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报告导航:研究报告制造业汽车
2023-2024年全球和中国混合动力汽车研究报告
字数:0.0万 页数:540 图表数:0
中文电子版:12000元 中文纸版:9600元 中文(电子+纸)版:12500元
编号:JAF 发布日期:2024-01 附件:

        发布《2023-2024年全球和中国混合动力汽车研究报告》

        01 2025年,中国插电/增程式混动乘用车销量份额预计将升至40%

        2023年,中国插电/增程式混动乘用车销量达275.4万辆,同比增长85.5%,增速已连续5个季度超越纯电动乘用车型,高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增幅。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EV&PHEV&REEV&HEV)销量及同比增速
混合动力汽车1.png
来源:佐思汽研《2023-2024年全球和中国混合动力汽车研究报告》

        中国插电/增程式混动乘用车已经占新能源乘用车的30.6%,2023年,国内车企推出超过30款插电/增程式混动新车。随着新车型的不断涌现,插电/增程式混动乘用车销量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25年,中国插电/增程式混动乘用车销量份额占比将达到40%。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EV、PHEV&REEV)销量占比
混合动力汽车2.png
来源:佐思汽研《2023-2024年全球和中国混合动力汽车研究报告》

        02 全球范围内“电动化计划”推迟,混动技术迎来蓬勃发展期

        随着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增长低于预期,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越来越在混动车型上发力,以满足客户需求及逐步向电动化转型的需要。混动车型通过结合传统燃油机系统与电动系统,在短期内可助力汽车降低油耗和排放,同时在消费者用车习惯的适应和缓解里程焦虑方面有较大优势。

        从全球主机厂的电动化转型来看,通用汽车、福特和奥迪都推迟了电动化计划,大众汽车缩减了在欧洲纯电动汽车生产规模,推迟和调整的原因均为订单减少,销售不及预期,混合动力车型尤其是PHEV&REEV车型则成为车企电动化转型中的折中方式。预计2024年纯电动汽车的新车推放速度将有所放缓,同时新一波PHEV&REEV车型将大量推出。

全球主要主机厂混动新计划
混合动力汽车3.png
来源:佐思汽研《2023-2024年全球和中国混合动力汽车研究报告》

        03 混动乘用车蓬勃发展,带动下游零部件市场火热

        3.1 多电机/电控混动成为主流方向,带动产业链快速发展

        在混动系统中,由于双电机混动在馈电油耗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在搭配长续航里程的电池电量后,这一优势更加明显。因此,比亚迪、理想、吉利、长城等皆推出了自己的混动系统,以插混或增程的能源类型迅速抢占市场。

        混动车型与电机一般存在1:2/1:3的关系,当混动车替代燃油车快速放量时,将对电机产业链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以P1+P3混动构型为例,P1是输入轴有一台电机(发电机),P3是输出轴有一台电机(驱动电机),P1+P3构型实际上是安装了两个电机;插混车型为了实现四驱的性能,在P4的位置上又增加了一个电机,就是P1+P3+P4构型,即三个电机。

国内部分插电/增程式混动汽车乘用车电机装配情况
混合动力汽车4.jpg
来源:佐思汽研《2023-2024年全球和中国混合动力汽车研究报告》

        双电控则包括两组模块,同时控制发电机和驱动电机,从而实现整个混动系统各种各样的策略。随着更多自主车企项目的推出,越来越多电控供应商参与到双电控的市场竞争。阳光电动力、博格华纳等与吉利、长城等DHT混动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双电控规模随之不断扩大。

        长安P1+P3混动架构在驱动系统方面,采用了四核、每核300兆算力的TC387芯片,实现高精度动态扭矩响应控制和实时主动降噪。采用4核高算力双电控芯片,核心是A-ECMS智慧能耗最优算法,实现了高精度控制和实时监控。

混合动力汽车5.png
来源:长安汽车

        2023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IAA MOBILITY)上,阳光电动力推出混动双电机控制器随领克EM-P超级增程电动方案。领克EM-P方案选用了阳光电动力HEM混动双电机控制器,应用新一代功率器件并联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6.png
来源:阳光电动力

        3.2 45%热效率混动专用发动机已量产,产业升级在即

        发动机热效率与混合动力汽车的油耗、续航等息息相关,发动机热效率越高,相同动力输出情况下碳排放和用户油耗就越低。混动专用发动机通过深度机电耦合,使发动机从面工况转变为域工况或线工况,有利于实现超高燃料效率。

