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报告导航:研究报告制造业汽车
2024年C-V2X和车路协同行业研究报告
字数:0.0万 页数:360 图表数:0
中文电子版:12000元 中文纸版:9600元 中文(电子+纸)版:12500元
编号:ZHP 发布日期:2024-05 附件:

        “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启动,C-V2X进入大规模验证周期

        目前,C-V2X已基本在和DSRC的全球标准竞争中胜出:

        ▪美国:2023年明确了要在全国部署C-V2X,到2034年完成C-V2X在全国高速公路的100%覆盖,城市十字路口75%覆盖,并制定了C-V2X上车计划,应用重点在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欧洲:虽然没有明确C-V2X的地位,但欧盟已表示各个国家可以根据自己对技术的判断去选择,因此目前在欧洲,C-V2X和ITS-G5成为两种并存的技术标准体系。

        ▪韩国:2023年12月正式宣布放弃DSRC技术,采用LTE-V2X作为唯一车联网通信技术。

        2024年,中国正式启动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试点期为2024-2026年:

        ▪将逐步提升车端联网率,试点运行车辆100%安装C-V2X车载终端和车辆数字身份证书载体;

        ▪鼓励对城市公交车、公务车、出租车等公共领域存量车进行C-V2X车载终端搭载改造,新车车载终端搭载率达50%;

        ▪鼓励试点城市内新销售具备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的量产车辆搭载C-V2X车载终端。

        从中国市场看,据佐思汽研数据库统计,2023年乘用车C-V2X前装率约1.2%,前装规模超过27万辆,预计2026-2027年迎来大规模装车期,乐观预测前装率最高可突破9%。

2023-2027年中国乘用车前装C-V2X装车率
2024年C-V2X和车路协1.png
来源:佐思汽研《2024年C-V2X和车路协同行业研究报告》

        C-V2X前装渗透率不断提升的基础逻辑在于:

        ▪2024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正式将V2X纳入测评范围,装配C-V2X可以保证主机厂在新车主动安全领域多拿分数,该规则自2024年7月开始实施;

        ▪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政策落地,C-V2X进入城市大规模运营和场景验证的发展阶段;

        ▪比亚迪、大众、奥迪等新车型开始前装部署C-V2X技术,广汽、一汽红旗、福特等早前切入C-V2X领域的车企正积极推动C-V2X技术向着第二阶段演进;

        ▪C-V2X赋能智慧交通,实现越来越多触达C端的应用场景,消费者感知度提高,买单意愿会增强,会反向推动主机厂的装车意愿。例如城市NOA落地过程中,城市里的红绿灯状态、实时路况、行车风险等信息预判变得非常重要,基于C-V2X系统为车端提供精准的路侧数据,有利于城市NOA发展;。

        ▪C-V2X集成度越来越高,主机厂的装车成本持续下降,C-V2X将更多集成到5G智能座舱、或者5G通信模块中,助力其前装率提升;

        ▪随着 “C-V2X路侧设备覆盖率”、“车载终端渗透率” 不断提升,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节点将会出现

        C-V2X芯片/模组向高性能、高集成度发展

        全球能提供C-V2X芯片的供应商不多,国外的高通、Autotalks等,国内的宸芯科技、华为、中兴通讯等。其中高通在C-V2X芯片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高通在2023年就表示要收购Autotalks,可量产的双模式 Autotalks 独立安全解决方案将被纳入Qualcomm Technologies 的骁龙数字底盘产品组合,以加速高通V2X解决方案的开发和采用。后续由于该收购案受到欧盟审查,高通于2024年3月宣布放弃收购 Autotalks 。

        从主要供应商的技术布局看,C-V2X芯片技术在向第二阶段演进的过程中,集成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高通:共有三套C-V2X芯片平台:9150芯片组、9250芯片组、2150芯片组,此外高通的5G平台SA415/SA515M可以选择外挂V2X功能。

        高通最新一代5G平台集成了应用处理器、ITS栈、Aerolink安全、消息签名、高达每秒2500次的消息验证、PC5 / Uu 调制解调器连接、Wi-Fi 6和蓝牙5.1连接、多频全球导航卫星系统(MF-GNSS)、控制器局域网(CAN)等。此外,高通的第四代座舱平台预集成支持C-V2X技术的高通骁龙汽车5G平台。

