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报告导航:研究报告制造业汽车
2024年汽车功能芯片(MCU)行业研究报告
字数:0.0万 页数:400 图表数:0
中文电子版:12000元 中文纸版:9600元 中文(电子+纸)版:12500元
编号:ZHP 发布日期:2024-03 附件:

  政策加持,车规级MCU国产化率将大幅提升

  中国电动车企正加快采购国产芯片,以降低对进口芯片的依赖,同时推动国内半导体工业体系发展,按照非正式目标,2025年国产汽车芯片总体渗透率将提升至20%以上,同时鼓励国有和民营车企优先采购国产芯片。车规MCU量产周期长、长期以来国产化率极低,在政策加持下,国产车规MCU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024年1月,工信部发布了《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到2025年,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明确环境及可靠性、电磁兼容、功能安全及信息安全等基础性要求,制定控制、计算、存储、功率及通信芯片等重点产品与应用技术规范,满足汽车芯片产品安全、可靠应用和试点示范的基本需要;到2030年,制定70项以上汽车芯片相关标准。政策利好助力国内车规MCU厂商的发展。

  国际大厂在车规级MCU领域有先发优势,国内厂商一开始主要从对安全要求相对较低的车身控制领域切入,部分领先企业也正积极布局动力/底盘、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国内厂商车规MCU产品线布局逐渐完善,且性能逐渐向国际大厂靠拢。

国产MCU产品性能已逐渐向国际大厂靠拢
MCU01_副本.png
来源:佐思汽研《2024年汽车功能芯片(MCU)行业研究报告》

  1、国产车规MCU已形成初、中、高阶产品全方位布局

  车规级高端MCU一直以来都被国际大厂垄断,例如英飞凌在自动驾驶领域基本处于垄断地位,NXP、瑞萨等在网关、动力/底盘领域占据优势。

  近年来,国内厂商积极布局高端车规级MCU产品,已有部分厂商切入了高端市场,如芯驰科技、杰发科技等。

国内车规MCU厂商产品线布局
MCU02_副本.png
来源:佐思汽研《2024年汽车功能芯片(MCU)行业研究报告》

  芯驰科技:在2022年推出了E3系列车规级MCU,应用于区域控制、车身、底盘、动力、ADAS、BMS电池管理等领域,目前出货量超过百万片。奇瑞瑞虎9、星途瑶光等车型上搭载的悬架控制器(CDC)搭载了芯驰科技的E3系列产品。与此同时,E3系列在前视一体机、高精度定位、激光雷达等智能驾驶领域相关应用上也已有量产落地。

MCU.png

  2024年3月,芯驰科技又进一步完善E3系列,发布E3119F8/E3118F4,重点面向车身域控、区域控制器、前视一体机、激光雷达等应用领域。新产品采用ARM Cortex R5F CPU,最多配置两个独立的400MHz高性能应用内核,信息安全内核主频最高可达200MHz。在工具链层面,芯驰会支持IAR和Greenhills,适配主流的ARM调试器并提供SDK和MCAL两类基础软件支持。目前芯驰正在与国内外多家AutoSAR厂商合作并开展BSW适配工作。

  目前,芯驰科技的MCU产品已经覆盖了区域控制、底盘、智能驾驶等高端领域。

芯驰科技车规级MCU系列
MCU04_副本.png
来源:芯驰科技

  杰发科技:在2023年10月推出首款符合功能安全ASIL-D、基于Arm Cortex R52内核的多核高主频MCU——AC7870x,主要应用在动力底盘域、新能源三电,以及全新电子电气架构下的区域控制器等领域,正式切入高端车规级MCU领域。

  2、构建自主可控的国产芯片供应链

  2021-2022年车规级MCU一货难求、价格暴涨,让中国的汽车企业意识到了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的重要性,也给国产车规MCU带来发展契机。

  国内MCU厂商正在积极构建本土供应链:

  •云途半导体:过半的上游合作厂商来自国内,已实现从上游晶圆厂到封装测试等多环节全国产化,国产化供应链相应带动产品性价比提升;

  •豪威集团:OMX14x系列中OMX14xN为全国产化供应链的车规MCU,从Fab,到封测全部为国产厂家;

  • 杰发科技:2023年8月量产的车规级MCU芯片AC7802x是一款全国产化供应链的芯片。

  车规MCU在各个功能域的应用情况

  传统汽车大概需要40-50个MCU,随着E/E架构的升级,MCU在自动驾驶、座舱、车身及区域控制、动力、底盘、中央计算等等方面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MCU产品逐渐向高性能发展。

