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采访我中心:

长期专注于通讯终端市场的研究者,水清木华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余杰认为,智能手机从一定意义上是人的随身助手,能拓展人们的各种感知能力。这些能力有:看(千里眼)、听(顺风耳)、说(拍照摄像等环境转述能力)、读(万卷书)、写(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感觉(温度、湿度等)。从技术上看,它应该融合多媒体传输、文字识别、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处理等功能。

 

《通信世界》: 智能手机预演3G


  毫无疑问,智能手机将是2004年,以及整个“前3G时期”手机市场上的主角。经过几年的市场培育,手机更新换代的时机已经到来,敏感的手机厂商、雄心勃勃的掌上电脑厂商、在黑暗中摸索的PDA厂商都在第一时间感觉到了曙光的来临。在智能手机竞技台上,起步早、研发实力强的国外品牌在数量上仍然居于多数,不过,本土企业这次与竞争对手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从品种、功能、宣传声势上看,本土品牌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尤其是在操作系统,从现在起,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手机恐怕难以受到青睐了。

  一个将会消失的新名词

  当你听到“智能手机”这个词时,你脑子浮现的是什么?

  很大的一种可能是,那是一个有着像PDA那样的大屏幕,带一支电子笔,能打电话又能上网的东西,正如我们在各种广告中、在偶遇的某位商务人士手中、在电影《手机》中看到的那样。

  事实上这种理解是错的,至少是有局限的。而持这种印象的人之多,正好反映了一种概念成型之前的混沌状态。

  不能仅仅从字面上理解智能手机,因为现有的手机也是带有一定智能的,它们能将声音转化为比特,能存储一定量的信息,能计算,能自己设计铃声,等等。智能手机这个称呼的出现,大概源于微软的手机操作系统“smartphone”(聪明手机)。我们只能这样理解,所谓的“智能”是比现有的手机——它的前辈更聪明。智能手机加上了很多新的功能,以目前自称将手机智能发挥到极致的索爱P908为例,它有PDA记事本功能,会拍照,能听音乐、看视频、收邮件、打游戏,能通过蓝牙或记忆棒与其它电子产品无缝连接。与以通话功能为主的传统手机相比,智能手机的确实现了质变。

  长期专注于通讯终端市场的研究者,水清木华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余杰认为,智能手机从一定意义上是人的随身助手,能拓展人们的各种感知能力。这些能力有:看(千里眼)、听(顺风耳)、说(拍照摄像等环境转述能力)、读(万卷书)、写(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感觉(温度、湿度等)。从技术上看,它应该融合多媒体传输、文字识别、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处理等功能。

  40年前,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对媒介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如望远镜是眼的延伸,广播是耳朵的延伸。谁也没有想到,技术发展到今天,一部小小的手机,竟能延伸如此多的感觉器官,而且,恐怕没有其它工具能像手机那样综合如此多的功能。

  具有诸多功能的手持移动终端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据不完全统计,除了智能手机以外,还有“电脑手机”、 “掌上电脑手机”、“PDA手机”、“无线PDA”、“智能手持设备”、“多功能手持机”等称呼。

  传统手机只是拓展人听、说的能力,早期PDA只是拓展人的记忆能力。高速发展的技术将它们远远甩在后面。“3G到来后,现在智能手机的配置都是将来手机最基本的配置。”宇龙通信智能手机事业部总经理徐国祥指着公司刚出品的“酷派688”说。

  彼时,“智能手机”的称呼也许会消亡,而仅仅叫手机。就像人们管电脑只叫电脑,虽然曾经有人将它叫“多媒体电脑”一样。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所说的“智能手机”更确切的称呼应该是“2.5G手机”,而且,现在的“智能手机”还会不断地被以后更智能化的手机取代。事实上,“智能手机”一词仅仅只是在媒体报道、广告词中大行其道,并没有进入世俗运用层面。2月7日,记者在北京西直门一家手机店和一家联通营业厅作随机调查,手机店的营业员似乎并没有听说过,反问“什么是智能手机”,联通营业厅负责卖CDMA1X手机的营业员略为专业一些,但开出的答案并不能让人满意,她认为智能手机就是能手写输入的手机。这或许说明,智能手机的概念对市场来说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消费者只需知道,这是能拍照的,那是能听MP3,这就足够了。

  从现在起,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手机恐怕难以受到青睐了。据统计,日本去年第三季度推出的手机90%具有多媒体功能。当然,并不是非得具有所有新潮的功能,厂家会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喜好作出市场细分,并在手机上加上相应的功能。

  “用行话来说,这叫做有feature的手机。”一位操作系统企业的负责人说。

  前几年谈手机上网时,屏幕小是反对者的一个理由,那么,拥有大屏幕的PDA手机是否会占据今后手机发展的主流呢?现在看来是不太可能的。目前手机细分的趋势已经相当明显,如商务手机、娱乐手机、女性手机等,那种拥有强大处理功能、很笨重的“PDA手机”价格偏高,且主要针对商务人士、行业人士设计,而这部分用户毕竟属于少数。有专业机构预计,在全球范围内,PDA手机最大的市场份额将在10%左右,而且达到这一比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目前这一比例是3%)。受大众消费群体青睐的,是有图像、声音处理功能而屏幕足够大的智能手机,它们才是市场的主流。它们小巧,时尚,并不需要功能很全,只要能将一两个做精就会大受欢迎,用余杰的话说,真正流行的智能手机应该是“简单而强大”的,比如“google手机”,持有这种手机的人可随时随地在网上搜索他想知道的东西,这样,不管走到哪里,他都将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神人”。