        量产应用方面:2024年2月哈曼推出的 Ready Connect 5G TCU产品就是依托高通第二代骁龙汽车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平台(Snapdragon® Auto 5G Modem-RF Gen 2),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可升级性、可扩展性。

三星哈曼 Ready Connect 5G TCU
2024年C-V2X和车路协2.png
来源:哈曼

        ▪Autotalks:C-V2X芯片组已经演进到第三代TEKTON3和SECTON3,适用于C-V2X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应用,现代摩比斯基于Autotalks第三代芯片组开发的多功能远程信息处理控制单元(MTCU)连接模块计划2024年上市,而搭载Autotalks第三代芯片组的车型将于2025年上市。

        高通有意以3.5亿~4 亿美元收购Autotalks,但遭遇多国反垄断调查,高通已停止收购Autotalks。

2024年C-V2X和车路协3.png
来源:Autotalks

        目前,C-V2X正往高集成性方向发展,未来C-V2X在车端更多会以集成型形态存在,独立的模组可能主要在路侧通信组件中应用的比较多。

        ▪中兴通讯:在2023下半年推出的全栈自研 5G/V2X车规级模组ZM9300系列产品,采用 3GPP Rel-16 技术,是基于中兴通信全栈自研车规级 5G Modem 芯片平台开发的。目前该模组已经在广汽研究院自主研发的车载通信终端平台化项目落地,首款量产车型预计2024年上市。

        此外,在路侧中兴通讯于2023年推出了业内首款车路协同通算一体设备Y2002,是在上一代Y2001的基础上集成了强大的AI芯片,将RSU与路侧边缘计算两个功能融为一体。

        Y2002算力达到100TOPS,最大可接入16路视频+8路毫米波雷达+2路激光雷达。

 

2024年C-V2X和车路协4.png
来源:中兴通讯

        C-V2X可能优先落地C-AEB、L2+城市NOA、高辅导航地图等自动驾驶应用场景

        C-V2X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商业模式不明确,消费者买单意愿不强,为了提高消费者的付费意愿,路侧基础设施覆盖率和应用场景建设非常重要,尤其是在C-AEB、L2+城市NOA、高辅导航地图等自动驾驶应用场景领域。

        百度:与中国移动联合发布“5G+北斗+V2X”智能交通计划,联合打造一套“5G+V2X”融合组网方案,推广一套“5G+北斗高精+V2X”赋能自动驾驶的应用。

2024年C-V2X和车路协5.png
来源:百度、中国移动

        华砺智行:推出了交通信号灯辅助驾驶数据服务,将前期积累的大量交通信号灯数据,进行安全处理之后推送给车企,车企再将其作为一个增值服务推送给车主,由此给车主带来红绿灯倒计时提醒、绿灯起步提醒、绿波建议车速引导、闯红灯预警等功能。

2024年C-V2X和车路协6.png
来源:华砺智行、福特汽车

        中国移动:2024年初,中国移动提出了5G+V2X通信融合、车-路算力融合、车+城+云融合、人+车+家融合的“四融合”概念。中国移动认为,路-网-车基础通信建设必须融合统一,共同提升覆盖率,路侧设备覆盖率对于C-V2X大规模推广具备重要意义。

        佐思汽研《2024年C-V2X和车路协同行业研究报告》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中国C-V2X行业推动政策、标准动态、市场规模、市场格局等研究;

        ▪C-V2X主要量产应用情况,包括OEM端、政府端等情况研究;

        ▪C-V2X装车形态、主机厂的技术布局、装车案例等情况研究;

        ▪C-V2X关键技术,包括芯片、模组、路侧、云端、网络通信、高精地图、信息安全等情况研究;

        ▪C-V2X主要终端和系统方案供应商最新技术布局、方案布局等情况研究;