各个功能域MCU的应用需求
MCU05_副本.png
来源:佐思汽研《2024年汽车功能芯片(MCU)行业研究报告》

  在自动驾驶域控领域,主流MCU产品包括英飞凌TC297X/397X系列、最新的TC4X系列,ST的Stellar系列、瑞萨的RH850系列、德州仪器的Hercules、芯驰科技的E3系列等。

自动驾驶域控MCU主流厂商产品布局
MCU06_副本.png
来源:佐思汽研《2024年汽车功能芯片(MCU)行业研究报告》

  在中央超算平台领域,对芯片的功能安全要求更高。例如零跑汽车的“四叶草”中央超算平台就采用恩智浦的S32G,其中标配版采用高通8155(第三代骁龙座舱平台)+ S32G(3核)芯片的算力搭配;中配版采用高通8295芯片(第四代骁龙座舱平台)+恩智浦S32G(7核)芯片。

  恩智浦的S32G系列采用了三个400MHz的Arm Cortex-M7内核,可以根据不同的成本要求和应用场景,提供不同的产品支持。

MCU07_副本.png
来源:恩智浦

  MCU内核设计趋势,GPU、新型存储、内置HSM安全组件等

  传统的MCU产品主要集成CPU、存储器、I/O端口、串行口、定时器、中断系统、特殊功能寄存器等八大部分,而随着域控架构的发展,为高性能、高安全的MCU带来了新的需求。

  而随着MCU性能的不断提升,MCU与MPU之间的差异越来越不明显。从目前国际大厂的一些动作看,跨界的MCU或者跨界的MPU是他们重点布局的方向之一。将MPU才有的一些硬件放到MCU上,既可以拥有MCU的低功耗、低成本、简单,又能够实现以往MPU才能做的应用。

  •MCU图形处理能力逐渐加强

  随着汽车对画质清晰度要求增加、对可缩放地图、视频播放等需求日渐增长,近一年来MCU厂商已经开始在图形处理上展开竞争。ST、英飞凌、瑞萨、NXP等国际大厂纷纷推出集成GPU的MCU产品,国内的兆易创新、先楫半导体等厂商也在积极布局。

部分MCU厂商的GPU布局
MCU08_副本.png
来源:佐思汽研《2024年汽车功能芯片(MCU)行业研究报告》

  从英飞凌在2023年10月推出的配备新图形引擎的全新TRAVEO™ T2G Cluster系列汽车微控制器看,就是以MCU的成本打造了具有MPU性能的仪表盘、车载信息娱乐和座舱系统。

  而且从内存看,MCU内置的图形引擎可将图形处理所需的内存减少3~5倍,从而降低功耗和成本。

MCU09_副本.png
来源:英飞凌

  • MCU安全性要求更高

  MCU是汽车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与其他ECU(电子控制单元)之间通过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或以太网等通信协议进行信息交互。这些通信协议如果不经过加密或认证,就容易被攻击者截获和篡改,从而导致车辆被恶意控制或发生其他安全事故。

  因此MCU在汽车网络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威胁,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汽车网络安全。各大车规级MCU厂商也是积极部署高安全性的MCU产品。

  芯驰科技:芯驰E3系列满足AEC-Q100 Grade 1可靠性认证,是国内首个获得德国莱茵ASIL D/SIL 3功能安全产品认证、国内首个获得国密二级认证的MCU产品,并且通过了TÜV莱茵ASPICE CL2评估。据悉,芯驰2024年3月新发布的E3119F8/E3118F4集成了HSM硬件安全模块,符合Full EVITA信息安全等级,并与业内领先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支持符合ISO 21434标准的信息安全固件。该子系列在功能安全层面可以支持到ISO 26262 ASIL-B,芯驰将为其提供功能安全软件库、FMEDA以及各类功能安全文档,并为其完成ASIL-B级别产品功能安全认证。

  瑞萨电子:RH850系列 MCU内置智能加密单元ICU,将秘钥存储在单独的存储区域中,CPU无法直接访问,需要通过专用机制来增强实际的防篡改功能,支持高端的加密操作,如RSA,ECC等;可提供防止软件操纵,连接硬件和软件,安全启动,网络节点中ECU的验证等安全服务。

  佐思汽研《2024年汽车功能芯片(MCU)行业研究报告》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 汽车MCU市场现状、市场规模、市场格局、供需情况等研究;

  • 汽车MCU在不同应用领域(车身控制、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动力底盘、中央计算域控等)的应用现状、国产化情况、主要产品案例等研究;

  • 汽车MCU产业发展的关键点,如工艺制程、内核技术、存储技术、图像处理功能、功能安全等情况研究;

