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23年乘用车智能转向行业研究报告》,对乘用车智能转向发展现状及主机厂、供应商、供应链相关产品布局进行了梳理研究,并对乘用车智能转向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01 电动助力转向(EPS)在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基本接近顶峰,产品迭代升级是当下发展方向
2020-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EPS渗透率已维持在较高水平。下一阶段,EPS主要发展方向是向高性能方向升级。
2020-2023年中国乘用车转向系统市场结构

来源:佐思汽研《2023年乘用车智能转向行业研究报告》
根据助力电机装配位置的不同,EPS 可以分为转向柱助力式(C-EPS)、小齿轮助力式(P-EPS)、齿条助力式(R-EPS)和双小齿轮助力式(DP-EPS)四种,从传动效率上 R-EPS 和 DP-EPS >P-EPS > C-EPS。随着中高端智能电动车的快速发展,转向系统逐步从 C-EPS 向 R-EPS 和 DP-EPS 升级,后两者单车价值量高于C-EPS,EPS 产品结构迭代带来价值增量。
各类 EPS 对比

来源:佐思汽研《2023年乘用车智能转向行业研究报告》
02 在EPS向SBW(线控转向)升级过程中,冗余EPS、后轮转向成为过渡形态
L3级别辅助驾驶要求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在发生单点失效的情况下,依然具备一定的助力能力。在该要求下,冗余EPS成为L3级以上智能驾驶系统的关键零部件。
冗余EPS结构示意图

来源:英创汇智
目前,主机厂、供应商均有相关产品布局:
▪博世华域2023年4月SOP下线的HE3r B3采用50%+50%冗余方案,两路拥有独立的电源和通讯模块,两个控制回路一起工作。单路出现功能性故障,50%的转向力可覆盖绝大多数工况,保障继续驾驶
▪英创汇智冗余电控转向系统T-RES集成双绕组电机、双驱动电路、双传感器和双电源管理系统,满足L3级自动驾驶冗余需求
▪拿森科技全冗余版DP-EPS,最大齿条力可达13.5KN,适用于中型SUV、大型SUV、MPV、皮卡等泛乘用车,全系列使用6相双绕组电机,满足ADAS及L3以上的自动驾驶需求
▪长城汽车旗下蜂巢智能转向即将量产的双冗余EPS,最大推力达到14kN,可满足L3级以上自动驾驶
在线控转向还未大规模量产上车之前,冗余EPS将成为L3+智能驾驶场景下的核心技术。
后轮转向作为前轮转向的补充,原多用于大型豪华轿车和SUV上,例如,宝马5/7系、奥迪Q7/8。一方面后轮转向技术基于电气操作,在纯电平台上更容易实现;二是纯电平台的电动车普遍轴距较长(须把电池放在前后轴之间),轴距长会增加转弯半径,而后轮转向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灵活性。近年,电动化快速普及,后轮转向搭载车型增多,例如,小鹏X9、问界M9、智己L7等。
部分采用后轮转向的新能源车型

来源:佐思汽研《2023年乘用车智能转向行业研究报告》
03 供应商、主机厂在线控转向领域加快布局,量产车型逐渐增多
主机厂
▪丰田和特斯拉提交了线控转向技术的专利申请
▪长城、长安采用旗下公司自研线控转向产品的方式来布局线控转向领域
▪吉利与海拉共同开发量产就绪的线控转向系统
▪蔚来与采埃孚在线控转向产品等领域展开合作
供应商
▪耐世特线控转向系统已获得两家主机厂订单
▪伯特利联合奇瑞子公司瑞智联能收购万达汽车,开始布局线控转向研发
▪捷太格特线控转向系统2022年上车丰田bZ4X,2024年上车雷克萨斯RZ
部分主机厂及供应商线控转向布局(完整表格见报告)

来源:佐思汽研《2023年乘用车智能转向行业研究报告》
目前主机厂、供应商线控转向布局较多,但产品渗透率较低。据耐世特预测,线控转向未来2-3年较难大规模增长。
从政策环境来看,近年也有松绑趋势。线控转向的发展一是受底盘智能化需求驱动,二是受政策端刺激。从转向新国标的实施到《线控转向技术路线图》的发布,线控转向在政策端已具备量产条件。
▪2022年1月1日汽车转向新国标正式实施,删除了执行20年的不得装用全动力转向机构的要求 (线控转向即为全动力转向);