        随着吉利、东风、比亚迪、广汽、长城、奇瑞等主机厂积极投入研发,到2023年年底已经量产大批热效率超过43%的混动乘用车车型,尤其2024款岚图梦想家配置的岚海动力全新混动发动机(1.5T发动机并配备前后双电机),热效率最高可达45.18%。预计到2025年,大批45%热效率的混动专用发动机将进入产业化应用阶段。

部分车企混合动力乘用车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
混合动力汽车7.png
来源:佐思汽研《2023-2024年全球和中国混合动力汽车研究报告》

01 混合动力汽车介绍
1.1 混合动力汽车简介

1.1.1 混合动力汽车定义及结构
1.1.2 混合动力汽车工作步骤
1.1.3 混动方案介绍
1.1.4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优势
1.1.5 混合动力汽车产业链
1.1.6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趋势

1.2 全球及中国碳排放政策
1.2.1 全球主要国家碳中和进程
1.2.2 全球主要国家/地区电气化目标
1.2.3 全球主要国家/地区电气化政策
1.2.4 中国汽车排放法规
1.2.5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开市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
1.2.6 中国汽车碳排放测算

1.3 中国混合动力汽车相关政策
1.3.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1)
1.3.2《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2)
1.3.3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1.3.4 中国乘用车-双积分政策(1)
1.3.5 中国乘用车-双积分政策(2)
1.3.6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

1.4 政策指引混动车型发展
1.4.1 新能源汽车积分要求增长推动混动车型发展
1.4.2 混动车型助力传统车企缓解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压力
1.4.3 混动车型正加速替代燃油市场

02 混合动力汽车行业政策及发展现状
2.1 全球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

2.1.1 全球主要国家/地区轻型汽车政策和激励措施
2.1.2 全球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预测
2.1.3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
2.1.4 全球新能源(EV+PHEV)乘用车销量
2.1.5 全球新能源(EV+PHEV)乘用车销量-分品牌
2.1.6 全球新能源(EV+PHEV)乘用车销量-分车型
2.1.7 2023年美国HEV销量远超纯电动汽车
2.1.8 2023年欧洲HEV车型销量远高于PHEV (1)
2.1.9 2023年欧洲HEV车型销量远高于PHEV(2)

2.2 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
2.2.1 中国汽车销量
2.2.2 中国机动车/汽车保有量
2.2.3 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产销量
2.2.4 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产销量-分燃料类型
2.2.5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PHEV&EV
2.2.6 中国混合动力(HEV&PHEV)乘用车销量增速快于EV乘用车
2.2.7 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新车发布量超过燃油车
2.2.8 中国新能源商用车销量

2.3 微混市场(汽车启停系统12V)
2.3.1 中国微混市场(汽车启停系统12V)-自动启停装配率
2.3.2 汽车启停系统节能效果及使用成本

2.4 轻/中混市场(48V+BSG/ISG系统)
2.4.1 2023年48V轻混系统搭载车型(含进口)
2.4.2 48V轻混系统发展的阻碍

2.5 强混市场(HEV)
2.5.1 中国HEV乘用车销量
2.5.2 中国HEV乘用车竞争格局
2.5.3 中国HEV乘用车分车型销量
2.5.4 中国HEV乘用车发展趋势
2.5.5 HEV汽车SWOT分析

2.6 插混市场(PHEV 150V+)
2.6.1 中国PHEV乘用车销量
2.6.2 中国PHEV乘用车竞争格局
2.6.3 中国PHEV乘用车分车型销量
2.6.4 中国PHEV乘用车车型参数(1)
2.6.5 中国PHEV乘用车车型参数(2)

2.7 增程式混动市场(REEV)
2.7.1 中国REEV乘用车销量
2.7.2 中国REEV乘用车分品牌销量
2.7.3 中国REEV乘用车分车型销量
2.7.4 中国主要REEV车型关键零部件供应商

2.8 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发展预测
2.8.1 中国混合动力汽车销量预测
2.8.2 混合动力汽车助车企在新能源转型过程中提早实现盈利
2.8.3 国内自主新能源车企加速布局混动越野领域
2.8.4 中国汽车整车出口增长迅猛,成为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2.8.5 新能源乘用车成本构成及国产化率分析

03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路线及重点零部件分析
3.1 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分类(按动力结构)
3.1.1 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分类原则-按动力结构分类
3.1.2 不同动力结构的混合动力系统对比
3.1.3 串联式混合动力 (SHEV)-结构组成
3.1.4 串联式混合动力 (SHEV)-工作模式
3.1.5 并联式混合动力 (PHEV)-结构构成(1)
3.1.6 并联式混合动力 (PHEV)-结构构成(2)
3.1.7 并联式混合动力 (PHEV)-驱动模式
3.1.8 并联式混合动力 (PHEV)-工作模式
3.1.9 并联式混合动力 (PHEV)-单电机并联
3.1.10 并联式混合动力 (PHEV)-双电机串并联
3.1.11 混联式混合动力 (PSHEV)-结构构成
3.1.12 混联式混合动力 (PSHEV)-工作模式