        ▪C-V2X主要芯片和模组厂商技术演进、主要产品等研究。

01 C-V2X标准化和产业前景
章节概要:政策如何引导C-V2X商业化落地?
章节概要:C-V2X发展将经历的三个阶段

1.1 C-V2X定义和发展意义
1.1.1 车联网和C-V2X关系如何界定?
1.1.2 C-V2X目前处于什么样的应用阶段?
1.1.3 C-V2X下一阶段的车路协同解决方案如何展开?
1.1.4 车路协同发展关键因素一
1.1.5 车路协同发展关键因素二
1.1.6 车路协同应用功能的演进与推广
1.1.7 车路协同应用功能的演进与推广:走向协同控制
1.1.8 车路协同商业化落地的模式探讨

1.2 C-V2X国家和地方政策动向
1.2.1 C-V2X纲领性政策及制定动向
1.2.2 C-V2X纲领性政策解读:五部委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1)
1.2.3 C-V2X纲领性政策解读:五部委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2)
1.2.4 C-V2X纲领性政策解读:《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发布
1.2.5 C-V2X地方政策及制定动向

1.3 C-V2X通信标准化进程和动向
1.3.1 C-V2X标准全球动向
1.3.2 C-V2X标准全球动向:美国规模部署C-V2X
1.3.3 C-V2X标准全球动向:韩国放弃DSRC
1.3.4 C-V2X纲领性标准及制定动向
1.3.5 C-V2X纲领性标准解读:《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年版)》
1.3.6 C-V2X行业标/团标及制定动向
1.3.7 C-V2X行业标/团标解读:中国C-NCAP引入V2X测试(1)
1.3.8 C-V2X行业标/团标解读:中国C-NCAP引入V2X测试(2)
1.3.9 C-V2X行业标/团标解读:《基于LTE-V2X直连通信的后装车载设备信息交互技术要求》
1.3.10 C-V2X行业标/团标解读:《车路云一体化系统 第4部分:云云数据交互规范》标准立项

1.4 C-V2X发展路线及发展目标
1.4.1 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协同发展框架发布(1)
1.4.2 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协同发展框架发布(2)
1.4.3 基于C-V2X的智能化网联化融合发展目标
1.4.4 基于C-V2X的智能化网联化融合发展线路图
1.4.5 智能化网联化融合发展线路下关键技术演进:车辆技术路线图
1.4.6 智能化网联化融合发展线路下关键技术演进:路侧技术路线图
1.4.7 智能化网联化融合发展线路下关键技术演进:云端技术路线图
1.4.8 智能化网联化融合发展线路下关键技术演进:通信技术路线图
1.4.9 智能化网联化融合发展线路下关键技术演进:信息安全技术路线图

1.5 C-V2X总体产业规模及产业图谱
1.5.1 车路云协同规模分析
1.5.2 车路协同基础交通设施建设规模测算
1.5.4 中国C-V2X模组(车端/路侧)市场规模
1.5.6 C-V2X产业生态逐步完善
1.5.7 C-V2X产业链图谱

02 C-V2X乘用车应用场景及OEM主机厂技术部署
章节概要:C-V2X车端保有量渗透率及产业拐点判断
章节概要:关于主机厂C-V2X集成模式的思考
章节概要:主机厂C-V2X前装标配趋势预测及发展逻辑探讨

2.1 C-V2X车端硬件部署策略总结
2.1.1 C-V2X装车形态
2.1.2 C-V2X To B端装车形态演进
2.1.3 C-V2X To B端车载终端OBU技术演进
2.1.4 C-V2X To B端车载终端:V2X BOX架构
2.1.5 C-V2X To B端车载终端应用:通用集成C-V2X模块的T-Box
2.1.6 C-V2X的量产装车形式
2.1.7 C-V2X车端部署方式一
2.1.8 C-V2X车端部署方式二
2.1.9 C-V2X车端部署方式三

2.2 C-V2X车端算法及应用部署策略总结
2.2.1 C-V2X对智能驾驶而言是增强技术
2.2.2 C-V2X在智能驾驶领域是分阶段、分场景应用的
2.2.3 基于C-V2X L2+自动驾驶应用场景:基于12V的网联式AEB
2.2.4 基于C-V2X L2+自动驾驶应用场景:解决高速连环装车
2.2.5 基于C-V2X L3/L4自动驾驶应用场景(1)
2.2.6 基于C-V2X L3/L4自动驾驶应用场景(2)
2.2.7 基于C-V2X的自动驾驶落地案例(1)
2.2.8 基于C-V2X的自动驾驶应用案例(2)
2.2.9 基于C-V2X的自动驾驶应用案例(3)
2.2.10 基于C-V2X的自动驾驶应用案例(4)