  • 国内外汽车MCU供应商的产品布局、新产品研发动态、产品应用情况等研究。

1 汽车MCU产业现状
1.1 汽车MCU概述
1.1.1 车规MCU发展现状及趋势
1.1.2 汽车MCU分类
1.1.3 汽车MCU结构
1.1.4 汽车MCU应用
1.1.5 汽车MCU应用(2)
1.1.6 跨域融合架构下汽车MCU技术演进趋势
1.1.7 汽车MCU生产方式:代工为主
1.2 汽车MCU市场规模
1.2.1 MCU单车用量
1.2.2 车规MCU价格(1)
1.2.3 车规MCU价格(2)
1.2.4 车规级MCU价格趋稳
1.2.5 全球车用MCU市场规模(分8位/16位/32位)
1.2.6 中国乘用车用MCU市场规模预测
1.2.7 中国乘用车用MCU市场规模预测-附录
1.3 汽车MCU竞争格局
1.3.1 全球MCU市场竞争格局:国外厂商垄断中高端车规MCU市场
1.3.2 中国车规MCU市场竞争格局
1.3.3 车规MCU市场玩家一:传统汽车芯片供应商(1)
1.3.4 车规MCU市场玩家一:传统汽车芯片供应商(2)
1.3.5 车规MCU市场玩家一:传统汽车芯片供应商(3)
1.3.6 车规MCU市场玩家二:主机厂
1.3.7 车规MCU市场潜在玩家一:芯片设计公司
1.3.8 车规MCU市场潜在玩家二:Tier 1
1.3.9 主要厂商车规级MCU产品线(1)
1.3.10 主要厂商车规级MCU产品线(2)
1.3.11 主要厂商车规级MCU产品线(3)
1.3.12 国内玩家车规MCU总结:产品对标国外大厂(1)
1.3.13 国内玩家车规MCU总结:产品对标国外大厂(2)
1.3.14 国内玩家车规MCU总结:产品性能不断提升
1.3.15 8位/16位/32位MCU典型产品

2 汽车MCU主要应用领域
2.1 应用领域一:车身控制
2.1.1 车身控制对MCU应用趋势:传统功能多,MCU需求相对稳定
2.1.2 车身域控MCU市场格局
2.1.3 车身控制MCU市场国产化替代情况
2.1.4 车身控制MCU国产化布局(1)
2.1.5 车身控制MCU国产化布局(2)
2.1.6 车身控制MCU产品选型(1)
2.1.7 车身控制MCU产品选型(2)
2.1.8 车身控制MCU产品选型(3)
2.1.9 车身控制MCU产品选型(4)
2.1.10 车身控制MCU产品选型(5)
2.1.11 车身控制MCU新品:瑞萨RH850/F1KM-S2系列(1)
2.1.12 车身控制MCU新品:瑞萨RH850/F1KM-S2系列(2)
2.1.13 车身域控MCU案例:NXP基于S32K3的车身域控方案(1)
2.1.14 车身域控MCU案例:NXP基于S32K3的车身域控方案(2)
2.1.15 车身域控MCU案例:ST基于SPC5的BCM解决方案
2.1.16 车身域控MCU案例:英飞凌基于Traveo II和 AURIX™的BCM解决方案
2.1.17 车身域控MCU案例:TI基于DRA714或DRA710的BCM解决方案
2.1.18 车身域控MCU案例:杰发科技MCU芯片打造的车身控制方案
2.1.19 车身域控MCU案例:基于飞思卡尔MCU的中央车身控制模块(BCM)(1)
2.1.20 车身域控MCU案例:基于飞思卡尔MCU的中央车身控制模块(BCM)(2)
2.1.21 主机厂车身(域)控制MCU案例:宝马BCP
2.2 应用领域二:自动驾驶
2.2.1 ADAS域控的结构