▪2022年4 月《线控转向技术路线图》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总体目标是在 2025 年、2030 年实现国际领先的 L3+、L4+级自动驾驶的线控转向系统,线控转向的渗透率达到 5%、30%,核心零部件(控制器、电机等) 自主化率达到 20%、50%以上;
▪2023年6月工信部等五部门进一步提出“汽车行业重点聚焦线控转向”。
01 乘用车智能转向产业概述
1.1 乘用车转向发展历程
1.1.1 汽车转向系统定义
1.1.2 汽车转向系统分类
1.1.3 转向系统第一阶段:机械转向(MS)
1.1.4 转向系统第二阶段:机械液压助力转向(HPS)
1.1.5 转向系统第二阶段:电子液压助力转向(EHPS)
1.1.6 转向系统第三阶段:电动助力转向(EPS)
1.1.7 转向系统第四阶段:线控转向(SBW)
1.2 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
1.2.1 EPS组成部分
1.2.2 EPS不同类型对比
1.2.3 冗余EPS技术方案
1.2.4 冗余EPS关键技术
1.2.5 EPS相比传统转向的优势点
1.2.6 EPS产业链
1.2.7 EPS产业现状
1.2.8 EPS市场规模预测
1.2.9 EPS发展刺激因素
1.3 乘用车线控转向系统SBW
1.3.1 SBW基本结构
1.3.2 SBW工作原理
1.3.3 SBW典型布置方式
1.3.4 SBW执行控制策略
1.3.5 不同智能转向技术比较(主动转向、四轮转向技术)
1.3.6 线控转向系统的优点和难点
1.3.7 线控转向对整车厂和终端消费者的影响
1.3.8 SBW发展刺激因素
1.3.9 SBW市场规模预测
1.3.10 SBW主要供应商及产品现状
1.3.11 线控转向车企布局
1.4 乘用车线控转向系统国际发展情况
1.4.1 线控技术全球增长趋势
1.4.2 线控转向用户接受度(中国、德国、印度、日本、美国市场)
1.4.3 线控转向全球市场规模(2018-2032)
1.4.4 线控转向全球发展主要地区
1.5 乘用车智能转向相关政策/标准
1.6 乘用车智能转向发展方向
1.7 乘用车智能转向系统路径
1.8 线控转向关键技术
1.9 乘用车智能底盘路径——线控转向
1.10 线控转向(2025-2030)目标
1.11 线控转向针对L2~L4+自动驾驶系统的匹配要求
1.12 线控转向专利:技术主题分析、创新词云、专利地图、申请排名
02 国内、外乘用车主机厂汽车智能转向布局
2.1 英菲尼迪
2.1.1 英菲尼迪线控主动转向系统组成
2.1.2 英菲尼迪线控主动转向系统原理
2.1.3 英菲尼迪线控主动转向系统优势与难点
2.1.4 英菲尼迪Q50是全球首款搭载线控转向量产车型
2.1.5 英菲尼迪Q50L搭载线控主动转向系统
2.2 丰田
2.2.1 丰田bZ4X纯电动车型搭载线控转向系统
2.2.2 丰田线控转向技术专利
2.2.3 丰田线控转向系统框图
2.2.4 丰田线控转向系统安全与交互逻辑设计
2.3 特斯拉
2.3.1 特斯拉线控转向系统专利申请
2.3.2 特斯拉线控转向系统实施计划
2.4 奔驰下一代S级旗舰轿车将采用异形方向盘、配备线控转向系统
2.5 奥迪R8 LMS GT3赛车搭配线控转向技术
2.5 奥迪“skysphere”概念车搭载了后轮转向技术
2.6 长安汽车将长安CX30改装成线控转向系统
2.6 长安旗下辰致科技智能线控转向产品亮相
2.7 长城汽车智慧线控底盘整合了线控转向系统
2.7 长城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特点
2.7 长城汽车旗下高科技企业——蜂巢智能转向
2.8 吉利与海拉合作开发纯电动线控转向系统
2.8 吉利与路特斯共同建设智能线控转向项目
2.8 吉利集团控股股东旗下子公司——威肯西科技
2.9 比亚迪易四方架构可实现转向冗余
2.9 比亚迪线控转向系统特点
2.9 比亚迪旗下子公司——弗迪科技
2.10 红旗E-HS9采用电动转向冗余系统
2.10 红旗纯电概念车配备后轮转向技术
2.11 东风猛士车型搭载后轮转向技术
2.12 岚图汽车线控转向发展规划
2.13 奇瑞线控转向系统特点
.........................................