2.3 C-V2X车端供应商解决方案总结
2.3.1 C-V2X车载终端十五大供应商(1)
2.3.2 C-V2X车载终端十五大供应商(2)
2.3.3 C-V2X车载终端十五大供应商(3)
2.3.4 C-V2X车载终端后装OBU五大供应商

2.4 OEM主机厂C-V2X技术部署进展
2.4.1 主机厂对C-V2X装车的五个要求
2.4.2 国内主机厂C-V2X部署计划总结(1)
2.4.3 国内主机厂C-V2X部署计划总结(2)
2.4.4 国内主机厂C-V2X部署计划总结(3)
2.4.5 海外主机厂V2X部署计划总结
2.4.6 国内C-V2X量产车型总结(1)
2.4.7 国内C-V2X量产车型总结(2)
2.4.8 国内C-V2X量产车型总结(3)
2.4.9 国内C-V2X量产车型总结(4)
2.4.10 主机厂装车案例一(1)
2.4.11 主机厂装车案例一(2)
2.4.12 主机厂装车案例一(3)
2.4.13 主机厂装车案例二
2.4.14 主机厂装车案例三(1)
2.4.15 主机厂装车案例三(2)
2.4.16 主机厂装车案例四
2.4.17 主机厂装车案例五(1)
2.4.18 主机厂装车案例五(2)
2.4.19 主机厂装车案例五(3)
2.4.20 主机厂装车案例五(4)
2.4.21 主机厂装车案例五(5)
2.4.22 主机厂装车案例六
2.4.23 主机厂装车案例七
2.4.24 主机厂装车案例八(1)
2.4.25 主机厂装车案例八(2)
2.4.26 主机厂装车案例九(1)
2.4.27 主机厂装车案例九(2)
2.4.28 主机厂装车案例十

2.5 C-V2X车端渗透率及市场前景预测
2.5.1 中国乘用车前装OBU(T-BOX)市场规模
2.5.2 中国乘用车前装C-V2X装配量及市场规模

03 C-V2X智能交通应用场景
章节概要:C-V2X路侧保有量渗透率及产业拐点判断
章节概要:如何基于C-V2X打造更多的智慧交通应用场景?

3.1 C-V2X与智能交通发展概要
3.1.1 智能道路定义:不同等级道路所需的车路协同能力
3.1.2 智能道路定义:不同等级高速公路需要的基础设施

3.2 C-V2X路侧硬件部署策略总结
3.2.1 C-V2X路侧硬件解决方案
3.2.2 C-V2X与路侧传感器融合
3.2.3 C-V2X与路侧计算单元融合

3.3 C-V2X路侧算法及应用部署策略总结
3.3.1 C-V2X路侧融合应用框架
3.3.2 C-V2X路侧融合应用框架:提示类应用不接入智驾系统
3.3.3 C-V2X路侧融合应用框架:预警类应用接入智驾系统决策层
3.3.4 C-V2X路侧融合应用框架:控制类融合功能应与智能驾驶系统进行感知、决策和控制层面的融合
3.3.5 C-V2X路侧提示类融合应用:基于C-V2X的绿波通行项目要求
3.3.6 C-V2X路侧提示类融合应用:基于C-V2X的绿波车速引导结构(1)
3.3.7 C-V2X路侧提示类融合应用:基于C-V2X的绿波车速引导结构(2)
3.3.8 C-V2X路侧提示类融合应用案例(1)
3.3.9 C-V2X路侧提示类融合应用案例(2)
3.3.10 C-V2X路侧预警类融合应用:基于C-V2X的避障项目要求
3.3.11 C-V2X路侧预警类融合应用:避障
3.3.12 C-V2X路侧预警类融合应用:碰撞预警系统架构
3.3.13 C-V2X路侧协同城市管理框架
3.3.14 C-V2X路侧协同城市管理:车路协同未来向着智能网联交通系统演进
3.3.15 C-V2X路侧协同城市管理:车联网新型基础设施促进车路城融合发展
3.3.16 C-V2X路侧协同城市管理:新一代车路城协同架构
3.3.17 C-V2X路侧交通管理框架
3.3.18 C-V2X路侧交通管理:将传统交通系统转变为弹性交通系统
3.3.19 基于C-V2X的弹性交通系统:主要特征
3.3.20 基于C-V2X的弹性交通系统:建设路径
3.3.21 基于C-V2X的弹性交通系统技术架构:信息物理系统(CPS)架构
3.3.21 基于C-V2X的弹性交通系统实践:弹性停车系统