2.2.2 自动驾驶演进对MCU的影响:ADAS功能域集中,MCU使用范围缩窄
2.2.3 ADAS域控架构发展趋势一:SoC取代MCU算力
2.2.4 ADAS域控架构发展趋势二:采用增强的功能安全MCU(1)
2.2.5 ADAS域控架构发展趋势二:采用增强的功能安全MCU(2)
2.2.6 ADAS域控架构发展趋势二:采用增强的功能安全MCU(3)
2.2.7 ADAS域控MCU市场格局
2.2.8 自动驾驶MCU国产化替代情况
2.2.9 自动驾驶MCU国产化替代优势:降低供应链风险
2.2.10 自动驾驶MCU国产化替代布局
2.2.11 自动驾驶MCU产品选型(1)
2.2.12 自动驾驶MCU产品选型(2)
2.2.13 自动驾驶MCU产品案例:英飞凌域控MCU
2.2.14 自动驾驶MCU产品案例:基于J5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2.2.15 自动驾驶MCU应用案例一:知从科技ADAS 域控制器
2.2.16 自动驾驶MCU应用案例二:日产ADAS域控制器
2.2.17 自动驾驶MCU应用案例三:优控智行AVCU
2.2.18 关于ADAS域控是否会取消MCU的探讨(1)
2.2.19 关于ADAS域控是否会取消MCU的探讨(2)
2.3 应用领域三:智能座舱
2.3.1 智能座舱领域MCU应用趋势:MCU地位下降(1)
2.3.2 智能座舱领域MCU应用趋势:MCU地位下降(2)
2.3.3 智能座舱MCU国产化替代情况
2.3.4 智能座舱MCU国产化布局
2.3.5 智能座舱MCU产品选型(1)
2.3.6 智能座舱MCU产品选型(2)
2.3.7 智能座舱MCU产品选型(3)
2.3.8 智能座舱MCU应用案例一:麦克拉伦GT座舱
2.3.9 智能座舱MCU应用案例二:福特EVOS
2.3.10 智能座舱MCU应用案例三:蔚来ET7
2.4 应用领域四:动力与底盘控制
2.4.1 动力与底盘控制领域MCU应用趋势:电动系统推动MCU需求增长
2.4.2 动力与底盘控制用MCU国产化替代情况
2.4.3 动力与底盘控制MCU国产化布局
2.4.4 动力与底盘控制MCU产品选型(1)
2.4.5 动力与底盘控制MCU产品选型(2)
2.4.6 动力与底盘控制MCU产品选型(3)
2.4.7 动力与底盘控制MCU产品选型(4)
2.4.8 动力与底盘控制MCU应用案例:大众ID.3逆变器
2.5 应用领域五:中央计算+Zonal控制器
2.5.1 中央计算+Zonal控制器对MCU的需求
2.5.2 中央计算+Zonal控制器用MCU案例一:英飞凌TC4xx(1)
2.5.3 中央计算+Zonal控制器用MCU案例一:英飞凌TC4xx(2)
2.5.4 中央计算+Zonal控制器用MCU案例一:英飞凌TC4xx(3)
2.5.5 中央计算+Zonal控制器用MCU案例一:英飞凌TC4xx(4)
2.5.6 中央计算+Zonal控制器用MCU案例二:芯驰科技E3系列
2.5.7 中央计算+Zonal控制器用MCU案例三:瑞萨RH850
2.5.8 E/E架构趋势下车企应用趋势:零跑采用SOC+MCU实现多域融合(1)
2.5.9 E/E架构趋势下车企应用趋势:零跑采用SOC+MCU实现多域融合(2)
2.5.10 E/E架构趋势下车企应用趋势:零跑采用SOC+MCU实现多域融合(3)