3.2 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分类(按驱动电机功率比例)
3.2.1 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分类原则-按驱动电机功率比例
3.2.2 弱混主要的三种架构系统结构
3.2.3 微混(汽车启停系统12V)分类
3.2.4 轻混(48V系统)
3.2.5 轻混(48V系统)
3.2.6 中混(ISG架构)
3.2.7 强混(HEV、PHEV)
3.2.8 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分类(按驱动电机功率比例)-总结对比

3.3 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分类(按电机布置位置)
3.3.1 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分类原则-按电机布置位置
3.3.2 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分类-P0电机
3.3.3 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分类-P1电机
3.3.4 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分类-P2电机
3.3.5 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分类-P3电机
3.3.6 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分类-P4电机
3.3.7 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分类-P2.5电机
3.3.8 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分类-P0+P1构型
3.3.9 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分类-P0+P2构型
3.3.10 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分类-P1+P3构型
3.3.11 混合动力系统按电机布置位置分类-总结

3.4 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分类(按混合度/节油率)
3.4.1 混合动力系统按混合度/节油率技术分类可分为6类

3.5 混合动力系统-电驱动系统
3.5.1 混合动力系统-关键零部件
3.5.2 混合动力系统-电驱动系统分类
3.5.3 混合动力系统-电驱动系统:行星排结构
3.5.4 混合动力系统-电驱动系统:单轴并联结构(PII)
3.5.5 混合动力系统-电驱动系统:功率分流结构(PIII及PIV)
3.5.6 混合动力系统-电驱动系统:轴间耦合结构
3.5.7 混合动力系统-电机控制器结构
3.5.8 混合动力系统-控制策略分类
3.5.9 混合动力系统-DHT混动系统
3.5.10 主要车企的混合动力系统汇总

3.6 混合动力零部件-驱动电机
3.6.1 混动驱动电机:结构
3.6.2 永磁同步电机成混动汽车主流
3.6.3 新能源驱动电机产业链分析
3.6.4 混动驱动电机:核心供应商业务和产品进展
3.6.5 混合动力乘用车双驱动电机装配情况

3.7 混合动力零部件-发电机
3.7.1 混动发电机-分类
3.7.2 混动发电机-发电机工作模式
3.7.3 混动发电机-市场竞争格局

3.8 混合动力零部件-混动专用发动机
3.8.1 混动专用发动机(DHE)热效率发展趋势
3.8.2 混动专用发动机-特点
3.8.3 混动专用发动机VS燃油发动机
3.8.4 混动专用发动机-在售车型特有技术及热效率
3.8.5 混动专用发动机:核心供应商业务和产品进展(1)
3.8.6 混动专用发动机:核心供应商业务和产品进展(2)

3.9 混合动力零部件-混动专用变速器
3.9.1 混合动力系统变速器-介绍/工作方式
3.9.2 混动专用变速器装配情况
3.9.3 专用变速箱(DHT)机电耦合
3.9.4 整车厂混动专用变速器产品(1)
3.9.5 整车厂混动专用变速器产品(2)
3.9.6 整车厂混动专用变速器产品(3)
3.9.7 整车厂混动专用变速器产品(4)

3.10 混合动力零部件-动力电池
3.10.1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装配量
3.10.2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装配量-分车型
3.10.3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装配量-单车带电量
3.10.4 混动专用电池能量型与功率型兼备
3.10.5 混合动力汽车专用动力电池:核心供应商业务和产品进展
3.10.6 混动专用电池产品案例(1)
3.10.7 混动专用电池产品案例(2)

3.11 混合动力零部件-低压电池
3.11.1 汽车低压电池
3.11.2 铅酸蓄电池准入门槛高
3.11.3 12V铅酸电池启停电池
3.11.4 12V铅酸电池:性能
3.11.5 12V铅酸电池:命名规则
3.11.6 12V铅酸电池:工作模式
3.11.7 12V铅酸电池:应用场景
3.11.8 铅酸电池竞争格局
3.11.9 低压锂电池替代铅酸蓄电池
3.11.10 新能源汽车低压锂电
3.11.11 12V锂电结构(1)
3.11.12 12V锂电结构(2)
3.11.13 12V电源市场需求
3.11.14 48V锂电
3.11.15 低压锂电:核心供应商业务和产品进展
3.11.16 低压锂电:特斯拉12V锂电
3.11.17 低压锂电-比亚迪混动车型12V锂电