3.4 C-V2X路侧供应商解决方案总结
3.4.1 路侧C-V2X解决方案十大供应商(1)
3.4.2 路侧C-V2X解决方案十大供应商(2)
3.4.3 路侧C-V2X设备(RSU)十大供应商(1)
3.4.4 路侧C-V2X设备(RSU)十大供应商(2)

3.5 C-V2X路侧最新实施案例分析
3.5.1 C-V2X 路侧应用趋势分析
3.5.2 C-V2X路侧案例(1)
3.5.3 C-V2X路侧案例(2)
3.5.4 C-V2X路侧案例(3)
3.5.5 C-V2X路侧案例(4)
3.5.6 C-V2X路侧案例(5)

3.6 C-V2X路侧渗透率及市场前景预测
3.6.1 中国路侧RSU C-V2X模组市场规模
3.6.2 C-V2X 高速路RSU需求量及市场规模
3.6.3 C-V2X 城市道路RSU需求量及市场规模

04 C-V2X芯片/模组/算法关键技术现状及趋势
章节概要:车端C-V2X技术演进方向
章节概要:面向高阶自动驾驶的C-V2X芯片/设备/算法的关键能力判断
章节概要:路侧C-V2X技术演进方向
章节概要:面向智慧道路的C-V2X芯片/设备/算法的关键能力判断

4.1 C-V2X关键技术:芯片
4.1.1 中国乘用车用C-V2X芯片市场规模
4.1.2 C-V2X芯片组五大供应商(1)
4.1.3 C-V2X芯片组六大供应商(2)
4.1.4 C-V2X调制解调器芯片及AP处理器芯片四大供应商
4.1.5 C-V2X芯片技术演进
4.1.6 C-V2X芯片技术演进:通信标准更新
4.1.7 C-V2X芯片技术演进:支持第二阶段应用场景

4.2 C-V2X关键技术:模组
4.2.1 C-V2X模组市场规模
4.2.2 C-V2X模组十三大供应商(1)
4.2.3 C-V2X模组十三大供应商(2)
4.2.4 C-V2X模组十三大供应商(3)
4.2.5 C-V2X模组技术演进
4.2.6 C-V2X模组技术趋势一:集成化
4.2.7 C-V2X模组技术趋势二:软件化

4.3 C-V2X关键技术:路侧
4.3.1 车路协同路侧引入AI技术:OpenV2X(1)
4.3.2 车路协同路侧引入AI技术:OpenV2X(2)
4.3.3 路侧RSU技术演进
4.3.4 RSU技术趋势一
4.3.5 RSU技术趋势二

4.4 C-V2X关键技术:云端
4.4.1 车路协同云控平台:架构
4.4.2 车路协同云控主要供应商
4.4.3 车路协同云控平台应用案例

4.5 C-V2X关键技术:网络通信
4.5.1 C-V2X协议层级机构以及OEM和tier1的分工逻辑
4.5.2 C-V2X协议栈供应商(1)
4.5.3 C-V2X协议栈供应商(2)

4.6 C-V2X关键技术:高精地图
4.6.1 自动驾驶车辆认证和高精地图下发服务是V2X的重要承载
4.6.2 车路协同自动驾驶下的局部动态地图(LDM)
4.6.3 车路协同中高精度地图作用一
4.6.4 车路协同中高精度地图作用二
4.6.5 车路协同中高精度地图作用三