2.21 极氪001全系标配可变转向比系统
2.22 小鹏X9全球唯一全系标配后轮转向MPV车型
03 国外乘用车智能转向系统集成商
3.1 博世
3.1.1博世集团汽车转向系统发展历程
3.1.2 博世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1)
3.1.3 博世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2)
3.1.4 博世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3)
3.1.5 博世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4)
3.1.6 博世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5)
3.1.7 博世线控转向系统
3.1.8 博世乘用车转向系统相关产品
3.1.9 博世新一代车辆控制系统
3.1.10 博世与Arnold NextG合作
3.1.11 博世转向系统未来规划
3.1.12 博世集团转向系统在华布局
3.1.13 博世华域转向产品系列
3.1.14 博世华域自主研发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平台
3.1.15 博世华域线控转向
3.1.16 博世华域电动转向系统项目投产
3.1.17 博世华域转向系统零部件生产情况
3.2 耐世特
3.2.1 耐世特转向产品布局
3.2.2 耐世特产品客户分布
3.2.3 耐世特2023年上半年主要配套项目
3.2.4 耐世特2022年主要配套项目
3.2.5 耐世特转向产品
3.2.6 耐世特乘用车转向产品
3.3 舍弗勒
3.3.1 企业概况
3.3.2 舍勒产品及解决方案
3.3.3 舍弗勒线控转向技术
3.3.4 舍弗勒线控转向系统特点
3.3.5 舍弗勒线控转向战略合作
3.3.6 舍弗勒智能后轮转向系统、方向盘执行器
3.3.7 舍弗勒线控一体化底盘、智能线控转向角模块
3.4 采埃孚
3.4.1 后桥转向
3.4.2 后桥转向2.0版本
3.5 万都
3.5.1 万都转向产品
3.5.2 万都EPS、SbW
3.6 日本精工NSK
3.6.1 NSK转向产品
3.6.2 NSK 线控转向产品
3.6.3 NSK SbW力反馈执行器和路轮执行器
3.7 JTEKT 捷太格特
3.7.1 JTEKT转向产品及其适配车型
3.7.2 JTEKT转向系统配置
3.7.3 JTEKT EPS分类
3.7.4 JTEKT SBW
3.8 Thyssenkrupp 蒂森克虏伯
3.8.1 蒂森克虏伯助力转向系统
3.8.2 蒂森克伯关于转向系统发展路径的观点
3.8.3 蒂森克虏伯适用于L3-L5的新型转向管柱
3.8.4 蒂森克虎伯线控转向系统内部的双重冗余
3.8.5 线控转向冗余
3.8.6 蒂森克虏伯线控转向系统冗余解决方案
3.9 Hitachi Astemo日立安斯泰莫
3.9.1 日立安斯泰莫转向系统
3.9.2 日立安斯泰莫电动助力转向器
3.9.3 日立安斯泰莫线控转向系统
3.9.4 日立安斯泰莫综合控制技术
3.10 日本KYB株式会社
3.10 日本KYB株式会社转向系统产品及应用案例
3.11 HELLA 海拉
3.11.1 海拉为全电动线控转向系统提供传感器技术
3.11.2 海拉与吉利合作开发纯电动线控转向系统
04 国内乘用车智能转向系统集成商
4.1 英创汇智
4.1.1 企业概况
4.1.2 英创汇智电控转向系统(1)
4.1.3 英创汇智电动转向系统(2)
4.1.4 英创汇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3)
4.1.5 英创汇智线控转向系统方案
4.1.6 英创汇智线控转向电气架构
4.1.7 英创汇智线控转向算法架构
4.1.8 英创汇智线控转向关键技术
4.1.9 英创汇智线控转向功能
4.1.10 英创汇智转向系统产品规划
4.2 拿森科技
4.2.1 企业概况
4.2.2 拿森科技产品矩阵
4.2.3 拿森科技线控转向系统
4.2.4 拿森科技线控转向产品规划
4.3 拓普集团
4.3.1 企业概况
4.3.2 拓普集团全球布局
4.3.3 拓普集团2023年上半年收入情况
4.3.4 拓普集团转向系统产品线
4.3.5 拓普集团转向系统产品
4.3.6 拓普集团线控转向方案
