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区域) 覆盖了BCM(车身控制模块)、BDC(车身域控制器)和ZCU(区域控制器),从所管理的控制系统来看,功能的集成度正越来越高:
•BCM控制车门、车窗、灯光、后视镜、雨刮等车身附属电器,一般可直接驱动执行器,一辆车的BCM数量在1~2个;
•BDC驱动下一级模块,如灯光模块、车门模块、座椅模块、热管理模块等,各家的车身控制策略不一样,因此功能集成度也不完全一致,有的会集成空调热管理、网关、TPMS等功能,而有的则是车身域控与网关分立的形式存在。一辆车的BDC数量在1~3个不等;
•ZCU是按照物理位置划分的区域控制器,一般除了车身控制功能外,还可以跨域集成网关、配电、部分底盘域和动力域功能,用一颗算力较强的MCU来替代原有的ECU。按照目前各主机厂的规划,一辆车的ZCU数量在2~4个不等。
区域控制器(ZCU)作为汽车电子电气架构(EEA)变革中的关键角色,正引领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它将原本分散的多个电子控制单元(ECU)功能进行整合,依据车辆的物理区域或功能域,对相关系统进行集中管理与控制。
按佐思汽研测算,202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车身(区域) (包括传统BCM、BDC和ZCU)的市场规模超过156.2亿元,其中,2024年,区域控制器ZCU渗透率已达8.83%,搭载量超200万辆,市场规模39.3亿元,未来ZCU将成为最大的市场增量。
2022-2030年中国乘用车车身(区域) 产品市场规模
控制器%201.jpg)
来源:佐思汽研《2025车身(区域)控制器行业研究报告》
在整车降本增效、以及汽车智能化的浪潮下,区域控制器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区域控制器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
趋势一:MCU Less技术
•硬件集成:用多核高性能MCU替代分散低端MCU,单颗多核MCU成本比多颗低端MCU低40%,如马瑞利/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的MCU Less智能驱动器已将车灯控制软件完全迁移至域控制器,支持动态灯光场景OTA更新;
•功耗降低:集成化设计减少冗余电路,能耗下降20%;
•软件定义:通过SOA架构由中央HPC动态调度原子服务,减少本地MCU依赖,支持OTA无感升级。
趋势二:边缘AI计算
•边缘计算:区域控制器主控MCU搭载AI加速核(如ARM CMSIS-NN),实现本地化图像识别与决策
趋势三:SmartFET等智能功率器件
•功能集成:替代传统MOSFET,集成过流/过热保护、电流监测,用于ZCU的电源管理(如LED照明、电机控制);
•场景适配:支持浪涌电流(灯泡)、反激电压(电机)、精密电流检测(LED)三类负载。
趋势四:实时性与安全冗余
•跨域调度需微秒级响应,支持AUTOSAR Adaptive/Classic双栈;
•多核MCU需满足ISO 26262 ASIL-D认证,硬件冗余设计推高成本(如锁步核技术)。
趋势五:即插即用(Plug & Play),ZCU模块化
•通过区域控制器的“硬件抽象层”,实现“一套软件适配所有车型”,区域控制器成为“即插即用”模块,车型开发周期缩短至12个月;
•英飞凌和伟创力(Flex)合作,计划推出模块化区域控制器平台,具有优化配电(Power-Distribution)、网关(Gateway)和电机(Motor-Control)控制等系列解决方案;
•即插即用(Plug & Play),通用模块化可拼装插拔式区域优化控制器,包括中心处理模块和插拔模块,中心处理模块包括:中央处理单元以及与中央处理单元连接的储存单元和若干插槽,其中,具有硬件识别功能的各插槽,能够通过读取插拔模块的芯片内置信息和加密密钥进行识别,防止非法安装和接入。
控制器%202.jpg)
来源:国家专利局
趋势六:引入10BASE-T1S
•10M车载以太网可应用于动力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音频系统、超声波雷达等大部分车辆功能系统。待技术成熟后,将会替代现有的车辆CAN总线系统,且推动部分边缘MCU消失。
OEM主机厂正逐渐形成中央计算+区域的整车E/E架构设计框架,不断减少ECU控制器数量、减轻线束重量、提升SOA原子化封装数量、缩短OTA功能开发周期。
小米汽车:
•第二代小米YU7车型推进“中央计算+区域控制”,四合一域控制器(中央计算平台ICP),集成VCCD、ADD、DCD、T-Box四大模块,算力与通信深度融合;
•3个区域控制(Z-DCU,前、左、右),实现控制器数量减少 75%,线束长度减少 40%,重量降低 18%,空间占用率下降 57%,续航提升16km,内存分区实现行车中OTA,升级时间 <30分钟,服务接口兼容性100%。