4.7 C-V2X关键技术:信息安全
4.7.1 C-V2X安全认证流程
4.7.2 C-V2X安全认证平台结构
4.7.3 C-V2X CA产业格局
4.7.4 车联网可信根平台接入模式一
4.7.5 车联网可信根平台接入模式二
4.7.6 车联网可信根平台接入模式三
4.7.7 C-V2X信息安全案例:信大捷安服务奥迪V2X
4.7.8 C-V2X信息安全案例:北京示范区项目(1)
4.7.9 C-V2X信息安全案例:北京示范区项目(2)

05 C-V2X终端和系统方案商研究
5.1 百度

5.1.1 百度将车路协同剥离出智驾事业群组
5.1.2 百度车路协同业务布局
5.1.3 百度C-V2X生态合作:联手浪潮推出车路协同计算单元
5.1.4 百度C-V2X生态合作:联手中国移动布局智能交通
5.1.5 百度基于C-V2X的应用场景:智能信控
5.1.6 百度基于C-V2X的应用场景:智能停车
5.1.7 百度基于C-V2X的应用场景:低速无人配送

5.2 腾讯
5.2.1 腾讯V2X业务
5.2.2 腾讯车路云网全链路服务
5.2.3 腾讯从车路协同到车城协同的发展思路
5.2.4 腾讯与高新兴联合发布“车路协同赋能数字化智慧路口”

5.3 阿里
5.3.1 阿里车路协同解决方案
5.3.2 阿里云泛在普惠的车路协同模式
5.3.3 阿里云与高德联合发布“车路协同导航与产业服务”解决方案

5.4 华砺智行
5.4.1 华砺智行C-V2X产业布局
5.4.2 华砺智行C-V2X产品线演进
5.4.3 华砺智行C-V2X硬件:产品形态多种多样
5.4.4 华砺智行C-V2X软件:HUALI C-V2X软件
5.4.5 华砺智行C-V2X软件:云控平台
5.4.6 华砺智行C-V2X应用:交通信号灯辅助驾驶数据服务
5.4.7 华砺智行C-V2X产业生态

5.5 希迪智驾
5.5.1 希迪智驾C-V2X产品线
5.5.2 希迪智驾C-V2X产品:往5G演进
5.5.3 希迪智驾C-V2X应用:园区物流方案
5.5.4 希迪智驾C-V2X应用:智慧路口方案
5.5.5 希迪智驾C-V2X应用:基于多摄像头融合的路口协同感知系统

5.6 海康智联
5.6.1 海康智联V2X业务
5.6.2 海康智联车路协同解决方案架构
5.6.3 海康智联C-V2X硬件:车载OBU
5.6.4 海康智联C-V2X硬件:RSU
5.6.5 海康智联C-V2X应用

5.7 千方科技
5.7.1 千方科技车载OBU
5.7.2 千方科技路侧RUS

5.8 中信科智联
5.8.1 中信科智联车路协同整体解决方案总体架构
5.8.2 中信科智联在C-V2X领域可提供的产品及服务
5.8.3 中信科智联C-V2X产品线演进
5.8.4 中信科智联C-V2X模组:DMM21模组
5.8.5 中信科智联C-V2X模组:DRA10频补偿模组参数
5.8.6 中信科智联C-V2X模组: DMD3A参数
5.8.7 中信科智联C-V2X软件:开发工具包
5.8.8 中信科智联C-V2X软件:技术协议栈
5.8.9 中信科智联C-V2X车载终端:C-V2X&ADAS融合型域控
5.8.10 中信科智联C-V2X车载终端:C-V2X&ADAS融合型域控参数
5.8.11 中信科智联路侧RSU:DTVL3110P参数
5.8.12 中信科智联路侧RSU:DTVL5000参数

5.9 星云互联
5.9.1 星云互联“车路云”产业布局
5.9.2 星云互联C-V2X产品线演进
5.9.3 星云互联C-V2X车端产品:V-Box ll
5.9.4 星云互联C-V2X车端产品:DTU
5.9.5 星云互联C-V2X车端产品:V2X Antenna车载多模式组合天线
5.9.6 星云互联C-V2X车端产品:VT-BOX
5.9.7 星云互联C-V2X路端产品:RSU+
5.9.8 星云互联C-V2X软件产品:V2X协议栈
5.9.9 星云互联C-V2X软件产品:V2X协议栈配置方案
5.9.10 星云互联基于V2X技术应用项目

