
2.5.7 雷视融合市场参与者(1)
2.5.8 雷视融合市场参与者(2)
2.5.9 雷视融合形式一:毫米波雷达与视频融合
2.5.10 雷视融合形式一:毫米波雷达与视频融合技术供应商(1)
2.5.11 雷视融合形式一:毫米波雷达与视频融合技术供应商(2)
2.5.12 雷视融合形式二:激光雷达与视频融合
2.5.13 雷视融合形式二:激光雷达与视频融合技术供应商
2.5.14 多传感器融合最新产品案例

2.6 发展趋势二:全息、全域感知大平台
2.6.1 以路侧感知为底座,打造全息感知大平台
2.6.2 全息感知大平台技术一
2.6.3 全息感知大平台技术二
2.6.4 全息感知大平台技术三
2.6.5 全域全息部署案例

03 路侧感知应用部署案例
3.1 路侧感知应用场景探索
3.1.1 前期最佳应用场景-高速公路
3.1.2 前期最佳应用场景-城市道路
3.1.3 前期最佳应用场景-封闭园区
3.1.4 智慧道路路侧感知部署应遵循“点-线-面”原则

3.2 智慧高速路侧感知应用案例
3.2.1 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发展情况
3.2.2 智慧高速商业模式探索
3.2.3 智慧高速路侧感知设备部署原则一
3.2.4 智慧高速路侧感知设备部署原则二
3.2.5 智慧高速路建设案例一:浙江杭绍甬智慧高速(1)
3.2.6 智慧高速路建设案例一:浙江杭绍甬智慧高速(2)
3.2.7 智慧高速路建设案例一:浙江杭绍甬智慧高速(3)
3.2.8 智慧高速路建设案例二:湖南长益线
3.2.9 智慧高速路建设案例三:河北延崇高速(1)
3.2.10 智慧高速路建设案例三:河北延崇高速(2)
3.2.11 智慧高速路建设案例四:G524 常熟段智慧公路(1)
3.2.12 智慧高速路建设案例四:G524 常熟段智慧公路(2)
3.2.13 智慧高速路建设案例五:京台高速智慧段(1)
3.2.14 智慧高速路建设案例五:京台高速智慧段(2)
3.2.15 智慧高速路建设案例五:京台高速智慧段(3)
3.2.16 智慧高速路建设案例六:京雄高速
3.2.17 智慧高速路建设案例七:荣乌高速(1)
3.2.18 智慧高速路建设案例八:荣乌高速(2)
3.2.19 智慧高速路建设案例九:湖南智慧高速公路部署方案(1)
3.2.20 智慧高速路建设案例九:湖南智慧高速公路V2X部署方案(2)
3.2.21 智慧高速路建设案例十:杭州绕城西复线湖州段
3.2.22 智慧高速路建设案例十一:京哈高速智能化项目

3.3 智慧路口路侧感知应用案例
3.3.1 智慧路口
3.3.2 智慧路口路侧感知设备部署(1)
3.3.3 智慧路口路侧感知设备部署(2)
3.3.4 智慧路口方案趋势一:激光雷达应用增多
3.3.5 激光雷达应用案例一:北京亦庄智慧路口(1)
3.3.6 激光雷达应用案例一:北京亦庄智慧路口(2)
3.3.7 激光雷达应用案例二:云南楚雄智慧路口方案
3.3.8 激光雷达应用案例三:上海嘉定智慧路口建设方案
3.3.9 智慧路口方案趋势二:雷视融合技术助力全息路口
3.3.10 雷视融合应用案例
3.3.11 智慧路口方案趋势三:可灵活移动的融合感知设备
3.3.12 可移动设备案例
3.3.13 部分示范道路路侧感知硬件部署情况(1)
3.3.14 部分示范道路路侧感知硬件部署情况(2)
3.3.15 智慧路口路侧感知硬件部署展示:十字路口
3.3.16 智慧路口路侧感知硬件部署展示:长直路