3 汽车MCU关键技术点
3.1 工艺制程
3.1.1 工序技术向先进工艺制程演进
3.1.2 国内外车规级MCU工艺制程之间的差距
3.1.3 不同生产工厂MCU工艺制程布局
3.1.4 车规MCU主流厂商工艺制程布局
3.2 内核技术
3.2.1 汽车MCU主流内核架构(1)
3.2.2 汽车MCU主流内核架构(2)
3.2.3 国内外MCU厂商主要采用的内核统计(1)
3.2.4 国内外MCU厂商主要采用的内核统计(2)
3.2.5 车规级MCU内核发展趋势一:采用RISC-V
3.2.6 车规级MCU内核发展趋势一:RISC-V芯片车用的优劣势
3.2.7 车规级MCU内核发展趋势一:部分RISC-V车规级IP
3.2.8 车规级MCU内核发展趋势一:RISC-V芯片厂商布局(1)
3.2.9 车规级MCU内核发展趋势一:RISC-V芯片厂商布局(2)
3.2.10 车规级MCU内核发展趋势一:RISC-V芯片主机厂应用
3.2.11 车规级MCU内核发展趋势一:RISC-V厂商案例
3.2.12 厂商车规级MCU内核技术布局一:采用PowerPC
3.2.13 车规级MCU发展趋势二:多核异构
3.2.14 车规级MCU发展趋势二:多核异构可提高通信质量(1)
3.2.15 车规级MCU发展趋势二:多核异构可提高通信质量(2)
3.2.16 车规级MCU发展趋势三:向高主频演进
3.2.17 车规级MCU发展趋势三:高主频案例(芯驰科技)
3.3 新型存储技术应用
3.3.1 SRAM存储在车规MCU应用的优势
3.3.2 车规级MCU开始嵌入新型存储
3.3.3 MCU厂商新型存储技术布局
3.3.4 MCU厂商新型存储技术案例:意法半导体PCM (1)
3.3.5 MCU厂商新型存储技术案例:意法半导体PCM (2)
3.3.6 MCU厂商新型存储技术案例:意法半导体PCM (3)
3.3.7 MCU厂商新型存储技术案例:英飞凌的RRAM非易失性存储器(1)
3.3.8 MCU厂商新型存储技术案例:英飞凌的RRAM非易失性存储器(2)
3.3.9 MCU厂商新型存储技术案例:恩智浦MRAM
3.3.10 MCU厂商新型存储技术案例:瑞萨自研STT-MRAM
3.4 图像处理功能
3.4.1 MCU的图像处理能力
3.4.2 主要MCU厂商在图形处理能力上的布局
3.4.3 具备图形处理能力的MCU案例:先楫半导体
3.4.4 具备图形处理能力的MCU案例:英飞凌
3.5 功能安全
3.5.1车规MCU芯片测试与认证
3.5.2 车规级MCU的认证难度大、周期长
3.5.3 车规级MCU认证标准一:AEC-Q系列
3.5.4 车规级MCU认证标准二:ASIL功能安全
3.5.5 汽车MCU对ASIL功能安全的需求
3.5.6 满足ASIL-B功能安全的MCU产品总结:国外(1)
3.5.7 满足ASIL-B功能安全的MCU产品总结:国外(2)
3.5.8 满足ASIL-B功能安全的MCU产品总结:国内(1)
3.5.9 满足ASIL-B功能安全的MCU产品总结:国内(2)
3.5.10 满足ASIL-C功能安全的MCU产品总结:国外
3.5.11 满足ASIL-D功能安全的MCU产品总结:国外(1)
3.5.12 满足ASIL-D功能安全的MCU产品总结:国外(2)
3.5.13 满足ASIL-D功能安全的MCU产品总结:国内(1)
3.5.14 满足ASIL-D功能安全的MCU产品总结:国内(2)
3.5.15 满足车规功能安全的MCU新产品一:芯驰科技 E3“控之芯”系列
3.5.16 满足车规功能安全的MCU新产品二:水木蓝鲸CVM0144
3.6 封装工艺
3.6.1 封装技术演进
3.6.2 先进封装技术平台
3.6.3 车规MCU封装技术
3.6.4 部分MCU封装厂商
3.7 MCU+解决方案
3.7.1 MCU与其它芯片整合成MCU+解决方案
3.7.2 MCU与其它芯片整合成MCU+解决方案:MCU + SoC(1)
3.7.3 MCU与其它芯片整合成MCU+解决方案:MCU + SoC(2)
3.7.4 MCU与其它芯片整合成MCU+解决方案:MCU + 其它芯片
3.8 高端MCU
3.8.1 高端MCU芯片集成更多功能
3.8.2 高端车规级MCU:国外厂商布局域控领域(1)
3.8.3 高端车规级MCU:国外厂商布局域控领域(2)
3.8.4 高端车规级MCU:国内厂商切入高端领域
3.8.5 高性能MCU案例:恩智浦S32K系列
3.8.6 高性能MCU案例:恩智浦S32G系列
3.9 MCU与MPU的融合
3.9.1 主要厂商跨界MCU的布局
3.9.2 跨界MCU案例:ST的STM32H7Rx和STM32H7Sx
3.9.3 跨界MCU案例:TI的Sitara AM2x
3.9.4 跨界MPU案例:ST复用STM32 MCU的生态和IP
3.10 主机厂选择MCU的考量因素
3.10.1 主机厂选择MCU的考量因素一:应用开发
3.10.2 主机厂选择MCU的考量因素二:技术支持(1)
3.10.3 主机厂选择MCU的考量因素二:技术支持(2)