5.10 金溢科技
5.10.1金溢科技自动驾驶业务
5.10.2 金溢科技C-V2X产品线演进
5.10.3 金溢科技C-V2X车端设备
5.10.4 金溢科技新一代智能语音OBU功能
5.10.5 金溢科技C-V2X软件:Vlink架构
5.10.6 金溢科技V2X路侧设备
5.10.7 金溢科技C-V2X合作:切入华为生态圈

5.11 万集科技
5.11.1 万集科技智能交通布局
5.11.2 万集科技C-V2X产品线布局
5.11.3 万集科技V2X车载单元:ETC车路协同OBU
5.11.4 万集科技V2X车载单元:W-981B参数
5.11.5 万集科技V2X车载单元:WV2X-L923参数
5.11.6 万集科技路侧RSU:获得新专利

5.12 蘑菇车联
5.12.1 蘑菇车联车路云业务布局
5.12.2 蘑菇车联车路云一体化技术方案

5.13 高新兴
5.13.1 高新兴C-V2X产品线演进
5.13.2 高新兴C-V2X模组
5.13.3 高新兴路侧RSU
5.13.4 高新兴车载终端OBU
5.13.5 高新兴V2X软件
5.13.6 高新兴物联主要客户

5.14 均胜电子
5.14.1 均胜电子V2X产品应用

5.15 东软集团
5.15.1 东软车路云布局(1)
5.15.2 东软车路云布局(2)
5.15.3 东软C-V2X软件:VeTalk车规级软件协议栈
5.15.4 东软C-V2X软件:V2X测试产品VeTest
5.15.5 东软C-V2X软件:超级云控平台
5.15.6 东软C-V2X车端应用:T-box

5.16 博泰车联网
5.16.1 博泰C-V2X发展路线
5.16.2 博泰C-V2X 方案
5.16.3 博泰车联网V2X-BOX

5.17 联创汽车电子
5.17.1 联创汽车电子V2X车载终端产品
5.17.2 联创汽车电子V2X应用

5.18 商汤绝影
5.18.1 商汤绝影SenseAuto V2X车路协同平台(1)
5.18.2 商汤绝影SenseAuto V2X车路协同平台(2)
5.18.3 商汤绝影路端:V2X-E边缘计算平台
5.18.4 商汤绝影云端:V2X-M智算平台
5.18.5 商汤绝影V2X应用:V2X-I车城网系统
5.18.6 商汤绝影车端:绝影自动驾驶功能车

5.19 经纬恒润
5.19.1 经纬恒润C-V2X车端产品:OBU
5.19.2 经纬恒润C-V2X系统应用:L4级别港口自动驾驶

5.20 三星哈曼
5.20.1 哈曼V2X产品
5.20.2 哈曼最新TCU集成V2X平台
5.20.3 哈曼双模V2X系统
5.20.4 哈曼子公司Savari的V2X技术
5.20.5 哈曼V2X应用演示

5.21 日立
5.21.1 日立C-V2X布局
5.21.2 日立C-V2X技术优势
5.21.3 日立C-V2X车端应用产品:车载网关设备V-BOX 5002
5.21.4 日立C-V2X车端应用产品:V2X车机、移动端APP
5.21.5 日立C-V2X软件产品:V2X协议栈

06 C-V2X芯片和模组厂商研究
6.1 高通

6.1.1 高通汽车解决方案总体战略
6.1.2 高通汽车“连接”解决方案 V2X产品线
6.1.3 高通V2X芯片组:平台演进
6.1.4 高通V2X芯片组:经营策略
6.1.5 高通V2X芯片组:SA2150P芯片内部架构
6.1.6 高通V2X芯片组:MDM9250平台架构
6.1.7 高通V2X芯片组:9150芯片组架构
6.1.8 高通骁龙5G SOC平台:第二代
6.1.9 高通骁龙5G SOC平台:第一代
6.1.10 高通骁龙座舱SOC:第四代支持C-V2X