  3C融合的最佳表征

  每一次更新换代都是厂商的大机遇,先知先觉者会在混乱的牌局中成为新的庄家。多普达的杨兴平等人就是这样的人。想一想,2003年上半年,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名字?3C融合的趋势在不断制造英雄的同时,也不断为市场制造神话,为生活制造时尚。

  数年前,有企业提出计算(Computing)、通信(Communicate)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CE)之间的融合,尔后,我们经常听到3C的概念。现今一台整合3C功能的电脑,可通吃通信、MP3、DC、DV、手写输入、FAX等与人类优越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功能。而以前的纯家电厂商也纷纷为产品加上数字功能,使其与电脑联网,“数字家庭”初现峥嵘。现在有些产品已经很难说是消费类还是通信类产品。智能手机的出现,不过是这一潮流在通信终端上的体现。

  两股潮流催生了智能手机。其一是手机的智能化,其二是PDA的无线化。它们在2.5G时不期而遇,终于演绎出令人眼花缭乱的风景。对于智能手机,不同背景的人可能从不同的角度予以诠释,或将其当作新一代手机,或将其当作新一代PDA,但时间终将消弥歧见。传统手机随着技术的进步增加功能,本是顺理成章的事,摩托罗拉2002年出品的388堪称最早的智能手机,去年又推出388C,A760,智能化逐步增强的足迹清晰可见。截止到2003年底,全球共推出智能手机83款,约有45款在中国亮相。

  PDA厂家的加入,给市场增加了火爆与异数。PDA,字面意思是“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它实际上是一个电子笔记本和电子辞典,主要提供记事、通讯录、名片交换、行程安排等功能。这个“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时代的宠儿,最终步了呼机的后尘,它们都死于功能单一,不具备“不可替代性”。多年以来,PDA已经淡出时尚,最高峰时曾经有100多家厂商逐鹿,折戟沙场者十有八九,只有少数有实力并能“与技术俱进”者生存下来。现在,新的机会来了。

  PDA厂商进入移动通信终端已经形成一股潮流,如名人、恒基伟业、权智、凯思昊鹏、一指禅等。

  名人是出身于PDA的知名厂商,几年来,该公司走过了“PDA→电子辞典→PDA手机”的路子,2003年推出了基于自主操作系统“汉风”的名人A828手机。最近,公司市场部人士李雪松在一次研讨会上深有感触地说:“名人从设计造型到生产销售,都是自己做,在2003年10月推出第一款智能手机。可以说,名人在2003年走得很辛苦,但我们达到了目的,我们让市场知道了名人及名人的操作系统。2004年我们将会有大规模的促销活动。”恒基伟业、权智与名人走的路基本相似。

  凯思昊鹏(Hopen)原本是中关村一家以开发嵌入式操作系统成名的公司,在业内无人不知,2002年起,该公司看准了移动通信市场的高成长性,下决心转入这一领域,而且昊鹏已经不甘于仅仅做一个操作系统提供商,而开始成为一个移动应用平台的提供商,采用了更开放的策略。去年,采用该公司软件的4款国产智能手机上市,其中有名闻遐迩的联想G900。今年春节刚过,该公司成立了移动通讯事业本部,目前,这一本部的人员数量比例已经达到了整个公司的一半,其目标不言而喻。

  本土企业的优势

  很多企业都认为智能手机业已走过了市场培育阶段,并把2004年看成智能手机的关键一年,甚至有人称之为“智能手机年”。本土企业在这一机遇面前应该作何种打算呢?

  2003年国内一共出现了40多款智能手机产品,国外代表厂商有摩托罗拉、诺基亚、TCL、索尼爱立信、三星,国内则有多普达、中电通信、波导、联想、康佳、熊猫等,操作系统除少数是终端厂商自己开发以外,主要是Symbian,微软smartphone,Linux,Palm,Hopen。在智能手机竞技台上,起步早、研发实力强的国外品牌在数量上仍然居于多数,不过,本土企业这次与竞争对手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从品种、功能、宣传声势上看,本土品牌已经形成了一股新的力量。