小鹏汽车:
•XEEA3.5架构推进“中央计算+区域控制”,驾舱融合计算中心XCCP:实现C-DCU、XPU二合一,智能驾驶、座舱、仪表、网关、IMU、功放等集成;
•2个区域控制器(左右),实现硬件数量减少50%,线束减重30%,基于SOME/IP协议封装300+原子化服务(如车门控制、空调调节),SOA服务化使功能开发周期缩短至1个月。
部分主机厂区域控制器(ZCU)上车情况
控制器3.jpg)
来源:佐思汽研《2025车身(区域)控制器行业研究报告》
车身(区域)创新方向:10BASE-T1S
10M车载以太网即10Base-T1S,也即IEEE802.3cg标准,2020年初标准正式发布,它是软件定义汽车和Zone架构最重要的底层标准,其任务就是要消灭老旧的CAN/LIN总线,还要消灭边缘MCU。
经历三四年的发展,10M车载以太网的生态环境终于成熟,可以实现真正的Zone架构控制器和软件定义汽车,硬件生态环境主要是物理层、MCU和以太网交换器,软件主要是小型RTOS和虚拟机,还有10M车载以太网的测试与评估平台,原生云开发平台的成熟。
•MCU方面,主流的MCU厂家包括NXP、英飞凌、瑞萨、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和Microchip。NXP和德州仪器的支持程度最高,NXP在2025年3月发布的S32K5,不仅内置10Base-T1S物理层,还内置了以太网交换机。GreenHills则为S32K5开发了ASIL-D级的RTOS即µ- veloSity,还有μ-Visor虚拟机,德州仪器的AN263P4也是如此。
•物理层方面,目前有NXP刚刚发布的TJA1410、Microchip的LAN8670/1/2、ADI的AD3300/01/04/05和ADIN1100、安森美的NCN26000和T2500 ,德州仪器的DP83TD510E,还有一家小公司Canova的CT25203。
•交换机方面,主流交换机厂家自2021年就全面支持10Base-T1S,包括Marvell、瑞昱、博通。
10M车载以太网可应用于动力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音频系统、超声波雷达等大部分车辆功能系统。待技术成熟后,将会替代现有的车辆CAN总线系统,且推动部分边缘MCU消失。
安森美无MCU方案:通过域控制器直接连接可重构控制处理器RCP芯片,利用10兆以太网替代传统CAN总线,实现了“域控制器-10Base-T1S以太网-RCP芯片-LED驱动器”的扁平化架构。这一设计首先在硬件层面实现了显著优化:省去了单个节点的MCU、复位电路、晶振等组件,在长至25米(非屏蔽双绞线)的车载10兆以太网中,接入多达8至40个节点,配合PoDL技术通过两根线完成供电与通信,线束成本降低超过50%,系统复杂度大幅下降。
安森美的Zonal车灯无MCU方案
控制器4.jpg)
来源:安森美
在性能提升方面,10Base-T1S以太网的速率达到10Mbps,远超高速CAN和CAN FD的传输能力,为高频数据交互奠定了基础。更关键的是,RCP芯片集成了gPTP协议解析功能,能够实现纳秒级精度的时钟同步,确保全车灯光系统在复杂工况下的协同控制。
宝马无MCU内饰照明方案
控制器5.jpg)
来源:宝马
宝马的无MCU内饰照明方案:ADI将与宝马集团合作,将在汽车行业内率先采用ADI的10BASE-T1S E²B(以太网-边缘总线)技术。宝马集团将成为首批应用ADI的E²B技术的OEM,并用于宝马未来的智能座舱氛围照明系统中。
从ADI的10M车载以太网应用案例看,10Base-T1S主要针对传感器和致动器(Actuator),传感器领域主要是超声波传感器、毫米波雷达,还有MEMS麦克风,包括免提、E-Call和前后排语音识别输入。动力传递领域包括位置、速度、压力、温度、加速度、霍尔传感器。Actuator部分包括灯光照明,前大灯、后尾灯、刹车灯、转向灯、车内照明、后视镜LED显示。还有各种扬声器包括门内扬声器、超重低音、电动车低速提示音。还有各种电机,包括车窗、后视镜、雨刷、水泵。
未来车身、座椅和照明系统会最先导入10BASE-T1S,宝马和中国新兴车厂将率先导入。
ADI 10BASE-T1S应用示例
控制器6.jpg)
车身(区域)创新方向:深度集成底盘/动力功能
目前,主流的区域控制器底盘/动力功能融合方案是中央计算平台 + 区域控制器(车身功能为主) + 独立底盘/动力域控制器,底盘与动力控制仍由专用域控负责,区域控制器仅提供本地配电与数据转发。
随着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底盘与动力功能将被拆分,就近集成到物理区域的ZCU中,实现硬件深度集成。底盘高阶控制由中央计算单元或独立底盘域控制器完成,ZCU负责本地执行与信号处理。
在底盘/动力控制方面,ZCU核心任务包括:
•信号采集:实时获取轮速、转向角、悬架位移等传感器数据;
•指令执行:接收中央指令,驱动执行器(如CDC电磁阀、空气悬架电机);
•配电管理:通过e-Fuse智能熔断,动态分配底盘执行器供电(如制动泵、转向电机)。