6.2 Autotalks
6.2.1 Autotalks C-V2X产品线演进
6.2.2 AutotalksC-V2X芯片组:TEKTON3、SECTON3面世
6.2.3 AutotalksC-V2X芯片组:CRATON2特性
6.2.4 AutotalksC-V2X芯片组应用案例:联发科技
6.2.5 AutotalksC-V2X芯片组应用案例:将5G模块与V2X集成

6.3 宸芯科技
6.3.1 宸芯科技C-V2X产品线演进
6.3.2 宸芯科技V2X芯片:CX1910特点
6.3.3 宸芯科技V2X芯片:CX1860架构
6.3.4 宸芯科技V2X芯片应用
6.3.5 宸芯科技V2X芯片应用:移柯通信5G+C-V2X双模参考方案
6.3.6 宸芯科技V2X模组

6.4 华为
6.4.1 华为C-V2X产品线布局
6.4.2 华为V2X芯片产品
6.4.3 华为V2X模组产品
6.4.4 华为路侧RSU产品:RSU6201
6.4.5 华为C-V2X解决方案:架构
6.4.6 华为C-V2X解决方案:5G-A车路网云示范路线
6.4.7 华为C-V2X解决方案:路网数字化服务
6.4.8 华为C-V2X解决方案:路网数字化服务产品架构
6.4.9 华为C-V2X解决方案:服务模式探索

6.5 NXP
6.5.1 NXP C-V2X架构对应的芯片产品
6.5.2 NXP C-V2X产品线布局
6.5.3 恩智浦 V2X芯片:SAF5100架构
6.5.4 恩智浦 V2X芯片:SAF5400架构
6.5.5 恩智浦V2X芯片:SXF1800架构
6.5.6 恩智浦C-V2X的解决方案

6.6 u-blox
6.6.1 u-blox V2X芯片
6.6.2 u-blox V2X模组

6.7 移远通信
6.7.1 移远通信汽车产品线布局
6.7.2 移远通信V2X产品线布局
6.7.3 移远通信车规级5G+C-V2X模组:AG59X特点
6.7.4 移远通信车规级5G+C-V2X模组:AG550Q特点
6.7.5 移远通信车规级5G+C-V2X模组:AG56xN、AG57xQ参数
6.7.6 移远通信车规级C-V2X模组:AG18参数
6.7.7 移远通信车规级C-V2X模组:AG15特性
6.7.8 移远通信车规级LTE-A + C-V2X模组:AG520R特性
6.7.9 移远通信C-V2X AP模组:AG215S架构
6.7.10 移远通信5G+C-V2X 端到端解决方案
6.7.11 移远通信C-V2X ITS软件栈合作伙伴
6.7.12 移远通信V2X模组应用案例(部分)

6.8 中兴通讯
6.8.1 中兴通讯V2X产品线
6.8.2 中兴通讯C-V2X模组:ZM9300
6.8.3 中兴通讯C-V2X模组
6.8.4 中兴通讯路侧设备:通算一体Y2002
6.8.5 中兴通讯路侧设备:旗下英超算的5G路侧计算平台(1)
6.8.6 中兴通讯路侧设备:旗下英超算的5G路侧计算平台(2)

6.9 广和通
6.9.1 广和通智能网联汽车业务
6.9.2 广和通V2X模组

6.10 芯讯通
6.10.1 芯讯通车规级模组
6.10.2 芯讯通V2X模组产品线

6.11 美格智能
6.11.1 美格智能通信模组产品线
6.11.2 美格智能5G+C-V2X模组:MA522/MA525
6.11.3 美格智能5G+C-V2X模组:MA925性能(1)
6.11.4 美格智能5G+C-V2X模组:MA925性能(2)

6.12 阿尔卑斯阿尔派
6.12.1 阿尔卑斯阿尔派C-V2X产品:UMCC1B系列
6.12.2 阿尔卑斯阿尔派C-V2X产品:UMNZ1

6.13 其它
6.13.1 有方科技车规级V2X模组
6.13.2 龙尚科技V2X模组
6.13.3 安富科技V2X产品
6.13.4 电装V2X车载单元

    如果这份报告不能满足您的要求,我们还可以为您定制报告,请留言说明您的详细需求。
2005- 版权所有(c)   北京水清木华研究中心   京ICP备05069564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1902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