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计算机世界报》:OLED希望几许?
摘要:
   

《计算机世界报》:采访水清木华研究中心高级咨询师周彦武

  在OLED高达144%的增长速度背后,是这些厂商的盈利状况并不像外界想象得那么好。水清木华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周彦武表示,台湾省的悠景和铼宝已经做到全球前五名,但是从投产到如今从来没有营利,不管出货量有多大。根据铼宝公开的数据,2005年上半年亏损为台币3.16亿元。

  周彦武说,“如果LCD是卖12美元,OLED肯定要和它差不多的价钱才能卖出去,实际上它的成本20美元都不止。”信利电子有限公司OLED部门负责人苏初榜坦言,他们自己也处在亏损中,但具体数字不便透露。“基本每家都是这样,只是亏损的比例有所不同而已。”

  … …

  周彦武分析说,厂家的一个心态就是,“在这个市场上我不缺席,一旦哪一天技术有突破了,市场发展起来了,我能立马上生产线赚钱。”至于亏损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周彦武表示,如果五到十年的话谁都会撑不住了,很可能再过两三年,这个局面能够好起来。


   

《计算机世界报》:采访水清木华研究中心高级咨询师周彦武

  在OLED高达144%的增长速度背后,是这些厂商的盈利状况并不像外界想象得那么好。水清木华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周彦武表示,台湾省的悠景和铼宝已经做到全球前五名,但是从投产到如今从来没有营利,不管出货量有多大。根据铼宝公开的数据,2005年上半年亏损为台币3.16亿元。

  周彦武说,“如果LCD是卖12美元,OLED肯定要和它差不多的价钱才能卖出去,实际上它的成本20美元都不止。”信利电子有限公司OLED部门负责人苏初榜坦言,他们自己也处在亏损中,但具体数字不便透露。“基本每家都是这样,只是亏损的比例有所不同而已。”

  … …

  周彦武分析说,厂家的一个心态就是,“在这个市场上我不缺席,一旦哪一天技术有突破了,市场发展起来了,我能立马上生产线赚钱。”至于亏损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周彦武表示,如果五到十年的话谁都会撑不住了,很可能再过两三年,这个局面能够好起来。

  … …
 


OLED希望几许?
----------------------------------------------------------------------------------
计算机世界报 2006年01月09日 第02期 A14、A15、A16 记者 陈淑娟


  2002年10月,我国正式启动了国家863计划高清晰度平板显示技术专项,OLED技术与等离子显示技术(PDP)、场致发射显示技术(FED)并列为三大技术方向。中科院院士曹镛说,PDP技术已经基本成熟,FED技术搞得较好的就是佳能和东芝联合推出的SED面板。

  “剩下唯一有可能实现我国在显示领域自主技术突破的,就是OLED。它是一项长远的显示技术。”

  2005年11月6日,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的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大规模生产线在江苏昆山举行奠基仪式,这是中国内地第一条OLED大规模生产线。虽然维信诺从2003年就开始在自己的OLED中试生产线上进行小批量的单色产品生产,前述事件仍被看做是我国OLED产业化征途上的一个里程碑。

  之前,2000年前后,OLED显示技术进入了人们视线。目前全球有160多家企业进行相关研发,从2000年到现在,其出货量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75%。根据Display Search最新的统计数据,2005年第三季全球OLED出货量为1670万片,产值达到1.30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4%。

  显示屏与芯片、电池一道被国外列为信息产业的三大关键元器件,然而在目前大行其道的液晶和等离子面板产品中,由于起步晚,我国几乎没有自己的技术。而OLED刚刚起步,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在OLED全球产业逐渐成长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产业化情况如何?这个产业的发展又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呢?

无需背光源的OLED

由于没有真空腔,没有液态成份,机械性能好、抗震动性强,故使用塑料、聚酯薄膜或胶片作为基板就可以实现软屏显示。如果柔性大尺寸OLED显示技术成为现实,就能产生像画卷一样可以卷起来轻松携带的超大尺寸电视机,用户还可以轻松地把电视贴在任何一面墙上。

  OLED的历史并不长,1979年柯达公司的邓青云无意中发现了具有发光特性的有机材料,直到1987年柯达公司才首次宣布小分子OLED器件的双层结构,确立了OLED现在的雏形。1997年日本先锋电子推出了世界第一个商品化的OLED产品——汽车音响显示屏。2005年,美国CNN将OLED技术与个人电脑、因特网、移动手机、无线网络等25项创新技术一道列为25年来改变人类生活最具影响力的技术。

