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企业移动商务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影响其普遍推广的因素还很多,包括很多非技术因素,诸如IT厂商与电信运营商的协作、对现有IT资源的利用、安全性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并不能简单地依靠IT厂商,还需要“价值链”上各种角色之间的相互协作。
难题1:缺乏电信运营商的支持
Sybase公司移动商务技术经理马晓超认为,移动商务的发展离不开两方面的支持:网络和终端设备,两者缺一不可。目前国内的情况是,语音通信是电信运营商熟悉的领域,也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虽然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电信运营商也加紧开拓新的数据通信业务,但出发点仍然是语音通信的延续,诸如短信、游戏、多媒体短消息等,关注的重点是个人消费者而不是企业的移动应用。
清华思路公司副总经理郭强先生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电信运营过去一直是垄断的,虽然现在已经开始有竞争,但还远远不够。再加上电信运营企业缺少了解企业移动商务应用技术和市场的人才,因而使他们不屑于化大力气开拓企业市场。例如,短信是目前发展非常迅速的一种移动数据业务,其原因是它非常简单和方便,很容易被个人用户认可,而且移动运营商发展短信业务的投入也不大,技术要求不高,仅通过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就能吸引大批客户。相比之下,建立公共的移动平台,支持企业移动商务应用就复杂得多了。解决这一问题,最关键的是需要像Sybase这类提供移动应用技术平台的IT厂商与电信运营商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拓企业移动商务应用市场。
 |
 |
 |
 |
北京盖王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明 |
北京纪峰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少炯 |
杭州新中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 陆刚 |
北京水清木华科技有取公司总经理 余杰 |
一个成功的例子是台湾省中华电信公司。在2000年,台湾省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达1710万,语音服务收入已接近饱和,移动数据收入成为未来移动电话业务收入的主要成长空间。针对这一状况,台湾中华电信公司利用Sybase公司的移动应用技术平台,建立了“移动商务增值平台”(如图所示)。企业在建立移动商务应用时,只需要把应用直接与该平台相连,就能够获得相应的移动数据服务。这是一种“多赢”模式,对ISV来说,简化了企业移动商务应用方案的开发,同时也使企业更容易采纳移动商务系统;对电信运营商来说,可以通过收取配置费、月租费、通信费和计次使用费获得丰厚的收入;对终端设备商来说,应用广泛了,设备的销量自然就大了,利润也就跟着来了。
难题2:高端专业移动终端缺乏
移动应用的终端设备很多,包括PDA、手机、智能手持设备等,它们正在日渐成为企业移动应用的主要前端设备。根据功能和应用领域分类,它们可以被归为三类:普通掌上电脑、高端专业掌上电脑和智能手机。
在这里,普通掌上电脑是指以个人信息管理为主要功能的手持设备,代表产品包括商务通短信王、名人智能王、快译通V88、联想天玑A68等。高端专业掌上电脑是指具备丰富的软件支持和配件支持,具备较强的存储、运算、扩展、网络通信能力,适合于多媒体应用、行业应用、专业应用等领域。典型的产品有Pocket PC系列随身电脑、Palm系列掌上电脑等。而智能手机主要是指融合了手机通话功能和掌上电脑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的复合电子产品,如摩托罗拉388、Nokia 9210、快译通E938、多普达Pocket PC手机等。
目前在国内市场上,普通掌上电脑的市场很大,产品种类繁多,但它的稳定性、抗摔打能力以及提供的功能都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移动商务应用的需求。实际上,专业高端移动电脑是一个大市场,应该引起国内相关企业的关注。
难题3:运行费用高昂
移动商务应用与传统商务应用不同,除开发和维护费用之外,每天还有运行费用。每一次连接、每一次数据传送,都需要向电信运营商缴纳费用,因此企业在系统建立之初,需要充分考虑应用的实际需求,决定选择哪种连接方式。
除以上难题外,数据传送的安全问题、移动应用与现有企业应用的集成等问题都需要考虑。与会代表认为,企业移动商务应用是企业应用的必然发展趋势,但真正得到普遍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