3.12 混合动力零部件-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
3.12.1 混动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EGR)可以减震/减排/节能
3.12.2 混动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EGR)结构
3.12.3 混动EGR:核心供应商业务和产品进展
3.12.4 比亚迪低温废气回收系统(EGR)
3.12.5 博格华纳混合动力车型的EGR再循环

3.13 混合动力零部件-电控系统
3.13.1 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分类
3.13.2 混合动力电控系统VS电动车电控系统
3.13.3 混合动力电控系统配置数量
3.13.4 混合动力双电控设计架构
3.13.5 混动电控系统:核心供应商业务和产品进展(1)
3.13.6 混动电控系统:核心供应商业务和产品进展(2)
3.13.7 混合动力双电控产品案例(1)
3.13.8 混合动力双电控产品案例(2)

04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供应商
4.1 法雷奥

4.1.1 法雷奥-公司简介
4.1.2 法雷奥-汽车节能和混合动力业务战略
4.1.3 法雷奥-汽车节能和混合动力业务布局
4.1.4 法雷奥-混合动力运营公司
4.1.5 法雷奥-混合动力产品线(1)
4.1.6 法雷奥-混合动力产品线(2)
4.1.7 法雷奥-汽车混合动力产品构成
4.1.8 法雷奥-启停系统介绍
4.1.9 法雷奥-汽车电动增压器
4.1.10 法雷奥-强混合动力系统应用
4.1.11 法雷奥-48V轻混合动力系统(1)
4.1.12 法雷奥-48V轻混合动力系统(2)
4.1.13 法雷奥-48V轻混合动力系统应用
4.1.14 法雷奥-混合动力汽车项目
4.1.15 法雷奥-在华混合动力布局
4.1.16 法雷奥-混合动力战略发展目标

4.2 博世
4.2.1 博世-公司简介
4.2.2 博世-新能源汽车售后整体解决方案
4.2.3 博世-高压混合动力(1)
4.2.4 博世-高压混合动力(2)
4.2.5 博世-高压混合动力(3)
4.2.6 博世-高压混合动力:电力电子第3代
4.2.7 博世-高压混合动力:独立的电动发电机
4.2.8 博世-高压/48V混合动力:电子发动机控制单元
4.2.9 博世-48V混合解决方案(1)
4.2.10 博世-48V混合解决方案(2)
4.2.11 博世-48V混合解决方案:48V DC/DC转换器
4.2.12 博世-48V混合解决方案:48V电池
4.2.13 博世- 48V混合动力业务战略
4.2.14 博世-电驱系统
4.2.15 博世-热管理系统
4.2.16 博世-智能解耦制动系统
4.2.17 博世-线控转向系统
4.2.18 博世-中国混合动力业务

4.3 大陆/纬湃科技
4.3.1 大陆/纬湃科技-公司简介
4.3.2 大陆/纬湃科技-混合动力业务产品线(1)
4.3.3 大陆/纬湃科技-混合动力业务产品线(2)
4.3.4 大陆/纬湃科技-48V大功率混动系统(1)
4.3.5 大陆/纬湃科技-48V大功率混动系统(2)
4.3.6 大陆/纬湃科技-48V大功率混动系统(3)
4.3.7 大陆/纬湃科技-48V大功率混动系统(4)
4.3.8 大陆/纬湃科技-电驱动系统(1)
4.3.9 大陆/纬湃科技-电驱动系统(2)
4.3.10 大陆/纬湃科技-电驱动系统应用
4.3.11 大陆/纬湃科技-功率器件产品合作与展望
4.3.12 大陆/纬湃科技-全球布局
4.3.13 大陆/纬湃科技-在华新能源布局

4.4 博格华纳(BorgWarner)/德尔福
4.4.1 博格华纳(BorgWarner)/德尔福-公司简介
4.4.2 博格华纳(BorgWarner)-混合动力汽车布局
4.4.3 博格华纳(BorgWarner)-混合动力产品
4.4.4 博格华纳(BorgWarner)-混合动力汽车零部件
4.4.5 博格华纳(BorgWarner)-P2混合模块(1)
4.4.6 博格华纳(BorgWarner)-P2混合模块(2)
4.4.7 博格华纳(BorgWarner)-P3混合架构
4.4.8 博格华纳(BorgWarner)-P4混合架构
4.4.9 博格华纳(BorgWarner)-PS混合架构
4.4.10 博格华纳(BorgWarner)-48V电力电子
4.4.11 博格华纳(BorgWarner)-碳化硅(SiC)逆变器
4.4.12 博格华纳(BorgWarner)-热管理系统
4.4.13 博格华纳(BorgWarner)-中国生产基地