  OLED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自发光,不需要背光源,这使得显示器可以做得更薄更轻,也为实现柔性显示奠定了基础。由于没有真空腔,没有液态成份,机械性能好、抗震动性强,故使用塑料、聚酯薄膜或胶片作为基板就可以实现软屏显示。如果柔性大尺寸OLED显示技术成为现实,就能产生像画卷一样可以卷起来轻松携带的超大尺寸电视机,用户还可以轻松地把电视贴在任何一面墙上。

  它具有宽视角特性,上下、左右的视角宽度超过170度。OLED的响应时间为微秒级,是普通液晶显示器响应时间的1/1000,适合于播放动态图像,没有拖尾现象。它还能适应从零下40度到零上80度的温度,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正因为这些优势,OLED才被称为理想的显示技术。

  根据使用有机功能材料的不同,OLED器件可以分为两大类:小分子器件和高分子器件。小分子OLED从1987年就开始发展,基础专利掌握在美国柯达公司手中,目前技术已经达到商业化生产水平;高分子OLED又被称为PLED,其发展始于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掌握着核心基础专利,但是目前该技术尚未成熟。

  根据驱动方式的不同,OLED器件可以分为被动驱动型(PM)和主动驱动型(AM)两种。目前,小分子OLED 以及被动式仍为OLED出货的主流;在整体OLED市场上,被动型产品占到了出货总量的97%。

  尽管欧美掌握着基础专利,但是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国家和地区却集中在东亚,主要是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省。根据产值排名,2005年第三季OLED前五大生产厂商为三星SDI、铼宝、先锋,悠景与TDK,其中铼宝和悠景是中国台湾省的企业。

  创新科技在其新产品中使用了OLED屏,据公关人员介绍说,MP3上使用这种屏幕已经成为市场潮流的一部分。虽然在价格上并没有显示出特别的竞争力,“在同样显示分辨率的情况下,OLED的亮度更好,即使在不同光线环境下,也都比较明亮。”

  Display Search 表示,OLED已经逐渐在中小尺寸面板应用领域与LCD有所竞争,尤其是手机屏幕市场、MP3播放机市场、汽车内仪表板市场等。据相关资料显示,OLED显示屏需要86道加工工序,而LCD屏则需要200多道工序,在成本决定生命力的未来大屏幕显示领域,这无疑增加了OLED竞争的砝码。

亏本也要上

“在这个市场上我不缺席,一旦哪一天技术有突破了,市场发展起来了,我能立马上生产线赚钱。”至于亏损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周彦武表示,如果五到十年的话谁都会撑不住了,很可能再过两三年,这个局面能够好起来。

  在OLED高达144%的增长速度背后,是这些厂商的盈利状况并不像外界想象得那么好。水清木华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周彦武表示,台湾省的悠景和铼宝已经做到全球前五名,但是从投产到如今从来没有营利,不管出货量有多大。根据铼宝公开的数据,2005年上半年亏损为台币3.16亿元。

  周彦武说,“如果LCD是卖12美元,OLED肯定要和它差不多的价钱才能卖出去,实际上它的成本20美元都不止。”信利电子有限公司OLED部门负责人苏初榜坦言,他们自己也处在亏损中,但具体数字不便透露。“基本每家都是这样,只是亏损的比例有所不同而已。”

  信利目前还只是在两条中试线上进行小批量生产,虽然有每月10万片的产能,但是订单主要来自国内,数量也并不太大,实际产能达不到这么多。“对信利而言,降价出售产品的需求并不十分迫切。像铼宝这样的企业就不同了,它们都是量产线,东西必须要卖出去,必须要把产能维护起来,即使价格低点也要卖。”苏初榜表示。

  在内地,维信诺是唯一一家上了OLED大规模生产线的企业,尽管它才刚奠基。公司副总裁万博泉对媒体表示,OLED产业化发展规划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建设两条中小尺寸OLED生产线,2005年至2006年建设第一条OLED大规模生产线;2008年前后再建设第二条生产线。总投资7.5亿元,两条生产线产能开出后,年产中小尺寸OLED组件约达2000万件。

  第二阶段,2008年后,根据市场和技术的发展情况,投资建设1条大尺寸OLED生产线,产品拓展至10英寸以上的全彩显示器。

  对于这项投资,中科院化学所的一位研究员表示,大家心知肚明,甚至项目投资人也很明白,这个是肯定要亏本的,但是还是要上,“有国家在背后支持着呢”。

  “调查机构原来预测OLED大规模量产是在2005、2006年,实际上业内人士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这个预测太乐观了。现在看来,没有那么快,产业化的高峰大概在2007、2008年左右,甚至2010年。”苏初榜表示。