特斯拉ZCU集成底盘/动力设计:特斯拉Cybertruck将车身划分为中央、前左、前右、后等多个物理区域,每个区域部署区域控制器(Zone Controller),负责该区域内的传感器、执行器、电源分配及通信管理(如车门、灯光、座椅、环境感知传感器等)。
特斯拉Cybertruck区域控制器功能划分
控制器7.jpg)
来源:佐思汽研《2025车身(区域)控制器行业研究报告》
传统按功能域(如动力域、车身域)划分的控制逻辑被部分解耦,区域控制器承担本地I/O处理,而高阶决策(如自动驾驶、能源分配)仍由中央计算单元(CCU/HW4.0)集中处理,形成中央决策+区域执行的混合架构。
广汽ZCU集成底盘/动力设计:广汽昊铂GT采用了大陆集团的跨域车辆控制高性能计算单元Body HPC2.0(车身HPC),集成车身控制(车辆进入、门窗控制等)+网关功能(如访问内/外部照明以及无线软件更新的管理和诊断功能)+跨域整车控制(如热管理、扭矩管理、阻尼控制、自适应空气悬架、底盘调校、基于机器学习和边缘计算的内燃机油耗算法等功能)
此外,广汽昊铂GT四个区域控制器负责的功能是按物理位置就近集成底盘执行器,以及就近控制器的供电、传感器数据采集以及简单执行器的控制。比如后区域控制器集成了线控制动(EMB)、后轮转向(RWS)、主动悬架(CDC/空气弹簧)控制等功能。
联合电子USP 2.0平台深入到底盘/动力领域:联合电子USP 2.0是基于跨域融合的“中央计算+区域化+SOA”解决方案,通过区域化的架构可以实现近20个独立ECU的集成,拥有951项基础功能,126项原子服务以及105项基础服务,能够提供1100+车辆API,65项OTA API和55项AI算子,这些API和算子能够助力开发者轻松实现车辆跨域应用场景,目前可以调用的服务已经深入到了车身控制、能量管理、运动控制、热管理等领域。
联合电子USP 2.0平台调用功能
控制器8.jpg)
来源:佐思汽研《2025车身(区域)控制器行业研究报告》
01 区域控制器定义和部署现状
1.1 区域控制架构定义及部署现状
汽车E/E架构定义和分类
汽车E/E架构演变趋势
E/E架构部署现状,及未来五年趋势预测
E/E架构部署现状,及未来五年趋势预测(附表)
车身控制功能发展路径:BCM→BDC→ZCU
BCM vs BDC vs ZCU功能对比
BCM vs BDC vs ZCU硬件架构对比
1.2 区域控制器ZCU硬件框架
区域控制器ZCU的硬件组成(1)
区域控制器ZCU的硬件组成(2)
............
区域控制器ZCU的硬件组成(9)
区域控制器ZCU的硬件组成(10)
1.3 车身域控制器定义及部署现状
车身域控制器的主要集成功能
车身域控集成空调系统的方案
Tier 1厂商车身域控产品功能集成情况对比
车身域控硬件平台特性一:输出控制
车身域控硬件平台特性二:输入采集(1)
车身域控硬件平台特性二:输入采集(2)
车身域控负载驱动芯片的选择
基于芯驰G9X的车身域控制器硬件设计(1):电源和复位设计
基于芯驰G9X的车身域控制器硬件设计(2):CAN/CANFD接口设计、LIN接口设计
基于芯驰G9X的车身域控制器硬件设计(3):100Base-T1车载以太网接口设计
基于芯驰G9X的车身域控制器硬件设计(4):车身域控制器PCB设计
基于芯驰G9X的车身域控制器硬件设计(5):车身域控制器的调试验证
02 车身和区域控制器出货量和市场份额分析
2.1 ZCU区域控制器出货量统计和供应商市场份额
2024年中国乘用车ZCU上车情况统计
2024年中国乘用车ZCU供应商前装市场份额
2023中国乘用车ZCU上车情况统计
中国乘用车ZCU搭载量预测,2023-2030年
2.2 OEM主机厂车型ZCU区域搭载数据统计
OEM主机厂车型区域控制器搭载数据统计表(1)
OEM主机厂车型区域控制器搭载数据统计表(2)
OEM主机厂车型区域控制器搭载数据统计表(3)
OEM主机厂车型区域控制器搭载数据统计表(4)
OEM主机厂车型区域控制器搭载数据统计表(5)
2.3 OEM主机厂ZCU区域设计方案对比
小鹏汽车“XEEA3.5”架构区域控制器设计方案
蔚来“NT3.0架构”区域控制器设计方案
小米EEA1.0(SU7)、EEA1.5(YU7)区域控制器设计方案
零跑“LEAP3.5架构”区域控制器设计方案
岚图“天元架构”区域控制器设计方案
一汽红旗“FEEA3.0架构”区域控制器设计方案
智己汽车“零束全栈3.0”区域控制器设计方案
长安汽车“SDA架构”区域控制器设计方案
广汽乘用车“星灵”架构区域控制器设计方案
华为智选“界”区域控制器设计方案
2.4 车身域出货量统计和供应商市场份额
车身域控制器BDC的单车价值量
中国乘用车车身域市场规模预测假设基准,2020-2030年
中国乘用车车身域(传统BCM/BDC/ZCU)市场规模预测数据表,2020-2030年
2023-2024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BCM(含BDC)供应商前装市场份额
03 主机厂区域控制器ZCU部署方案
3.1 小米
小米汽车(YU7)E/E架构(1)
小米汽车(YU7)E/E架构(2)