4 国外车规级MCU供应商
4.1 瑞萨电子
4.1.1 瑞萨电子下一代车用SoC和MCU处理器产品路线图
4.1.2 瑞萨电子MCU产品线
4.1.3 瑞萨电子车规MCU产品:RH850系列
4.1.4 瑞萨电子车规MCU产品:RH850 F系列线路图
4.1.5 瑞萨电子车规MCU产品:扩充RH850 F系列产品线
4.1.6 瑞萨电子车规MCU产品:RH850系列低功耗性能
4.1.7 瑞萨电子车规MCU产品:RH850系列功能安全
4.1.8 瑞萨电子车规MCU产品:RH850系列特征
4.1.9 瑞萨电子车规MCU产品:RL78/F24和RL78/F23
4.1.10 瑞萨电子MCU网络安全管理通过ISO/SAE 21434:2021认证
4.1.11 瑞萨电子MCU应用:低成本座舱仪表
4.1.12 瑞萨电子MCU应用:域控单元
4.1.13 瑞萨电子MCU应用:汽车网关
4.2 NXP
4.2.1 NXP车规芯片交货周期
4.2.2 NXP车规MCU产品线
4.2.3 NXP车规MCU产品:S32G系列(1)
4.2.4 NXP车规MCU产品:S32G系列(2)
4.2.5 NXP车规MCU产品:S32K系列
4.2.6 NXP车规MCU产品:S32K系列命名规则
4.2.7 NXP车规MCU产品:S32Z/S32E(1)
4.2.8 NXP车规MCU产品:S32Z/S32E(2)
4.2.9 NXP车规MCU产品:S32K39
4.2.10 NXP MCU价格
4.2.11 NXP MCU生产基地
4.3 英飞凌
4.3.1 英飞凌车规级MCU产品线(1)
4.3.2 英飞凌车规级MCU产品线(2)
4.3.3 英飞凌车规MCU产品:Traveo™ II系列
4.3.4 英飞凌车规MCU产品:TRAVEO™ T2G Cluster系列
4.3.5 英飞凌车规MCU产品:AURIX™ 系列(1)
4.3.6 英飞凌车规MCU产品:AURIX™ 系列(2)
4.3.7 英飞凌车规MCU产品:AURIX™ TC 3系列
4.3.8 英飞凌车规MCU产品:AURIX™ TC4x
4.3.9 英飞凌车规MCU产品:AURIX™ TC4x性能
4.3.10 英飞凌车规MCU产品:AURIX™ TC4x架构
4.3.11 英飞凌车规MCU产品:AURIX™ TC4x引入PPU(1)
4.3.12 英飞凌车规MCU产品:AURIX™ TC4x引入PPU(2)
4.3.13 英飞凌车规MCU产品:AURIX™ TC4x的AI性能
4.3.14 英飞凌车规MCU产品:AURIX™ TC4x安全性
4.3.15 英飞凌车规MCU产品:AURIX™ TC4x虚拟化性能
4.3.16 英飞凌车规MCU产品:AURIX™ TC4x应用领域
4.3.17 英飞凌车规MCU产品:AURIX™ TC4x生态系统
4.3.18 英飞凌车规MCU产品:AURIX™ TC4x支持AUTOSAR
4.3.19 英飞凌车规MCU生产
4.4 意法半导体
4.4.1 ST车规级MCU产品线
4.4.2 ST车规MCU产品:Stellar系列(1)
4.4.3 ST车规MCU产品:Stellar系列(2)
4.4.4 ST车规MCU产品:Stellar G架构
4.4.5 ST车规MCU产品:SPC5系列(1)
4.4.6 ST车规MCU产品:SPC5系列(2)
4.4.7 ST车规MCU产品:SPC5系列(3)
4.4.8 ST车规MCU产品:SPC5系列工艺演进
4.4.9 ST车规MCU新产品:Stellar P
4.4.10 ST车规MCU新产品:Stellar E
4.4.11 ST车规级MCU生态合作伙伴
4.4.12 ST开发工具链
4.5 TI
4.5.1 TI MCU业务
4.5.2 TI低功耗车规MCU产品:MSPM0安全系列(1)
4.5.3 TI低功耗车规MCU产品:MSPM0安全系列(2)
4.5.4 TI低功耗车规MCU产品:MSPM0安全系列(3)
4.5.5 TI车规MCU产品:C2000系列
4.5.6 TI车规MCU产品:Jacinto系列(1)
4.5.7 TI车规MCU产品:Jacinto系列(2)
4.5.8 TI车规MCU产品:Sitara™ AM2x系列
4.5.9 TI生产基地
4.5.10 TI车规级MCU应用:比亚迪多合一控制器
4.6 微芯科技
4.6.1 微芯科技车规MCU产品线
4.6.2 微芯科技车规MCU产品:8位MCU
4.6.3 微芯科技车规MCU产品:16位MCU
4.6.4 微芯科技车规MCU产品:dsPIC33 DSC
4.6.5 微芯科技车规MCU产品:32位MCU(1)
4.6.6 微芯科技车规MCU产品:32位MCU(2)
4.6.7 微芯科技车规MCU产品:32位MCU(3)
4.6.8 微芯科技车规MCU产品:32位MCU(4)