3.4 智慧公交路侧感知应用案例
3.4.1 城市公交线路路侧感知部署
3.4.2 沈阳大东区智慧公交(1)
3.4.3 沈阳大东区智慧公交(2)
3.4.4 沈阳大东区智慧公交(3)
3.4.5 沈阳大东区智慧公交项目路侧感知硬件
3.4.6 雄安“5G+智慧公交”试点(1)
3.4.7 雄安“5G+智慧公交”试点(2)

04 路侧感知系统集成商
4.1  路侧感知方案商业务线总结

4.1.1 华为路侧感知方案业务线产品线总结
4.1.2 百度路侧感知方案业务线产品线总结
4.1.3 万集科技路侧感知方案业务线产品线总结
4.1.4 希迪智驾路侧感知方案业务线产品线总结
4.1.5 海康威视路侧感知方案业务线产品线总结
4.1.6 千方科技路侧感知方案业务线产品线总结
4.1.7 海康智联路侧感知方案业务线产品线总结
4.1.8 亮道智能路侧感知方案业务线产品线总结

4.2 华为
4.2.1 华为路侧感知系统产品线(1)
4.2.2 华为路侧感知系统产品线(2)
4.2.3 华为路侧感知产品图谱
4.2.4 华为双目雷视流量事件一体机
4.2.5 华为发布1000米全域雷视拟合对射方案
4.2.6 华为城市道路全息路口方案
4.2.7 华为全息路口方案优势
4.2.8 华为AI超微光卡口摄像机
4.2.9 华为全息路网(1)
4.2.10 华为全息路网(2)
4.2.11 华为全息路网应用
4.2.12 华为车路协同解决方案
4.2.13 华为高速公路行业高速视频云联网路网感知基础
4.2.14 华为好望智慧高速路侧感知解决方案

4.3 百度
4.3.1 百度路侧感知产品图谱
4.3.2 百度智慧高速产品集
4.3.3 百度智能网联路侧操作系统(智路OS)1.0(1)
4.3.4 百度智能网联路侧操作系统(智路OS)1.0(2)
4.3.5 百度智能网联路侧操作系统(智路OS)1.0生态合作伙伴
4.3.6 百度Apollo 6.0平台首发对象级别的车端感知与路侧感知融合
4.3.7 百度ACE智能路口解决方案
4.3.8 百度智慧高速车路协同方案
4.3.9 百度路侧感知方案应用

4.4 千方科技
4.4.1 千方科技公司简介
4.4.2 千方科技研发布局
4.4.3 千方科技路侧设备
4.4.4 千方科技路侧设施建设模式
4.4.5 千方科技千方阿里高速公路解决方案
4.4.6 千方科技城市级动静态交通一体化解决方案

4.5 大华股份
4.5.1 大华股份公司简介
4.5.2 大华股份高速公路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4.5.3 大华股份雷视一体机

4.6 海康智联
4.6.1 海康智联公司简介
4.6.2 海康智联路侧感知产品(1)
4.6.3 海康智联路侧感知产品(2)
4.6.4 海康智联面向智能汽车的智慧道路解决方案
4.6.5 海康智联车路协同解决方案
4.6.6 海康智联高速场景路侧感知部署方案
4.6.7 海康智联路侧感知应用:福建L4自动驾驶公交线

4.7 华路易云
4.7.1 华路易云公司简介
4.7.2 华路易云主要路侧产品
4.7.3 华路易云车路协同解决方案

4.8 高新兴
4.8.1 公司简介
4.8.2 智慧交通布局
4.8.3 路侧智能感知方案

4.9 中兴通讯
4.9.1 中兴通讯智慧交通业务
4.9.2 中兴通讯智能路侧感知集成方案
4.9.3 中兴通讯旗下中兴飞流智慧交通研判模型
4.9.4 中兴通讯联合中国移动完成5G无线算网一体车联网新架构验证