小米汽车(YU7)E/E架构(3)
小米汽车(SU7):主干网络通信架构
小米汽车(SU7):座舱和智驾域
小米汽车(SU7)区域控制器:位置图
小米汽车(SU7)区域控制器 & 整车中央域控制器
小米汽车(SU7)区域控制器:功能框图
小米汽车(SU7)区域控制器拆解(1):ZCU控制器A板
小米汽车(SU7)区域控制器拆解(2):A板主要器件总结
小米汽车(SU7)区域控制器拆解(3):ZCU控制器B板
小米汽车(SU7)区域控制器拆解(4):B板主要器件总结
小米汽车(SU7)区域控制器:芯片总结(1)
小米汽车(SU7)区域控制器:芯片总结(2)
3.2 小鹏
小鹏X-EEA 3.5:整车E/E架构
P7+ X-EEA3.5网络架构(1):BCAN网络
P7+ X-EEA3.5网络架构(2):CCAN网络
P7+ X-EEA3.5网络架构(3):ECAN网络
P7+ X-EEA3.5网络架构(4):ICAN网络
P7+ X-EEA3.5网络架构(5):TPCAN网络、BLCAN网络
小鹏X-EEA 3.5:车身电子连接框图
小鹏X-EEA 3.5:整车通信架构(1)
小鹏X-EEA 3.5:整车通信架构(2)
小鹏X-EEA 3.5区域控制器:网络拓扑
小鹏X-EEA 3.5区域控制器:功能集成(1)
小鹏X-EEA 3.5区域控制器:功能集成(2)
小鹏X-EEA 3.5区域控制器:系统开发能力构建
小鹏X-EEA 3.5区域控制器硬件:区控硬件开发(1)
小鹏X-EEA 3.5区域控制器硬件:区控硬件开发(2)
小鹏X-EEA 3.5区域控制器硬件:区控硬件生产
小鹏X-EEA 3.5区域控制器软件:区控软件开发(1)
小鹏X-EEA 3.5区域控制器软件:区控软件开发(2)
小鹏X-EEA 3.5区域控制器软件:SOA分层模型(3)
小鹏X-EEA 3.5区域控制器软件:整车跨域通信中间件(4)
小鹏X-EEA 3.5区域控制器发展趋势:区控硬件发展
小鹏X-EEA 3.5区域控制器发展趋势:区控软件发展
3.3 蔚来
蔚来汽车E/E架构演进:Roadmap
蔚来NT3.0:数字架构设计(1)
蔚来NT3.0:数字架构设计(2)
............
蔚来NT3.0:数字架构设计(10)
蔚来NT3.0:数字架构主干网络
蔚来NT3.0:乐道L60中央+区域架构解析(1):通信架构
蔚来NT3.0:乐道L60中央+区域架构解析(3):中央计算集群设计
蔚来NT3.0:乐道L60中央+区域架构解析(2):区域+配电设计
蔚来NT3.0区域控制器:采用AMP微核架构(1)
蔚来NT3.0区域控制器:采用AMP微核架构(2)
3.4 岚图
岚图中央集成式架构:天元架构
岚图天元架构物理拓补
岚图天元架构:中央控制器OIB(集成BCM+动力+智驾+智舱)
岚图天元架构:区域控制器VIU(集成区域数据中心+智能配电+智能分区I/O控制)
岚图天元架构:SOA开放接口300+,支持场景自定义
岚图天元架构:天元智驾(1)
岚图天元架构:天元智驾(2)
岚图天元架构:天元智驾(3)
3.5 一汽红旗
一汽红旗FEEA3.0架构:智控、智享、智驾三大平台
一汽红旗九章智能平台:FAW.OS 操作系统核心特点
一汽红旗九章智能平台:五域融合芯片“红旗1号”
一汽红旗智能HIS车云一体化融合架构
一汽红旗FEEA3.0架构:红旗EH7(1)
一汽红旗FEEA3.0架构:红旗EH7(2)
............
一汽红旗FEEA3.0架构:红旗EH7(7)
一汽红旗FEEA3.0架构:红旗EH7 BCM车身功能拆分情况(1)——智能车控平台
一汽红旗FEEA3.0架构:红旗EH7 BCM车身功能拆分情况(2)——前智能区域控制器
一汽红旗FEEA3.0架构:红旗EH7 BCM车身功能拆分情况(3)——中智能区域控制器
一汽红旗FEEA3.0架构:红旗EH7 BCM车身功能拆分情况(4)——后智能区域控制器
一汽红旗FEEA2.0架构:车身域控制器BDCM
3.6 鸿蒙智行
途灵龙行平台全域融合式架构(1)
途灵龙行平台全域融合式架构(2)
途灵龙行平台全域融合式架构(3)
途灵龙行平台全域融合式架构(4)
华为:CC环网架构
华为:整车通信架构
问界M9:整车E/E架构
问界M9左区域控制器VIU1:车身功能框图及网络架构
问界M9右区域控制器VIU2:车身功能框图及网络架构(1)
问界M9右区域控制器VIU2:车身功能框图及网络架构(2)
问界M9后区域控制器VIU3:车身功能框图及网络架构(3)
3.7 零跑
零跑汽车LEAP3.5架构(1)
零跑汽车LEAP3.5架构(2)
零跑汽车LEAP3.5架构:中央计算平台
零跑汽车LEAP3.5架构:区域控制器
3.8 理想
理想汽车E/E架构演进:Roadmap
理想LEEA3.0:区域控制器ZCU
理想LEEA3.0:中央计算平台CCU
理想LEEA3.0通信架构:PCIE Switch & TSN Switch(1)
理想LEEA3.0通信架构:PCIE Switch & TSN Switch(2)
理想LEEA3.0:理想星环OS开源(1)
理想LEEA3.0:理想星环OS开源(2)
理想LEEA2.0:XCU中央域控制器(融合动力、底盘、车身)