4.3.7 拓普集团合作客户
4.3.8 拓普集团业务布局
4.4 德科智控
4.4.1 企业概况
4.4.2 德科智控技术迭代路线
4.4.3 德科智控智能转向产品矩阵
4.4.4 德科智控转向系统产品系列
4.4.5 德科智控乘用车转向产品
4.4.6 德科智控线控转向应用(1)
4.4.7 德科智控线控转向应用(2)
4.4.8 德科智控主动后轮转向技术
4.4.9 德科智控转向系统设计开发结构
4.5 联创汽车电子
4.5.1 企业概况
4.5.2 联创汽车电子汽车转向系统发展历程及未来规划
4.5.3 联创汽车电子第二代转向产品
4.5.4 联创汽车电子第三代转向产品(1)
4.5.5 联创汽车电子第三代转向产品(2)
4.5.6 联创汽车电子第三代转向产品(3)
4.5.7 联创汽车电子第四代转向产品
4.5.8 联创汽车电子第五代转向产品
4.5.9 联创智能转向系统创新功能特征
4.5.10 联创汽车电子转向产品应用车型
4.5.11 联创汽车电子线控转向战略合作
4.6 浙江世宝
4.6.1 企业概况
4.6.2 浙江世宝转向系统发展历程
4.6.3 浙江世宝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4.6.4 浙江世宝乘用车智能转向系统及机械转向器
4.6.5 浙江世宝乘用车转向系统零件及铸件
4.6.6 浙江世宝转向系统量产及研发状况
4.6.7 浙江世宝汽车智能转向项目投资及技术布局
4.7 衡鲁汽车
4.7.1 衡鲁汽车公司简介及产品介绍
4.7.2 衡鲁汽车转向系统相关产品
4.8 格陆博科技
4.8.1 企业概况
4.8.2 格陆博转向系统布局及未来规划
4.9 芜湖伯特利
4.9.1 企业概况
4.9.2 伯特利产品布局
4.9.3 伯特利制造基地分布
4.9.4 伯特利生产设备
.........................................
4.9.10 伯特利主要客户
4.10 同驭科技
4.10.1 企业概况
4.10.2 同驭汽车线控转向系统未来量产规划
4.11 蜂巢智能转向
4.11.1 蜂巢智能转向公司介绍
4.11.2 蜂巢智能转向产品路线图
4.11.3 蜂巢智能转向系列产品
4.11.4 蜂巢智能转向产品核心优势
4.11.5 蜂巢智能转向乘用车转向研究现状及应用车型
4.12 清车智行
4.12.1 清车智行主要产品及未来量产规划
4.12.2 清车智行冗余系统架构
4.12.3 清车智行线控转向组件、线控转向路感协调控制器
4.12.4 清车智行线控转向:路感协同系统架构及性能
4.12.5 清车智行线控转向: 路感协同控制框架
4.12.6 清车智行线控转向:控制器架构
4.13 恒隆集团
4.13.1 恒隆集团乘用车转向产品 (1)
4.13.2 恒隆集团乘用车转向产品 (2)
4.13.3 恒隆集团乘用车转向产品 (3)
4.13.4 恒隆集团乘用车转向器
4.13.5 恒隆集团乘用车转向管柱
4.13.6 恒隆集团乘用车转向其他产品
4.14 浙江航驱
4.14.1 浙江航驱公司介绍及主要客户
4.14.2 浙江航驱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适用车型
4.14.3 浙江航驱后轮转向系统
4.14.4 浙江航驱转向系统产品特点
4.14.5 浙江航驱EPP产品介绍
4.14.6 浙江航驱EPS总成产品
4.14.7 浙江航驱乘用车转向系统实际应用
4.15 豫北公司
4.15.1 豫北公司乘用车智能电动转向系统
4.15.2 豫北公司乘用车转向器
4.15.3 豫北公司转向系统零部件
4.15.4 豫北公司线控转向完成首轮客户验收
4.16 经纬达汽车科技
4.16.1 企业概况
4.16.2 经纬达汽车科技线控转向系统
4.16.3 经纬达汽车科技未来发展规划
4.17 易力达
4.17.1 株洲易力达机电有限公司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4.17.2 易力达电动助力转向及转向电机 (1)
4.17.3 易力达电动助力转向及转向电机 (2)
4.17.4 易力达电动助力转向及转向电机 (3)
4.18 上海威肯西科技有限公司线控转向产品
4.19 经纬恒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4.20 尚元智行(宁波)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线控转向系统