  一方面,成本太高,与LCD相比,最高大概贵50%~60%。从设备上看,生产设备主要都是从日本、韩国购买,这些生产设备使用的还是传统的器件结构,与OLED所需要的器件结构差别较大,产品性能很难有提高。从材料上来看,国内的有机材料基本空白,国外的有机材料也不能完全达到客户的要求。

  这些都影响到了良品率,目前单色和七色的良品率平均大概70%~80%,全彩色的良品率更低,还不到50%。苏初榜认为,良品率不高,是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呈现出低迷态势。前两年为了在高成本的情况下与LCD抢夺市场份额,OLED降价很多,今年降价的势头小了很多。“OLED显示屏主要应用在MP3和手机上,而这些产品现在都在拼价格,如果还使用OLED屏,成本就太高了。”苏初榜说。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从2003年7月就开始中试生产的信利,原本打算今年上量产线的,现在也推迟到了2006年再考虑要不要上量产线。而根据维信诺的规划,第一条量产线落成并经过调试后,最顺利也要到2006年底才能开始生产。

  尽管当下利润状况并不太好,但是这些厂商还在坚持中,放出消息说要进军OLED的厂商也为数不少。

  不过,这些OLED厂商无一例外都有着相当显赫的集团背景。三星位列全球手机生产厂商的前三位,东北先锋是做汽车电子的,LG电子也有手机产品,就算没有其他购买者,集团系统内部的消化能力也很强。信利半导体本身在手机显示模块上有很强实力,在国内LCD手机屏上占有很大份额,公司OLED的研发就是以LCD的收入为支撑的。

  周彦武分析说,厂家的一个心态就是,“在这个市场上我不缺席,一旦哪一天技术有突破了,市场发展起来了,我能立马上生产线赚钱。”至于亏损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周彦武表示,如果五到十年的话谁都会撑不住了,很可能再过两三年,这个局面能够好起来。

暗流涌动

五粮液有四条标准来考察集团多元化介入的领域,即没有掌握前沿核心技术的不介入;没有足够的资金、靠贷款替银行打工的不介入;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不介入;5年内进不到行业前三名、10年内做不到龙头老大的不介入。五粮液对OLED的信心可见一斑。

  今年9月Sony集团发表2005~2007财年中长期公司战略,在加强技术开发条目下,明确表示出重点所在,“我们将关注OLED显示器,我们将成立显示设备开发集团,该集团直接向电子业务CEO汇报,目标是进一步加快开发进程,并把它当做增强区别化竞争力的领域。”

  11月底,Sony集团与出光兴产株式会社签署了关于双方联合开发OLED发光材料的备忘录,达成了OLED相关专利权互用协议,包括材料专利和成分专利。Sony希望通过新一代发光材料的研制,促成基于OLED技术的各种产品的提前发布。

  据Sony公司公关人员康建介绍,从2004年9月开始,Sony生产的OLED面板被用于制造其PDA产品。但是随着去年SONY不再做PDA产品后,就没有OLED的生产和应用了。今年6月,Sony向它与日本丰田合资的ST-LCD公司再次投资7660万美元,以加速OLED显示器的生产,并声称明年春天开始大量生产OLED板。

  与国外企业的积极参与相似,国内的企业也不愿错过OLED的浪潮。2004年8月,TCL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主要致力于TFT-LCD、STN-LCD和OLED 显示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据研发总监介绍,OLED项目从去年一月份开始筹备,目前还是在中试线上进行研发,主要进行基于应用的工艺和制程方面的研发,已经有彩色样品出来。

  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刘云圻表示,化学所在OLED上已经有几十项专利,国内显示方面的大小厂商基本都和他们联系过,希望用他们的专利生产。刘云圻说,国内几乎有点名气的显示厂商都做出样品来了。

  不仅传统的显示企业要分一杯羹,在OLED方面活跃的还有传统企业的身影,五粮液就是其中之一。2004年4月,董事长王国春对媒体表示,如果说IT产业中还有最后一块蛋糕可以切分的话,那就是显示器市场。而五粮液想做的,就是OLED。

  五粮液有四条标准来考察集团多元化介入的领域,即没有掌握前沿核心技术的不介入;没有足够的资金、靠贷款替银行打工的不介入;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不介入;5年内进不到行业前三名、10年内做不到龙头老大的不介入。五粮液对OLED的信心可见一斑。