理想LEEA2.0:左右I/O车身域控(VIU)
3.9 比亚迪
比亚迪E/E架构演进:Roadmap
比亚迪璇玑架构:主干通信架构
比亚迪璇玑架构:前/后车身区域控制器
比亚迪e3.0 Evo平台:左/右/后车身控制器功能分配
比亚迪e3.0 Evo平台:左/右/后车身控制器低压配电回路
比亚迪e3.0平台:四大域(左/右车身域、智能域、动力域)
比亚迪e3.0平台:集成式左右车身控制器
比亚迪e3.0平台海豹:车身控制器安装位置
比亚迪e3.0平台海豹:车身控制器配电
比亚迪e3.0平台海豹:车身控制器功能集成
3.10 奇瑞
EEA5.0含5大架构
EEA 5.0 架构设计框图
EEA 5.0 架构特点
EEA5.0 通讯架构设计
EEA5.0 SOA架构设计
3.11 长安
长安汽车E/E架构演进:Roadmap
长安汽车BCM发展趋势:BCM→BDC→VIU
长安汽车SDA架构:主干网络拓扑设计
长安汽车SDA架构:区域控制器设计特点
长安EPA平台:深蓝SL03、阿维塔11车身域控制器BDC
3.12 广汽
广汽E/E架构演进:Roadmap
广汽星灵架构:中央运算单元由车身域控制
广汽星灵架构:广汽中央运算单元(车身域控)
广汽星灵架构:广汽中央运算单元(车身域)MCU——恩智浦S32系列
广汽星灵架构:区域控制器
广汽星灵架构:昊铂GT区域控制器ECU功能(1)
广汽星灵架构:昊铂GT区域控制器ECU功能(2)
广汽星灵架构:昊铂GT区域控制器ECU功能(3)
3.13 吉利
吉利汽车E/E架构演进:Roadmap
吉利GEEA3.0:前/左/右三个区域控制器
吉利GEEA3.0:整车GOS系统和SOA
极氪EEA 3.0:中央超算平台(融合车身控制)
极氪EEA 3.0:区域控制器
极氪EEA 3.0:区域控制器智能配电设计(1)
极氪EEA 3.0:区域控制器智能配电设计(2)
极氪EEA 2.0:车身域控
3.14 上汽
上汽智己E/E架构演进
上汽智己零束3.0:2个中央计算单元+4个区域控制器
上汽智己零束3.0:大脑、小脑和区域控制器
上汽智己零束3.0:区域控制器
上汽智己零束3.0:SOA架构(1)
上汽智己零束3.0:SOA架构(2)
上汽智己零束3.0:上车计划
上汽智己零束1.0:上汽智己LS6/LS7车身域控制器框图
3.15 特斯拉
特斯拉E/E架构演进:Roadmap
特斯拉Cybertruck:整车E/E架构
特斯拉Cybertruck:整车通信架构
特斯拉Cybertruck:车身控制区域划分
特斯拉Cybertruck:区域控制器功能分配
特斯拉Model 3:整车E/E架构
特斯拉Model 3:整车通信架构
特斯拉Model 3:区域配电架构
特斯拉Model 3:车身控制区域划分
特斯拉Model 3:前车身区域控制功能
特斯拉Model 3:左/右车身区域控制功能
特斯拉Model 3:车身区域控制器技术特征总结
特斯拉Model 3车身区域控制器拆解(1):安装位置
特斯拉Model 3车身区域控制器拆解(2):前车身区域控制器
特斯拉Model 3车身区域控制器拆解(3):左车身区域控制器
特斯拉Model 3车身区域控制器拆解(4):右车身区域控制器
特斯拉车身区域控制未来走向(1):Model Y第三代车身控制器
特斯拉车身区域控制未来走向(2): Model S plaid第四代车身控制器
3.16 宝马
BMW车身电子域控的演进(1)
BMW车身电子域控的演进(2)
宝马下一代E/E架构:BCM功能与网关集成至ZCU1
宝马Gen 1车身电子域控BDC拆解
宝马Gen 2车身电子域控BDC拆解
宝马Gen 3车身电子域控BDC拆解
宝马车身域控制器BCP拆解(1)
宝马车身域控制器BCP拆解(2)
............
宝马车身域控制器BCP拆解(6)
Zonal架构下,BMW对于汽车氛围灯控制的思考(1)
Zonal架构下,BMW对于汽车氛围灯控制的思考(2)
Zonal架构下,BMW对于汽车氛围灯控制的思考(3)
...
3.17 大众
大众汽车E/E架构演进:Roadmap
大众E³ 1.1架构:功能分区
大众E³ 1.1架构:ICAS1车辆控制域由BCM延伸过来
大众E³ 1.1架构:ICAS1内部分区(1)
大众E³ 1.1架构:ICAS1内部分区(2)
大众E³ 1.1架构:ICAS1车身控制连接框图
大众E³ 1.1架构: ICAS1车身控制网络架构
大众ICAS1车身控制功能的实现逻辑(1):无钥匙进入系统
大众ICAS1车身控制功能的实现逻辑(2):车内附件系统
大众E³ 1.1架构:灯光控制逻辑(1)
大众E³ 1.1架构:灯光控制逻辑(2)
大众E³ 1.1架构:灯光控制逻辑(3)
大众E³ 1.1架构:灯光控制逻辑(4)
大众E³ 1.2架构:HCP4负责车身控制功能
大众CEA架构:与小鹏联合开发区域控制+准中央计算架构
04 区域控制器的搭建方案及供应链分析
4.1 Tier 1厂商车身(区)域控产品总结
Tier 1厂商车身(区)域控产品总结(1)
Tier 1厂商车身(区)域控产品总结(2)
Tier 1厂商车身(区)域控产品总结(3)
............