4.10 万集科技
4.10.1 万集科技公司介绍
4.10.2 万集科技路侧感知产品图谱
4.10.3 万集科技新一代路侧激光雷达
4.10.4 万集科技智能路侧设备产品参数(2)
4.10.5 万集科技路侧智慧基站
4.10.6 万集科技路侧3D激光雷达
4.10.7 万集科技路侧感知产品特点
4.10.8 万集科技路侧3D激光雷达路侧监控状态
4.10.9 万集科技V2X+3D激光雷达路侧智能感知方案

4.11 希迪智驾
4.11.1 希迪智驾公司简介
4.11.2 希迪智驾智能路侧感知设备
4.11.3 希迪智驾智能路侧终端系统
4.11.4 希迪智驾路侧感知应用:智慧路口

4.12 星云互联
4.12.1 星云互联智能全息路口感知系统
4.12.2 星云互联路侧感知系统应用

4.13 海康威视
4.13.1 海康威视智能驾驶产业布局
4.13.2 海康威视路侧智能感知设备
4.13.3 海康威视雷达视频感知设备(1)
4.13.4 海康威视雷达视频感知设备(2)

4.14 觉非科技
4.14.1 觉非科技路侧感知解决方案
4.14.2 觉非科技车路协同智能架构
4.14.3 觉非科技路侧融合感知系统
4.14.4 觉非科技路侧融合感知系统应用:港口
4.14.5 觉非科技路侧融合感知系统应用:城市道路

4.15 亮道智能
4.15.1 亮道智能路侧感知产品图谱
4.15.2 亮道智能路侧感知产品
4.15.3 亮道智能LDTelescopeⓇ 硬件部署参考方案
4.15.4 亮道智能基于雷视技术的路侧真值系统
4.15.5 亮道智能路侧感知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4.15.6 亮道智能路侧感知应用
4.15.7 亮道智能路侧感知高速及隧道部署

4.16 集萃感知
4.16.1 集萃感知车路协同全息感知系统方案深海-1
4.16.2 集萃感知路侧感知毫米波雷达
4.16.3 集萃感知雷视一体机慧海-3(1)
4.16.4 集萃感知雷视一体机慧海-3(2)
4.16.5 集萃感知雷视一体机慧海-3(3)
4.16.6 集萃感知全息路口感知解决方案

4.17 浦和数据
4.17.1 浦和数据公司简介
4.17.2 浦和数据全息感知方案
4.17.3 浦和数据雷视一体机

05 路侧感知设备供应商
5.1 新创中天
5.1.1 新创中天公司简介
5.1.2 新创中天路侧感知产品图谱
5.1.3 新创中天产品体系
5.1.4 新创中天路侧视频边缘计算设备

5.2 宇视科技
5.2.1 宇视科技路侧摄像头产品
5.2.2 宇视科技路侧雷达系列
5.2.3 宇视科技雷视一体机
5.2.4 宇视科技高速公路解决方案(1)
5.2.5 宇视科技智慧高速解决方案(2)
5.2.6 宇视科技智能路口解决方案

5.3 慧尔视
5.3.1 慧尔视公司简介
5.3.2 慧尔视4D毫米波雷达产品特点
5.3.3 慧尔视交通雷达产品特点
5.3.4 慧尔视雷视一体产品特点
5.3.5 慧尔视路侧智能感知方案(1)
5.3.6 慧尔视路侧智能感知方案(2)
5.3.7 慧尔视路侧智能感知方案(3)
5.3.8 慧尔视路侧智能感知方案(4)

5.4 卓视智通
5.4.1 卓视智通推出双光谱雷视一体机
5.4.2 卓视智通双光谱雷视一体机应用

5.5 德冠隆
5.5.1 德冠隆公司简介
5.5.2 德冠隆路侧感知产品图谱
5.5.3 德冠隆路侧摄像头
5.5.4 德冠隆雷视一体设备
5.5.5 德冠隆全向毫米波雷达
5.5.6 德冠隆新产品:4D毫米波雷达
5.5.7 德冠隆新产品:新一代全向雷视一体机
5.5.8 德冠隆新产品:第四代超远距离全向毫米波雷达360S系列
5.5.9 德冠隆新产品:多频谱复合雷达
5.5.10 德冠隆路侧感知设备应用案例