  盈泰光电就是五粮液投资的显示器生产公司,公司一位技术人员介绍说,两条生产线已经上马大半年了,目前处于调试阶段,根据进度大概明年4月生产。据介绍,这两条线是实验线,产能还无法预计,但是如果联系好客户,有需求,应该能大量出。

  至于更具体的问题,这些公司都不予回答,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厂商暗自较劲的竞争局面。苏初榜说,“在OLED上大家都比较保守,厂商之间很少就进展到什么程度、是否盈利等方面进行信息沟通,所以别的厂商已经走到哪一步了我们也不是很清楚。”

  国内在做OLED的企业包括上海航天上大欧德公司,深圳先科集团等。2004年10月份,有新闻显示,韩国Elicatech公司访问成都,意在寻找理想合作伙伴,共同经营OLED手机显示屏技术,成都普天是合作伙伴的考察对象之一。

  一年多过去后,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上OLED的条件还不具备,现在还只是一个项目组,面临着钱和技术的问题。他表示,普天集团自己有资金,但还在考虑其他更多资金的来源。“技术尤其是量产技术十分关键,它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即使维信诺也只有中试生产的经验,而不具备量产技术,我们也在等待技术的完善。”

  对那些想进入OLED产业的企业来说,首先一定要有资金储备,有一个强大集团作后盾。信利2003年获得了广东省的项目,2004年拿到了国家863计划二期项目的资金,但他们最主要的资金还是来自信利集团。“从国家获取的经费,做一些产品研发还可以,但如果目标是大规模生产,就一定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苏初榜说。

艰难的“大尺寸”之路

小分子与大分子的差别主要是生产制程不同。小分子采用真空蒸镀技术,让发光材料蒸发后在底板上形成膜状附上去,这种传统真空加工设备限制了屏幕尺寸做大。大分子有可能做大尺寸的屏幕,但生产大屏幕的设备基本没有,发展也并不顺利。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OLED产品就是被动型、小分子的。2002年前后,就有不少厂家和专家称,主动型产品将占很大的比例,但到目前为止,据Display search的报告,全球三季度AM-OLED的出货比例仅为3%,出货量小于5万,他们还预测,未来5年里OLED最主要的应用还是手机等小尺寸屏幕。

  小分子与大分子的差别主要是生产制程不同。小分子采用真空蒸镀技术,让发光材料蒸发后在底板上形成膜状附上去,这种传统真空加工设备限制了屏幕尺寸做大。大分子有可能做大尺寸的屏幕,但生产大屏幕的设备基本没有,发展也并不顺利。

  今年6月,三星公司推出一款40英寸的应用了OLED面板的彩电样品。曹镛说,虽然市场上也不断有大尺寸屏幕的消息传来,但是这些都是实验型的产品,做出样品来比较容易,但要真正实现商业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华南理工大学从1994年就开始做高分子发光显示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彭俊彪教授表示,从近两年看,高分子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去年5月爱普生展示了40英寸OLED显示屏的研发模型,不过它是由4块20英寸屏拼接而成的,距离真正的大尺寸屏还有一定距离。在材料上,以前蓝光材料只有几千小时的寿命,现在也突破了10万小时。

  但是大分子从产业角度来看,进度不大,主要还是技术问题。喷墨打印设备和技术需要改进,发光材料溶液的配置控制不是很好,对喷出点的像素大小、形成薄膜的均匀度都有影响。爱普生认为,在大尺寸OLED显示屏上,使用大分子材料加上喷墨打印工艺是最合理、最有效率的方式。通过改进加工过程和显示结构,以及开发新材料,爱普生计划在2007年推出40英寸OLED电视。

  从被动型OLED到主动型的,需要两方面的技术——OLED技术和TFT技术。周彦武分析说,要做成主动型,就需要用晶体管来控制整个电流的变化,需要一层电薄膜,就必须用玻璃机板,这样工艺就与TFT-LCD基本类似。而TFT技术大多都掌握在LCD厂家手里,它们本身也不愿意发展OLED,让自己左右手互搏,这也阻碍了主动型OLED的发展。

  目前铼宝、悠景、统宝光电、友达等厂商积极向主动型OLED生产过渡。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可以做,却并不表示可以赚钱,而且尺寸越大良品率越低。不久前,日本先锋公司关闭了制造主动型OLED 面板的合资企业ELDis公司,减少了等离子面板产能,削减了600名员工,计划转向被动型OLED 面板的生产,本财年的利润损失预计达到7.19亿美元。

  另一大技术方向FED,今年也有新进展。据悉,佳能和东芝合资成立的SED公司,从2005年8月起开始小批量生产55英寸SED产品,并首先在日本投放。东芝还计划在2006财年内上市40英寸型SED电视。SED面板的影像表现性能优于PDP和液晶等其他超薄面板,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我们能做什么?