Tier 1厂商车身(区)域控产品总结(9)
Tier 1厂商车身(区)域控产品总结(10)
4.2 车身(区)域控软件和功能集成方案
4.2.1 车身(区)域集成底盘/动力/车身功能
区域控制器底盘/动力/车身功能融合趋势
区域控制器跨域功能分配原则
区域控制器硬件物理集成
区域控制器软件集成
Tier1区域控制器底盘/动力/车身功能融合方案(1)
Tier1区域控制器底盘/动力/车身功能融合方案(2)
Tier1区域控制器底盘/动力/车身功能融合方案
OEM主机厂区域控制器底盘/动力/车身功能融合方案(1)
OEM主机厂区域控制器底盘/动力/车身功能融合方案(2)
OEM主机厂区域控制器底盘/动力/车身功能融合方案(3)
OEM主机厂区域控制器底盘/动力/车身功能融合方案(4)
特斯拉底盘/动力/车身融合方案
广汽底盘/动力/车身融合方案(1)
广汽底盘/动力/车身融合方案(2)
一汽红旗底盘/动力/车身融合方案
4.2.2 车身(区)域集成网关
车身(区)域控制器与网关融合产品总结(1)
车身(区)域控制器与网关融合产品总结(2)
车身(区)域控制器与网关融合产品总结(3)
车身(区)域与网关集成案例(1)
车身(区)域与网关集成案例(2)
车身(区)域与网关集成案例(3)
...
车身(区)域集成PEPS系统功能
数字钥匙产品
智能钥匙产品
4.2.3 车身(区)域集成数字钥匙功能
数字钥匙芯片产品总结(1)
数字钥匙芯片产品总结(2)
数字钥匙芯片产品总结(3)
数字钥匙芯片产品总结(4)
蓝牙芯片产品
4.2.4 车身(区)域软件架构SOA部署方案
区域控制SOA软件发展进程
主机厂区域SOA方案(1)
主机厂区域SOA方案(2)
主机厂区域SOA方案(3)
...
4.2.5 车身(区)域网络安全
区域控制器的网络安全:Zonal架构对网络安全的要求
区域控制器的网络安全:Zonal架构对网络安全防护方案
区域控制器的网络安全:车载以太网通讯加密防护技术
区域控制器的网络安全:ZCU网络安全HSM加解密应用
区域控制器的网络安全:英飞凌Zonal架构网络解决方案
4.2.6 车身(区)域主控MCU
MCU分类
Zonal架构下区域控制器对MCU的需求
车身/区域控制器MCU产品总结(1)
车身/区域控制器MCU产品总结(2)
车身/区域控制器MCU产品总结(3)
...
区域控制器MCU产品(1)
区域控制器MCU产品(2)
区域控制器MCU产品(3)
...
区域控MCU应用案例(1)
区域控MCU应用案例(2)
区域控MCU应用案例(3)
...
区域控制器进行主控芯片MCU选型应注意什么?
车身控制MCU市场国产化替代情况
MCU Less(无独立微控制器)技术(1)
MCU Less(无独立微控制器)技术(2)
4.3 车身(区)域控通信方案
4.3.1 车身(区)域总体通信架构
车内通信总线技术对比
Zonal架构下的通信需求(1):主干通信
Zonal架构下的通信需求(2):局部低速应用
Zonal架构下的通信需求(3):高速视频传输
Zonal架构下ZCU的车载通信网络搭建(1)
Zonal架构下ZCU的车载通信网络搭建(2):ZCU与区域内的ECU通信
Zonal架构下ZCU的车载通信网络搭建(3):ZCU与区域内的传感器通信
...
Zonal架构下区域控制器的网络通信拓扑(1)
Zonal架构下区域控制器的网络通信拓扑(2)
Zonal架构下区域控制器的网络通信拓扑(3)
4.3.2 主干网络-车载高速以太网(10G/2.5G/1G/100M)
车载以太网分类
车载以太网物理层标准
车载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协议
车载以太网网络层协议
车载以太网应用层协议
车载以太网通信芯片产品总结
车载以太网通信芯片(1)
车载以太网通信芯片(2)
车载以太网通信芯片(3)
2.5G以太环网优势
2.5G以太环网与千兆网的成本对比
2.5G以太环网产品方案(1)
2.5G以太环网产品方案(2)
2.5G以太环网产品方案(3)
4.3.3 低速网络-10BASE-T1S和CAN-XL应用
区域控制器通信芯片产品总结(2)
10BASE-T1S车载以太网
10BASE-T1S车载以太网的应用场景
三种典型的10M以太网物理层配置
10BASE-T1S车载以太网特点(1)
10BASE-T1S车载以太网特点(2)
10BASE-T1S车载以太网特点(3)
10BASE-T1S应用方案(1)
10BASE-T1S应用方案(2)
10BASE-T1S应用方案(3)
10M车载以太网芯片厂商及产品列表
10M车载以太网芯片产品(1)
10M车载以太网芯片产品(2)
10M车载以太网芯片产品(3)
CAN XL
CAN XL的典型应用场景:毫米波雷达
CAN XL收发器:博世 NT156
沃尔沃收获CAN XL专利
CAN XL与10Base-T1S的参数对比
4.3.4 低速网络-CAN/CAN-FD/LIN及国产化芯片应用
CAN/LIN收发器在汽车上的应用场景
汽车CAN/LIN SBC芯片
国外CAN/CAN FD/LIN接口芯片供应商列表及产品选型(1)
国外CAN/CAN FD/LIN接口芯片供应商列表及产品选型(2)
国内CAN/CAN FD/LIN接口芯片供应商列表及产品选型(3)
...