4.5 舍弗勒
4.5.1 舍弗勒-公司简介
4.5.2 舍弗勒-混合动力发展
4.5.3 舍弗勒-混合动力组件和系统
4.5.4 舍弗勒-混合动力发展战略
4.5.5 舍弗勒-2030混合动力发展规划
4.5.6 舍弗勒-汽车技术部门(1)
4.5.7 舍弗勒-汽车技术部门(2)
4.5.8 舍弗勒-三合一动力系统组合
4.5.9 舍弗勒-三合一动力系统组合应用
4.5.10 舍弗勒-P2混合动力模块系统
4.5.11 舍弗勒-P2混合动力模块系统应用
4.5.12 舍弗勒-电驱动桥
4.5.13 舍弗勒-热管理系统
4.5.14 舍弗勒-混合动力产品应用
4.5.15 舍弗勒-混合动力产品客户
4.5.16 舍弗勒与纬湃科技签订合并协议

4.6 吉凯恩
4.6.1 吉凯恩-公司简介
4.6.2 吉凯恩-模块化电子驱动系统
4.6.3 吉凯恩-800V电动汽车技术
4.6.4 吉凯恩-多模式专用混合传输
4.6.5 吉凯恩-扭矩矢量 TWINSTER® EDRIVE 系统
4.6.6 吉凯恩-混合动力应用(1)
4.6.7 吉凯恩-混合动力应用(2)
4.6.8 吉凯恩-混合动力业务战略
4.6.9 吉凯恩-全球分布

4.7 科力远
4.7.1 科力远-公司简介
4.7.2 科力远-股权结构
4.7.3 科力远-主营业务
4.7.4 科力远-CHS系统解决方案(1)
4.7.5 科力远-CHS系统解决方案(2)
4.7.6 科力远-CHS系统解决方案(3)
4.7.7 科力远- CHS1800/2800系列(适用于乘用车)(1)
4.7.8 科力远- CHS1800/2800系列(适用于乘用车)(2)
4.7.9 科力远-CHS3800系列
4.7.10 科力远-CHS18000系统
4.7.11 科力远-主要混动动力车载动力电池
4.7.12 科力远-车载动力电池参数
4.7.13 科力远-经营模式
4.7.14 科力远-混合动力业务战略

4.8 菱电电控
4.8.1 菱电电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分类
4.8.2 菱电电控-混合动力EMS产品
4.8.3 菱电电控-混动整车控制器
4.8.4 菱电电控-电控平台相关在研项目
4.8.5 菱电电控-混合动力EMS订单

4.9 骆驼股份
4.9.1 骆驼股份-铅酸电池/锂电池业务布局
4.9.2 骆驼股份-铅酸电池业务
4.9.3 骆驼股份-铅酸电池产品
4.9.4 骆驼股份-12V/24V/48V 锂电项目
4.9.5 骆驼股份-低压电池前装市场布局
4.9.6 骆驼股份-低压电池后装市场布局
4.9.7 骆驼股份-海外市场布局
4.9.8 骆驼股份-车型电池对应表(1)
4.9.9 骆驼股份-车型电池对应表(2)
4.9.10 骆驼股份-车型电池对应表(3)
4.9.11 骆驼股份-车型电池对应表(4)

4.10 精进电动
4.10.1 精进电动-公司简介
4.10.2 精进电动-增程器发电机
4.10.3 精进电动-DHT混动驱动系统

4.11 隆盛科技
4.11.1 隆盛科技-混动EGR

05 混合动力汽车整车厂
5.1 丰田
5.1.1 丰田-公司简介
5.1.2 丰田-混合动力路线规划
5.1.3 丰田-THS混合动力发展历程
5.1.4 丰田-第五代THS II双擎混动系统
5.1.5 丰田-THS混合动力系统:技术特点(1)
5.1.6 丰田-THS混合动力系统:技术特点(2)
5.1.7 丰田-THS混合动力系统:技术特点(3)
5.1.8 丰田-THS混合动力系统:PHEV vs HEV(1)
5.1.9 丰田-THS混合动力系统:PHEV vs HEV(2)
5.1.10 丰田-THS混合动力系统:PHEV vs HEV(3)
5.1.11 丰田-丰田荣放THS II系统
5.1.12 丰田-混合动力车型销量
5.1.13 丰田-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
5.1.14 丰田-汽车业务全球布局
5.1.15 丰田-混合动力在中国发展
5.1.16 丰田-中国国内HEV车型销量
5.1.17 丰田-中国国内PHEV车型销量