4.21 中国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转向产品及合作客户
4.22 辰致科技有限公司线控转向
05 乘用车转向电机供应商
5.1 转向电机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
5.1.1 转向电机概述
5.1.2 转向电机市场现状
5.2 Nidec 日本电产
5.2.1 日本电产营业收入及转向电机研发规划
5.2.2 日本电产电机产品布局
5.2.3 日本电产转向电机产品
5.3 博世
5.3.1 博世转向电机发展历程
5.3.2 博世转向电机产品
5.4 德昌电机(德昌电机控股有限公司)
5.4.1德昌电机产品布局
5.4.2 德昌电机转向电机产品
5.4.3 德昌电机公司客户
5.5 德昌股份(德昌股份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5.5.1 德昌股份电机产品布局
5.5.2 德昌股份EPS业务布局及定点情况
5.5.3 德昌股份EPS电机核心技术及量产规模
5.5.4 德昌科技无刷直流电机
5.6 德尔股份
5.6.1 德尔股份营业收入
5.6.2 德尔股份转向相关产品及产能
5.6.3 德尔股份转向电机产品
5.7 威灵汽车部件
5.7.1 威灵汽车部件产品布局
5.7.2 威灵汽车部件EPS转向电机
5.7.3 威灵汽车部件手感模拟转向电机
5.8 耐世特转向电机产品
5.9 东兴昌科技转向电机产品
06 乘用车转向传感器供应商
6.1 转向传感器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
6.1.1 转向传感器基本概述
6.1.2 扭矩传感器主要类型及发展趋势
6.1.3 转向传感器厂商布局
6.2 海拉集团
6.2.1 海拉集团转向传感器 (1)
6.2.2 海拉集团转向传感器(2)
6.2.3 海拉集团转向传感器 (3)
6.2.4 海拉传感器新品发布
6.3 其他
6.3.1 Methode Electronics 迈梭电子转向传感福
6.3.2 FUTEK方向盘扭矩传感器
6.3.3 TE Connectivity 泰科电子扭矩传感器
6.3.4 德科智控转向传感器
6.3.5 保隆科技转向传感器
6.3.6 龙感科技轮速传感器
6.3.7 博世转向传感器
07 乘用车转向系统MCU供应商
7.1 转向系统ECU概述和发展现状
7.1.1 转向系统ECU概述
7.1.2 转向系统ECU市场发展现状
7.2 转向系统MCU概述及厂商布局
7.3 恩智浦
7.3.1 恩智浦电动助力转向EPS框架图
7.3.2 恩智浦 MCU(1)
7.3.3 恩智浦 MCU(2)
7.3.4 恩智浦 MCU(3)
7.3.5 恩智浦 MCU(4)
7.3.6 恩智浦 MCU(5)
7.4 英飞凌
7.4.1 英飞凌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框图
7.4.2 英飞凌转向系统MCU产品
7.5 瑞萨电子
7.5.1 瑞萨电子底盘和安全性相关产品路线图
7.5.2 瑞萨电子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框图
7.5.3 瑞萨电子转向系统MCU产品
7.6 意法半导体
7.6.1 意法半导体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框图
7.6.2 意法半导体转向系统MCU产品
7.7 德州仪器
7.7.1 德州仪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框图
7.7.2 德州仪器转向系统MCU产品
7.8 云途半导体
7.8.1 云途半导体产品使用场景
7.8.2 云途半导体转向系统MCU产品
7.9 上海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MCU产品
7.10 上汽通用五菱首个自主产权EPS控制器下线
7.11 吉利子公司开发MCU芯片
08 乘用车智能转向产业发展趋势
8.1 趋势一
8.2 趋势二
8.3 趋势三
8.4 趋势四
8.5 趋势五
8.6 趋势六
8.7 趋势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