5 国内车规级MCU供应商
5.1 芯驰科技
5.1.1 芯驰科技完善车规级MCU产品线
5.1.2 芯驰科技完善E3系列车规级MCU市场覆盖
5.1.3 芯驰科技发布E3系列新品
5.1.4 芯驰科技车规级MCU产品:E3系列(1)
5.1.5 芯驰科技车规级MCU产品:E3系列(2)
5.1.6芯驰科技基于E3 MCU的域控制器网关解决方案
5.1.7 芯驰科技MCU应用:悬架控制器
5.2 芯旺微电子
5.2.1 芯旺微电子公司简介
5.2.2 芯旺微电子营收结构
5.2.3 芯旺微电子MCU产品收入结构
5.2.4 芯旺微电子MCU产品销量及价格
5.2.5 芯旺微电子车规MCU核心竞争力:自研KungFu内核
5.2.6 芯旺微电子车规MCU业务
5.2.7 芯旺微电子车规MCU产品线
5.2.8 芯旺微电子车规MCU反战规划
5.2.9 芯旺微电子MCU对标产品
5.2.10 芯旺微电子32位车规MCU国产替代优势
5.2.11 芯旺微电子车规MCU产品:KF32A158
5.2.12 芯旺微电子车规MCU产品:KF32A136/KF32A146
5.2.13 芯旺微电子车规MCU应用场景
5.2.14 芯旺微电子车规MCU主要客户
5.3兆易创新
5.3.1 兆易创新经营情况
5.3.2 兆易创新营收结构
5.3.3 兆易创新毛利率
5.3.4 兆易创新MCU业务
5.3.5 兆易创新车规级MCU产品规划
5.3.6 兆易创新车规级MCU新品:GD32A490系列(1)
5.3.7 兆易创新车规级MCU新品:GD32A490系列(2)
5.3.8 兆易创新车规级MCU:GD32A503(1)
5.3.9 兆易创新车规级MCU:GD32A503(2)
5.3.10 兆易创新加速进行国产化替代
5.4 比亚迪半导体
5.4.1 比亚迪半导体公司简介
5.4.2 比亚迪半导体车规级MCU产品线
5.4.3 比亚迪半导体车规MCU产品规划
5.4.4 比亚迪半导体车规MCU新产品:BS9000AMXX系列
5.4.5 比亚迪半导体车规MCU新产品:BS9000AMXX系列竞品对比
5.5 杰发科技
5.5.1 杰发科技车规级MCU产品线
5.5.2 杰发科技车规级MCU出货量
5.5.3 杰发科技车规MCU:AC781x 系列
5.5.4 杰发科技车规MCU:AC7801x 系列
5.5.5 杰发科技车规MCU产品:AC7840x
5.5.6 杰发科技车规MCU新产品:AC7802x
5.5.7 杰发科技车规MCU新产品:AC7870x
5.5.8 杰发科技车规MCU产品应用:BMS
5.6 国芯科技
5.6.1 国芯科技汽车车规MCU应用场景
5.6.2 国芯科技车规MCU产品线
5.6.3 国芯科技车规MCU技术路线
5.6.4 国芯科技车规MCU核心优势
5.6.5 国芯科技车规MCU新产品:CCFC3007PT
5.6.6 国芯科技车规MCU新产品:CCFC3008PT(1)
5.6.7 国芯科技车规MCU新产品:CCFC3008PT(1)
5.6.8 国芯科技车规MCU产品:CCFC2012BC
5.6.9 国芯科技车规MCU产品:CCFC2007PT
5.6.10 国芯科技车规MCU产品:CCFC2016BC
5.7 赛腾微电子
5.7.1 赛腾微电子MCU产品线
5.7.2 赛腾微电子MCU新产品:ASM31AM830
5.7.3 赛腾微电子MCU新产品:ASM8130X
5.7.4 赛腾微电子MCU+ Power布局
5.7.5 赛腾微电子MCU应用动态
5.8 华大半导体
5.8.1 华大半导体MCU业务
5.8.2 华大半导体旗下小华半导体车规MCU布局
5.9 航顺芯片
5.9.1 航顺芯片并购成都蓉芯微
5.9.2 航顺芯片获汽车功能安全认证
5.9.3 航顺芯片车规级MCU规划
5.9.4 航顺芯片车规级MCU产品系列
5.9.5 航顺芯片车规级MCU:HK32AUTO39A
5.9.6 航顺芯片车规级MCU应用:斯柯达中控娱乐系统
5.9.7 航顺芯片主要客户
5.10 极海微
5.10.1 极海微MCU业务
5.10.2 极海微车规MCU布局
5.10.3 极海微车规MCU产品:APM32F103RCT7
5.10.4 极海微车规MCU产品:APM32A407系列
5.10.5 极海微车规MCU产品:APM32A091系列
5.10.6 极海微车规MCU产品:G32A1445
5.10.7 极海微车规MCU应用-LED车灯
5.11云途半导体
5.11.1 云途半导体公司简介
5.11.2 云途半导体产品矩阵
5.11.3 云途半导体车规MCU产品线
5.11.4 云途半导体车规级MCU新产品:YTM32B1H
5.11.5 云途半导体车规级MCU产品:YTM32B1L
5.11.6 云途半导体车规级MCU产品:YTM32B1ME(1)
5.11.7 云途半导体车规级MCU产品:YTM32B1ME(2)
5.11.8 云途半导体车规MCU对标NXP产品