5.2 本田
5.2.1 本田-公司简介
5.2.2 本田-混合动力系统布局
5.2.3 本田-混合动力路线规划
5.2.4 本田-i-MMD混合动力系统构造
5.2.5 本田- i-MMD混合动力系统参数
5.2.6 本田- i-MMD混合动力系统参数 
5.2.7 本田- i-MMD构型:工作模式(1)
5.2.8 本田- i-MMD构型:工作模式(2)
5.2.9 本田- i-MMD构型:工作模式(3)
5.2.10 本田- i-MMD构型:省油方式
5.2.11 本田- i-MMD构型:油耗实测
5.2.12 本田-i-MMD构型:第四代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
5.2.13 本田-第四代i-MMD VS 第三代i-MMD
5.2.14 本田-第四代i-MMD VS 第三代i-MMD :电机单元结构
5.2.15 本田-第四代i-MMD VS 第三代i-MMD :发动机
5.2.16 本田-i-DCD构型
5.2.17 本田- SH-AWD构型
5.2.18 本田-混合动力动力电池
5.2.19 本田-全球布局
5.2.20 本田-中国国内HEV车型销量
5.2.21 本田-中国国内PHEV车型销量

5.3 日产
5.3.1 日产-公司简介
5.3.2 日产-2050碳中和目标
5.3.3 日产-混合动力路线规划
5.3.4 日产-第1代e-Power与第2代e-Power系统:效率对比
5.3.5 日产-第1代e-Power与第2代e-Power系统:参数对比
5.3.6 日产-第二代e-POWER动力系统结构
5.3.7 日产-第二代e-POWER动力组件
5.3.8 日产-第二代e-POWER动力系统全工况运行过程
5.3.9 日产-第二代e-POWER动力系统能源利用率
5.3.10 日产-第二代e-POWER动力系统竞品对比
5.3.11 日产-DD-i超混动系统
5.3.12 日产-e-4ORCE雪狐电四驱系统
5.3.13 日产-e-POWER动力系统中国布局
5.3.14 日产-中国混动车型销量

5.4 大众集团
5.4.1 大众集团-公司简介
5.4.2 大众-混合动力路线规划
5.4.3 大众-大众DHT混动系统结构
5.4.4 大众-大众DHT混动系统核心部件(1)
5.4.5 大众-大众DHT混动系统核心部件(2)
5.4.6 大众-大众DHT混动系统核心部件(3)
5.4.7 大众-大众DHT混动系统适配HEV/PHEV
5.4.8 大众-插混技术结构
5.4.9 大众-插混技术驱动模式
5.4.10 大众-插混技术工作模式
5.4.11 大众-插混技术车型

5.5 通用
5.5.1 通用-公司简介
5.5.2 通用-混合动力路线规划
5.5.3 通用-第二代Voltec电驱系统
5.5.4 通用-第二代Voltec电驱系统:混合动力车型参数
5.5.5 通用-第二代Voltec系统HEV:君越/迈锐宝XL-混动系统
5.5.6 通用-第二代Voltec系统HEV:君越/迈锐宝XL-发动机
5.5.7 通用-第二代Voltec系统HEV:君越/迈锐宝XL-电机
5.5.8 通用-第二代Voltec系统HEV:君越/迈锐宝XL-电控
5.5.9 通用-第二代Voltec系统HEV:君越/迈锐宝XL-电池
5.5.10 通用-第二代Voltec系统HEV:君越/迈锐宝XL-工作模式
5.5.11 通用-第二代Voltec系统PHEV:通用凯迪拉克CT6
5.5.12 通用-第二代Voltec系统REEV:通用雪佛兰Volt(1)
5.5.13 通用-第二代Voltec系统REEV:通用雪佛兰Volt(2)
5.5.14 通用-第二代Voltec系统REEV:通用雪佛兰Volt(3)
5.5.15 通用-别克eMotion驱动技术:别克微蓝6 PHEV

5.6 沃尔沃
5.6.1 沃尔沃-公司简介
5.6.2 沃尔沃-混合动力路线规划
5.6.3 沃尔沃-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T8
5.6.4 沃尔沃-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T5
5.6.5 沃尔沃-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5.6.6 沃尔沃-48V轻度混合动力系统