CAN SBC芯片产品(1)
CAN SBC芯片产品(2)
CAN收发器应用方案
4.3.5 信号处理-串行器/解串器(SerDes)
SERDES芯片
SerDes芯片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需求
车载SerDes典型应用场景的带宽需求(1)
车载SerDes典型应用场景的带宽需求(2)
车载SerDes典型应用场景的带宽需求
车载SerDes传感器端集成方案(1)
车载SerDes传感器端集成方案(2)
车载SerDes传感器端集成方案(3)
...
车载SerDes显示器端集成方案(1)
车载SerDes显示器端集成方案(2)
车载SerDes显示器端集成方案(3)
汽车SerDes公有协议分类
汽车SerDes公有协议:MIPI A-PHY协议(1)
汽车SerDes公有协议:MIPI A-PHY协议(2)
汽车SerDes公有协议:MIPI A-PHY协议产品:矽力杰 MIPI A-PHY 车载 SerDes
汽车SerDes公有协议:ASA 2.0(1)
汽车SerDes公有协议:ASA 2.0(2)
汽车SerDes公有协议:HSMT协议(1)
汽车SerDes公有协议:HSMT协议(2)
汽车SerDes公有协议:HSMT协议产品总结(1)
汽车SerDes公有协议:HSMT协议产品总结(2)
汽车SerDes公有协议:HSMT产品:瑞发科HSMT标准车载SerDes解决方案(1)
汽车SerDes公有协议:HSMT产品:瑞发科HSMT标准车载SerDes解决方案(2)
汽车SerDes公有协议:HSMT产品:瑞发科HSMT标准车载SerDes解决方案:NS6238(3)
汽车SerDes公有协议:HSMT产品:首传微电子MIPI A-PHY和HSMT双协议标准的车载SerDes
汽车SerDes公有协议: HSMT产品:纳芯微HSMT标准车载SerDes解决方案
汽车SerDes私有协议分类(1)
汽车SerDes私有协议分类(2)
汽车SerDes私有协议:TI FPD-Link
汽车SerDes私有协议:FPD Link技术特点
汽车SerDes私有协议:FPD-Link主流应用技术及产品:FPD-LINK III
汽车SerDes私有协议:FPD-Link部分产品列表
汽车SerDes私有协议:ADI GMSL
汽车SerDes私有协议:GMSL在汽车产品中的应用
汽车SerDes私有协议:GMSL-SerDes芯片产品(1)
汽车SerDes私有协议:GMSL-SerDes芯片产品(2)
汽车SerDes私有协议:Inova APIX
汽车SerDes私有协议:APIX-SerDes芯片产品列表
汽车SerDes私有协议:APIX3-SerDes芯片产品
汽车SerDes私有协议:慷智DHL协议
汽车SerDes私有协议:AHDL-SerDes芯片产品列表
各类型10G+车载SerDes芯片芯片产品总结
4.4 车身(区)域电源方案
4.4.1 E-fuse低压智能配电方案
区域控制器配电与智能电源管理
区域控制器基于半导体器件的配电方案(1)
区域控制器基于半导体器件的配电方案(2)
区域控制器基于半导体器件的配电方案(3):大电流配电方案:驱动芯片+ MOSFET分立方案
区域控制器:智能配电技术优势
区域控制器智能配电:e-Fuse
区域控制器中PNC与E-FUSE结合的设计(1)
区域控制器中PNC与E-FUSE结合的设计(2)
区域控制器中PNC与E-FUSE结合的设计(3)
区域控制器中PNC与E-FUSE结合的设计(4)
智能配电方案:金脉电子“1+1+N”架构配电方案
智能配电方案:经纬恒润区域控制器ZCU集成配电
智能配电方案:联合电子ZCU(1)
智能配电方案:联合电子ZCU(2)
智能配电方案:联合电子ZCU(3)
智能配电方案:小米汽车 “智能高边 + eFuse”
智能配电方案:特斯拉智能配电
智能配电方案:小鹏前舱保险丝盒
4.4.2 下一代48V低压供电网络
现阶段12V供电系统:主要汽车控制器硬件供电方案(1)
现阶段12V供电系统:主要汽车控制器硬件供电方案(2)
............