5.12 灵动微电子
5.12.1 灵动微电子MCU业务
5.12.2 灵动微电子车规MCU布局
5.12.3 灵动微电子车规MCU产品:MM32A0140(1)
5.12.4 灵动微电子车规MCU产品:MM32A0140(2)
5.12.5 灵动微电子MCU产品:MM32F5系列
5.12.6 灵动微电子汽车芯片测试验证实验室通过国家CNAS认证
5.13 曦华科技
5.13.1 曦华科技公司简介
5.13.2 曦华科技MCU产品线
5.13.3 曦华科技车规级MCU新产品:CVM011x系列
5.13.4 曦华科技车规级MCU产品:CVM014x系列(1)
5.13.5 曦华科技车规级MCU产品:CVM014x系列(2)
5.13.6 曦华科技车规级MCU产品:CVM014x系列(3)
5.13.7 曦华科技车规级MCU产品:CVM014x系列(4)
5.13.8 曦华科技车规级MCU应用:车内氛围灯
5.13.9 曦华科技车规级MCU应用:电动尾门
5.13.10 曦华科技车规级MCU应用:小电机控制
5.14 芯海科技
5.14.1 芯海科技车规级产品布局
5.14.2 芯海科技车规级MCU
5.14.3 芯海科技车规级MCU:CS32F116Q
5.14.4 芯海科技车规级MCU:CS32F116Q评估件
5.15 中微半导体
5.15.1 中微半导体车规MCU产品线
5.15.2 中微半导体车规MCU新品:BAT32A239/ BAT32A279
5.15.3 中微半导体车规MCU:BAT32A337
5.15.4 中微半导体车规MCU:BAT32A237
5.16 旗芯微
5.16.1 旗芯微车规MCU产品线
5.16.2 旗芯微车规MCU产品:FC4150家族(1)
5.16.3 旗芯微车规MCU产品:FC4150家族(2)
5.16.4 旗芯微车规MCU产品:FC4150F2M
5.16.5 旗芯微车规MCU产品:FC4150F512
5.16.6 旗芯微车规HPU产品:FC7300系列(1)
5.16.7 旗芯微车规HPU产品:FC7300系列(2)
5.16.8 旗芯微车规HPU产品:FC7300系列(3)
5.16.9 旗芯微生态系统
5.17 二进制半导体
5.17.1 二进制半导体公司简介
5.17.2 二进制半导体车规MCU产品规划
5.17.3 二进制半导体车规MCU新产品:伏羲2360
5.17.4 二进制半导体车规MCU内核:伏羲2360
5.17.5 二进制半导体构建汽车芯片生态
5.18 先楫半导体
5.18.1 先楫半导体车规MCU布局
5.18.2 先楫半导体车规MCU新产品:HPM5300
5.18.3 先楫半导体车规MCU新产品:HPM5300架构
5.18.4 先楫半导体车规MCU新产品:HPM6200
5.18.5 先楫半导体车规MCU应用:汽车仪表
5.19 芯科集成
5.19.1 芯科集成公司简介
5.19.2 芯科集成首款RISC-V内核车规MCU—CX3288
5.19.3 芯科集成首款RISC-V内核车规MCU—CX3288产品特性
5.19.4 芯科集成首款RISC-V内核车规MCU—CX3288信息和网络安全
5.19.5 芯科集成首款RISC-V内核车规MCU—CX3288采用AUTOSAR架构
5.19.6 芯钛科技公司简介
5.19.7 芯钛科技车规级MCU业务
5.20 复旦微电公司简介
5.20.1 复旦微电车规级MCU产品:FM33LG0xxA
5.20.2 复旦微电车规级MCU新品:FM33FG0xxA系列
5.21 凌鸥创芯车规MCU产品线
5.21.1 凌鸥创芯车规MCU型号
5.21.2 凌鸥创芯产品级控制算法与平台
5.21.3 凌鸥创芯车规级芯片应用:汽车电子膨胀阀
5.21.4 凌鸥创芯车规级芯片应用:汽车空调压缩机
5.21.5 凌鸥创芯车规级芯片应用:汽车用水泵、油泵、通风扇
5.22 Chipways车规MCU业务
5.22.1Chipways车规MCU产品:XL660x
5.23 紫光芯能
5.23.1 紫光芯能车规MCU布局
5.23.2 紫光芯能车规MCU获功能安全最高认证
5.24 威集团推出车规级MCU
5.24.1 豪威集团车规级MCU架构:OMX14xN
5.24.2 豪威集团车规级MCU架构:OMX14xB
5.24.3 豪威集团车规级MCU优势
5.25 旋智车规级MCU:SPC1169
5.25.1 旋智车规级MCU:SPC1169架构
5.25.2 旋智集成MCU的车规级SOC

    如果这份报告不能满足您的要求,我们还可以为您定制报告,请留言说明您的详细需求。
2005- 版权所有(c)   北京水清木华研究中心   京ICP备05069564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1902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