到2005年7月底,国内已申请并公开的OLED相关专利达175项。苏初榜指出,专利数字并不代表太多。柯达拥有小分子OLED的基本专利,这是企业进行生产不能绕过的一道关,企业必须向其支付400万美元的专利使用费。而我国目前取得的专利都比较边缘,不是其他企业非用不可的核心专利。但是这项技术本身并不成熟,还有很多方面可以突破,抓住产业机会就十分重要。

  OLED刚刚起步,应用的范围并不很广,目前90%以上的OLED屏都是用在MP3、手机副屏和汽车电子上。2005年三季度OLED在工业用仪器设备的面板市场比上一季增加93%,表现出新应用的开拓。周彦武说,现在我们已有的应用,OLED也都能够实现。可以预见,这将是一个广阔的市场。

  中国是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生产的大国,各种视听设备、数码产品和移动通信终端大多在中国生产,全球30%以上的手机、MP3等消费电子产品在中国生产,这些企业对OLED需求将会构成中国OLED的庞大市场。

  OLED也存在很大的降价空间,而这个空间主要来自于未来生产工艺的成熟和良品率的上升,根本上要依赖于有机材料的研发、生产技术的成熟。性能优良,成本又低,势必会加强OLED的竞争力。

  周彦武表示,中国OLED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离规模化生产还有一段距离。从产业链来看,我国很不完善,上游竞争力不强。生产设备主要控制在韩国、日本手里,像信利购买的就是韩国的设备。原材料方面,彭俊彪说,“不完全是从国外购买,我国也能提供一部分”。

  在OLED及PLED的技术中,最重要的工艺就是发光材料效率及产品寿命的掌控,因此OLED产业链中,关键就在上游材料供应厂商,这些厂商切入OLED、PLED显示器的门槛就比较低,如日本出光兴业等。如果我国拥有了某些核心专利,就可以在跟国外的谈判中用做专利交换,或者向使用的企业收取专利费。

  到2005年7月底,国内已申请并公开的OLED相关专利达175项。苏初榜指出,专利数字并不代表太多。柯达拥有小分子OLED的基本专利,这是企业进行生产不能绕过的一道关,企业必须向其支付400万美元的专利使用费。而我国目前取得的专利都比较边缘,不是其他企业非用不可的核心专利。

  但是这项技术本身并不成熟,还有很多方面可以突破,抓住产业机会就十分重要。刘云圻认为,我国一定要加强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基础科学短时间是带不来效益的,但是基础科学决定着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后劲。如果不做好基础科学的研究,我们就只能做产业链最低端的东西,因为上游的东西你做不出来。”

  此外,周彦武认为,仅靠维信诺一家就想突破OLED不太可能,“就算一家投钱再多,如果配套设施跟不上,等于搞一个拼凑型的,什么东西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做出来的成本比国外还高,质量又不如国外的,那还不如不做呢。”他说,如果京东方和上广电这样具有LCD基础的厂商与维信诺配合,突破的可能性会更大。

  具体到操作层面,周彦武认为,国家应该对民营资本放开,提高投资的效率。“这种商业性质的技术,必须需要民营公司来突破。现在民营资本不愿意做这个东西,是因为民营资本上市、贷款都很困难,没有一个好的融资渠道。”他认为,民营资本能够更脚踏实地地做些实事。

  彭俊彪表示,在TFT的发展过程中,很有可能派生出OLED技术,而我国目前在TFT技术上也有布局,“显示领域的产值如此庞大,我国70%-80%传统的CRT企业不会退出行业,而显示模块不可能一直进口。综合评估一下,我国上TFT对整个行业也许是一个推动作用,能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

  从整个行业看,OLED还处于技术发展阶段,“如果说液晶处于青壮年,它就还只是一个儿童,不能拿一个青壮年与儿童做比较,儿童需要成长的时间。”彭俊彪认为。而维信诺大规模生产线在昆山奠基,可能是一个导火索,点燃那些有意向但还在观望的企业的投资热情。

原始出处:http://www2.ccw.com.cn/06/0602/a/0602a13_2.asp

2005- 版权所有(c)   北京水清木华研究中心   京ICP备05069564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1902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