5.7 宝马
5.7.1 宝马-公司简介
5.7.2 宝马-混合动力路线规划
5.7.3 宝马-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
5.7.4 宝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5.7.5 宝马-48V轻混系统(1)
5.7.6 宝马-48V轻混系统(2)
5.7.7 宝马-BMW M高性能混合动力
5.7.8 宝马-eDrive电驱动系统发展规划
5.7.9 宝马电气化平台-第五代BMW eDrive电驱动系统

5.8 比亚迪
5.8.1 比亚迪-公司简介
5.8.2 比亚迪- 混合动力业务战略
5.8.3 比亚迪-混合动力路线规划
5.8.4 比亚迪-混合动力系统参数对比
5.8.5 比亚迪-DM-p VS DM-i
5.8.6 比亚迪-DM-p技术主要特点
5.8.7 比亚迪-DM-p技术定位
5.8.8 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技术构成
5.8.9 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技术构型
5.8.10 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技术电池
5.8.11 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技术工作模式
5.8.12 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技术动力来源
5.8.13 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技术优势
5.8.14 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技术搭载车型
5.8.15 比亚迪-混动平台DMO/易四方平台混动
5.8.16 比亚迪-DMO超级混动越野平台(1)
5.8.17 比亚迪-DMO超级混动越野平台(2)
5.8.18 比亚迪-DMO超级混动越野平台车型
5.8.19 比亚迪-易四方四电机驱动技术

5.9 吉利
5.9.1 吉利-公司简介
5.9.2 吉利-混合动力系统战略
5.9.3 吉利-混合动力路线规划
5.9.4 吉利-雷神混合动力
5.9.5 吉利-全新一代雷神电混平台
5.9.6 吉利-雷神智擎Hi·X
5.9.7 领克-智能电混LynkE-Motive技术
5.9.8 吉利-第一代混动系统GHS1.0
5.9.9 吉利-第二代混动系统GHS2.0
5.9.10 吉利-沃尔沃混合动力系统
5.9.11 吉利-48V-BSG轻混动力
5.9.12 吉利-7DCT/H变速箱
5.9.13 吉利-P2.5架构高效智混动力总成/增程混动技术

5.10 上汽
5.10.1 上汽-公司简介
5.10.2 上汽-混合动力业务战略
5.10.3 上汽-混合动力路线规划
5.10.4 上汽-第一代EDU混动系统介绍
5.10.5 上汽-第一代EDU混动原理
5.10.6 上汽-第二代EDU混动
5.10.7 上汽-第二代EDU混动系统:变速箱升级
5.10.8 上汽-第二代EDU混动系统:智能能量管理系统
5.10.9 上汽-第二代EDU混动系统:10速智能电驱变速器
5.10.10 上汽-第二代EDU混动系统:工作模式
5.10.11 上汽-第二代EDU混动系统:车型对比
5.10.12 上汽-第二代EDU混动系统:总结
5.10.13 上汽-DMH混动系统
5.10.14 上汽-DMH混动系统:发动机
5.10.15 上汽-DMH混动系统:控制器/电池
5.10.16 上汽-DMH混动系统工作模式
5.10.17 上汽-全球研发中心/制造基地

5.11 广汽
5.11.1 广汽集团-公司简介
5.11.2 广汽集团-混合动力技术
5.11.3 广汽-混合动力路线规划
5.11.4 广汽钜浪动力混动系统
5.11.5 广汽钜浪动力混动系统-平台构成
5.11.6 广汽钜浪动力混动系统-发动机
5.11.7 广汽钜浪动力混动系统-第四代2.0ATK发动机技术优势
5.11.8 广汽钜浪动力混动系统-发动机热效率
5.11.9 广汽钜浪动力混动系统-变速器
5.11.10 广汽钜浪动力混动系统-混动专用变速器
5.11.11 广汽钜浪动力混动系统-应用车型

5.12 长城
5.12.1 长城-2025新能源汽车总体规划
5.12.2 长城-2021-2024年新能源汽车电子架构
5.12.3 长城-混合动力路线规划
5.12.4 长城-混合动力布局
5.12.5 长城-三大混动系统(1)
5.12.6 长城-三大混动系统(2)
5.12.7 长城-柠檬DHT混动系统
5.12.8 长城-柠檬DHT混动系统:动力形式
5.12.9 长城-柠檬DHT混动系统:发动机参数
5.12.10 长城-柠檬DHT混动系统:电池电驱参数
5.12.11 长城-柠檬DHT混动系统:工作模式
5.12.12 长城-柠檬DHT混动系统:控制逻辑
5.12.13 长城-柠檬DHT混动系统:应用场景
5.12.14 长城-柠檬DHT混动系统:搭载车型
5.12.15 长城-柠檬DHT供应商
5.12.16 长城-柠檬DHT变速箱
5.12.17 长城-P2混动系统
5.12.18 长城-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
5.12.19 长城-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双电机串并联电四驱
5.12.20 长城-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动力组件
5.12.21 长城-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工作模式
5.12.22 长城-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代表车型
5.12.23 长城-越野超级混动架构Hi4-T
5.12.24 长城-越野超级混动架构Hi4-T:坦克越野
5.12.25 长城-越野超级混动架构Hi4-T:代表车型
5.12.26 长城-全球研发与生产体系