现阶段12V供电系统:主要汽车控制器硬件供电方案(6)
下一代48V供电系统:特斯拉在ECU中设计变电模块,以适配48V低压架构
下一代48V供电系统:特斯拉计划重新设计全部ECU 彻底取消12V电源
下一代48V供电系统:48V供电系统演进路线
下一代48V供电系统:48V/12V 架构设计(1)
下一代48V供电系统:48V/12V 架构设计(2)
下一代48V供电系统:48V低压配电的发展路径
48V区域控制器:向48V电气架构的迁移的关键枢纽(1)
48V区域控制器:向48V电气架构的迁移的关键枢纽(2)
48V区域控制器: Zonal控制器简化向48V电气系统架构的转变
48V区域控制器:特斯拉采用48V E-fuse的Zonal控制器(1)
48V区域控制器:特斯拉采用48V E-fuse的Zonal控制器(2)
48V区域控制器:特斯拉采用48V E-fuse的Zonal控制器(3)
48V区域控制器:主要供应商及技术应用
48V区域控制器:主要供应商及技术应用
4.4.3 高/低边驱动芯片-HSD芯片
HSD芯片产品总结(1)
HSD芯片产品总结(2)
HSD芯片产品总结(3)
车身域控中用HSD芯片替代继电器与保险丝
车身域控HSD芯片应用案例(1)
车身域控HSD芯片应用案例(2)
如何使用HSD驱动车灯?(1)
如何使用HSD驱动车灯?(2)
如何使用HSD驱动车灯?(3)
安森美SmartFET
E-FUSE产品(1)
E-FUSE产品(2)
车身控制模块MOSFET产品总结(1)
车身控制模块MOSFET产品总结(2)
4.4.4 高/低边驱动芯片-LSD芯片
低边驱动芯片(1)
低边驱动芯片(2)
低边驱动芯片产品(1)
低边驱动芯片产品(2)
4.4.5 电机驱动芯片
多路预驱芯片
多路预驱芯片产品(1)
多路预驱芯片产品(2)
双极性步进电机驱动芯片
双极性步进电机驱动芯片产品(1)
双极性步进电机驱动芯片产品(2)
半桥驱动芯片(1)
半桥驱动芯片(2)
半桥驱动芯片产品(1)
半桥驱动芯片产品(2)
H桥驱动芯片(1)
H桥驱动芯片(2)
H桥驱动芯片产品(1)
H桥驱动芯片产品(2)
4.5 智能配电盒市场及解决方案
集成BCM功能的智能配电盒产品总结
集成BCM的智能配电盒方案(1)
集成BCM的智能配电盒方案(2)
集成BCM的智能配电盒方案(3)
智能配电盒与部分BCM功能集成
大规模量产后智能配电盒的成本分析
05 中国区域控制器方案厂商研究
5.1 华为
华为区域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华为区域控制器VIU:集成网关
华为区域控制器VIU:左/右域VIU
5.2 均胜电子
均胜电子区域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均胜电子中央计算单元nCCU
均胜电子nZone系列区域控制器
5.3 和而泰
和而泰区域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和而泰右域控制器ZCU
5.4 经纬恒润
经纬恒润产品布局
经纬恒润区域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经纬恒润物理区域控制单元ZCU(1)
经纬恒润物理区域控制单元ZCU(2)
经纬恒润车身域控制器BDCU
经纬恒润商用车车身域控制器
5.5 铁将军
铁将军产品布局
铁将军区域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铁将军车身区域控制器ZCU&VIU
铁将军车身域控制器BDC
铁将军集成式车身控制器(iBCM/BCM)
5.6 埃泰克
埃泰克区域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埃泰克中央核心域控VCC:三域(车身域+座舱域+ADAS域)融合
埃泰克左右IO核心域控VIU
埃泰克车身域控制器BDC
5.7 金脉电子
金脉电子区域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金脉电子区域控制器ZCU
金脉电子四区域的架构方案设计
5.8 领世科技
领世科技产品布局
领世科技区域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领世科技车身域中央控制器CCU
5.9 德赛西威
德赛西威多域融合解决方案架构基座——EEA4.0车路云一体化架构
德赛西威与芯驰科技将联合开发整车区域控制器(ZCU)
06 国外区域控制器方案厂商研究
6.1 瑞萨电子
瑞萨电子区域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瑞萨电子汽车域控制器(AADC)
瑞萨电子汽车MCU产品路线图
瑞萨第五代R-Car家族的设计路线图
瑞萨电子区域控制器MCU(1)
瑞萨电子区域控制器MCU(2)
瑞萨电子区域控制器MCU(3)
...
瑞萨电子助力中科创达轻量级ZCU虚拟化平台
6.2 安波福
安波福产品布局
安波福区域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安波福车辆中央控制器CVC
安波福区域控制器PDC
安波福区域控制器PDC的配置方案
6.3 马瑞利
马瑞利区域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马瑞利ProZone区域控制单元
马瑞利区域控制器ZCU
6.4 大陆集团
大陆集团区域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大陆集团区域控制器
大陆集团跨域车辆控制高性能计算单元
大陆集团车身高性能计算单元
大陆面向车身域和执行器推出的“软件功能及产品” 解决方案
6.5 联合电子
联合电子产品布局
联合电子区域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联合电子区域控制器ZECU(1):主要功能配置
联合电子区域控制器ZECU(2):硬件支持
联合电子区域控制器ZECU(3):供电设计
联合电子区域控制器ZECU(4):智能配电应用
联合电子整车计算平台VCP
联合电子车身域控制器BDU8.1
联合电子USP软件开发平台(1)
联合电子USP软件开发平台(2)
联合电子USP软件开发平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