5.6 雷森电子
5.6.1 雷森电子公司简介
5.6.2 雷森电子路侧感知产品图谱
5.6.3 雷森电子路侧感知产品参数
5.6.4 雷森电子雷视一体机
5.6.5 雷森电子4D雷视一体机
5.6.6 雷森电子基于4D雷视一体机的路侧感知方案优势
5.6.7 雷森电子V2X全息路面感知解决方案
5.6.8 雷森电子智慧高速雷视融合技术应用

5.7 川速微波
5.7.1 川速微波路侧智能感知设备(1)
5.7.2 川速微波路侧智能感知设备(2)
5.7.3 川速微波路侧卡口测速雷达

5.8 木牛科技
5.8.1 木牛科技公司简介
5.8.2 木牛科技核心竞争力
5.8.3 木牛科技路侧感知产品图谱
5.8.4 木牛科技路侧毫米波雷达(1)
5.8.5 木牛科技路侧毫米波雷达(2)

5.9 隼眼科技
5.9.1 隼眼科技公司简介
5.9.2 隼眼科技路侧感知产品图谱
5.9.3 隼眼科技SDR系列高性能毫米波雷达(1)
5.9.4 隼眼科技SDR系列高性能毫米波雷达(2)
5.9.5 隼眼科技技术优势

5.10 象德信息
5.10.1 象德信息公司简介
5.10.2 象德信息路侧感知产品图谱
5.10.3 象德信息雷视一体机
5.10.4 象德信息毫米波雷达
5.10.5 象德信息雷达车路协同路侧感知系统

5.11 雷科防务
5.11.1 雷科防务路侧感知产品图谱
5.11.2 雷科防务多源感知融合一体机
5.11.3 雷科防务路侧毫米波雷达产品(1)
5.11.4 雷科防务路侧毫米波雷达产品(2)
5.11.5 雷科防务路侧毫米波雷达产品(3)
5.11.6 雷科防务路侧毫米波雷达产品(4)

5.12 纳雷科技
5.12.1 纳雷科技公司简介
5.12.2 纳雷科技路侧感知产品图谱
5.12.3 纳雷科技轻量级交通雷视一体机专用系列雷达321战略(1)
5.12.4 纳雷科技轻量级交通雷视一体机专用系列雷达321战略(2)
5.12.5 纳雷科技MR76S雷达(1)
5.12.6 纳雷科技MR76S雷达(2)

5.13 镭神智能
5.13.1 镭神智能公司介绍
5.13.2 镭神智能路侧感知产品图谱
5.13.3 镭神智能雷视一体
5.13.4 镭神智能激光雷达车路协同系统
5.13.5 镭神智能激光雷达车路协同系统流程
5.13.6 镭神智能激光雷达车路协同系统架构
5.13.7 镭神智能激光雷达车路协同系统硬件
5.13.8 镭神智能车路协同路侧感知系统应用

5.14 速腾聚创
5.14.1 速腾聚创路侧激光雷达
5.14.2 速腾聚创与中国信科合作
5.14.3 速腾聚创与天安智联合作

5.15 国微感知
5.15.1 国微感知智能感知系统架构
5.15.2 国微感知路侧智能感知产品应用

5.16 北醒光子
5.16.1 北醒光子路侧激光雷达产品
5.16.2 北醒光子车路协同激光雷达应用

5.17 岭纬科技
5.17.1 岭纬科技路侧激光雷达产品
5.17.2 岭纬科技智慧公路解决方案

5.18 其它

    如果这份报告不能满足您的要求,我们还可以为您定制报告,请留言说明您的详细需求。
2005- 版权所有(c)   北京水清木华研究中心   京ICP备05069564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1902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