5.13 奇瑞
5.13.1 奇瑞-混合动力技术规划
5.13.2 奇瑞-鲲鹏燃油及混合动力发展战略
5.13.3 奇瑞-混合动力路线规划
5.13.4 奇瑞-鲲鹏动力
5.13.5 奇瑞-鲲鹏超能混动C-DM技术
5.13.6 奇瑞-鲲鹏超能混动C-DM技术:车型
5.13.7 奇瑞-星核动力ET-i全擎超混
5.13.8 奇瑞-鲲鹏DHT
5.13.9 奇瑞-鲲鹏DHT:关键系统(1)
5.13.10 奇瑞-鲲鹏DHT:关键系统(2)
5.13.11 奇瑞-鲲鹏DHT:混动专用发动机(1)
5.13.12 奇瑞-鲲鹏DHT:混动专用发动机(2)
5.13.13 奇瑞-鲲鹏DHT:DHT变速箱
5.13.14 奇瑞-48伏BSG微混系统(1)
5.13.15 奇瑞-48伏BSG微混系统(2)
5.13.16 奇瑞-48伏BSG微混系统(3)
5.13.17 奇瑞-自动启停车型
5.13.18 奇瑞-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5.13.19 奇瑞-混动系统发展计划

5.14 北汽
5.14.1 北汽-BLUE卫蓝计划
5.14.2 北汽-混合动力路线规划
5.14.3 北汽-混合动力技术规划
5.14.4 北汽-混动专用1.5T发动机和ISG启发电一体机

5.15 长安
5.15.1 长安-混合动力路线规划
5.15.2 长安-原力超级增程技术
5.15.3 长安-数智电驱混动系统
5.15.4 长安-数智电驱混动系统:1.5L蓝鲸混动发动机/电池
5.15.5 长安-数智电驱混动系统:工作模式
5.15.6 长安-iDD混动系统
5.15.7 长安-iDD混动系统:蓝鲸发动机
5.15.8 长安-iDD混动系统:电驱变速器
5.15.9 长安-iDD混动系统:电池系统
5.15.10 长安-iDD混动系统:热管理系统
5.15.11 长安-iDD混动系统:工作模式

5.16 理想
5.16.1 理想-混合动力路线规划
5.16.2 理想-智能增程REV 3.0
5.16.3 理想-增程式2.0系统
5.16.4 理想-增程式2.0系统:理想L9(1)
5.16.5 理想-增程式2.0系统:理想L9(2)
5.16.6 理想-理想ONE増程

5.17 赛力斯
5.17.1 赛力斯-混合动力路线规划
5.17.2 赛力斯-DriveONE 新一代超融合黄金动力平台
5.17.3 赛力斯-超级电驱智能技术平台DE-i 3.0
5.17.4 赛力斯-华为DriveONE纯电驱增程:问界M5
5.17.5 赛力斯-华为DriveONE纯电驱增程:油冷2.0技术

5.18 岚图汽车
5.18.1 岚图汽车-混合动力路线规划
5.18.2 岚图汽车-ESSA原生智能电动架构
5.18.3 岚图汽车-ESSA原生智能电动架构:增程系统
5.18.4 岚图汽车-ESSA原生智能电动架构:岚海动力智能多模混动技术

5.19 哪吒汽车
5.19.1 哪吒汽车-浩智增程系统
5.19.2 哪吒汽车-浩智增程系统:增程器

5.20 零跑汽车
5.20.1 零跑-增程式混合动力路线

5.21 整车厂混合动力技术路线总结
5.21.1 整车厂混合动力技术路线汇总(1)
5.21.2 整车厂混合动力技术路线汇总(2)
5.21.3 整车厂混合动力技术路线汇总(3)

    如果这份报告不能满足您的要求,我们还可以为您定制报告,请留言说明您的详细需求。
2005- 版权所有(c)   北京水清木华研究中心   京ICP备05069564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1902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