  移动通信一直处于迅速发展和变化之中,技术在市场竞争中起关键作用。在2G阶段,由于洋品牌手机占据了技术上的制高点,几乎垄断着高端手机市场,不少国产手机只能走贴牌之路。3C融合趋势将不少有实力的IT企业吸引到了手机制造领域,我们所知的例子有华为、中兴、联想、清华紫光等。它们的加入有望改变国产手机的被动局面。联想是2001的开始涉足移动通信领域的,现已把手机当作自己的核心业务,每年推出的新机型品种成倍增长。该公司的研发部门拥有自己的开发环境,能够直接基于芯片组进行开发,能很快推出新产品,亦能享受高附加值带来的利润。相比之下,以前国产手机厂家大都是从模块级开始开发的,而且是在外方提供的环境下开发,难以提高效率。   智能手机是一个融合了不同技术的载体,单打独斗已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这种趋势之下,国产手机产业果断地走上了“合纵连横”之路。去年,中关村管委会牵头成立了中关村手机产业联盟,成员有联想、国电未来、北大先行科技、凯思昊鹏等园区内16家骨干企业,集成了联想强大的终端产品品牌与研发力量,中星微电子的多媒体芯片技术,北京国电未来的手机技术平台、手机PDA芯片技术,凯思昊鹏软件公司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以及金山的应用软件、清华紫光的手写识别技术、京东方的显示屏技术等等,形成了手机产业技术的纵向生态链,共同孵化中国手机的核心技术。

  目前,我国手机产业在地域分布上初步形成了3个主要产业基地,即以天津和北京构成的北方基地、长江三角洲的华东基地、位于广东的南方基地。

  合作在以融合3C为特征的智能手机时代显得特别有意义。余杰认为,企业应该专注于自己的优势,什么都做,只会自己捆住自己的脚。PDA提供了好的教训,就是制造商尽量不要自己去创造自己的标准,而应该用专业的操作系统平台。PDA能活下来的,除了实力特别强的,剩下的就是操作系统厂商,它很灵活,标准操纵在自己手中。操作系统是很专业的企业才能做的,而且很快,一会是蓝芽,一会是别的什么。“我认为波导、TCL的做法都是有问题的。但TCL迟早要用微软的系统,”余杰说,“摩托罗拉自已很辛苦地开发操作系统,但市场就认那种标准平台。现在它也用Linux,这个路子是对的。”而操作系统厂商也不应奢求做整机,把握住自己的标准和核心技术,能以不变应万变,PDA不用了,手机上能用,手机上不能用了,工业控制机上能用。

  据一位内部员工透露,凯思昊鹏2002年进入移动通信领域,2003年取得了“飞速发展”。现在是智能手机发展的最好时机,市场增长潜力大,而且在操作系统上还没有形成垄断。

  在这个全新的领域,很多厂商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事实上,现在围绕智能手机已经形成了一大片“后台厂商”。除了操作系统以外,还有关于语音技术、输入法、MP3、流媒体、可视电话、游戏的开发者,在中关村,这样的企业数不胜数。

  国有厂商在客户服务方面也有独到的优势。在3G阶段,应用服务是移动通信的主角,手机往往与业务进行捆绑销售。成立于1993年的深圳宇龙通信以前专注于提供电信设备和解决方案,在长期的合作中与运营商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现在成为信息终端提供商,主要研发智能手机。2003年,该公司推出了中国第一款CDMA1X手机“酷派688”,公司与中国联通、银河证券合作,使这款手机集电信增值服务与移动商务于一身,在证券领域得到了创新性的应用,银河证券的用户可以通过它接受资讯服务、实时信息,进行股票交易。而该公司还会与金融、公安部门联合推出更多的行业应用。由于有联通公司优良的网络作支撑,这款产品受到了用户的极大欢迎。

  徐国祥认为,移动证券服务一举而有三得:为股民提供了更大的方便,其信息更丰富,大屏幕可以显示曲线图;对券商而言,不仅减少了运营成本,也可从增值服务中受益;宇龙通信还可以借此和联通合作展开虚拟运营。

  国产手机抓住机遇收复地盘的欲望眼下相当强烈,记者听到的一则轶闻说,影片《手机》播出后,中关村手机产业联盟邀请原作者刘震云在北京翠宫饭店相聚,当听说刘震云下次还要写与IT有关的小说,在座的国产手机厂商老总们要求下次一定要安排主角使用国产手机,并告知这位作家,他们生产的智能手机完全有把握将特殊信息隐藏起来。

  带宽仍是瓶颈

  智能手机在2004年是否就畅行无阻呢?通过制造时尚催发起来的概念能否经受得住市场的考验?

  事实上,移动通信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概念炒作史,早先是炒作WAP手机,后来是炒作CDMA绿色手机、小灵通,现在是智能手机。对大众消费品而言,炒作概念是必须的,也会有所收效,除非它与实际应用距离太大。

  “GPRS实际带宽为几十K,这限制了很多功能的应用。人们已经适应了电脑宽带上网,ADSL有512K的速度,现在再来使用这个速度,心理上不会适应。一方面在桌面上高速上网,一方面得忍受手机上网的慢速。”一位业内人士抱怨说。

  运营商则认为,现在只是市场培育期,先让大家知道有这么回事,慢慢再升级网络,反正3G不远了。

  可以说,相对现有网络条件而言,智能手机仍是个超前的产品,许多应用其实并不能流畅地使用(其中也有程序设置的问题)。目前,主要的瓶颈是带宽,而且这一状况在3G之前是不会有多大好转的----这也正是制造厂商们大力为3G造势的原因。

  在移动通信发展过程中,每一次网络的扩容,都会引起终端和SP市场呈几何级数的增长。WAP的发展可以说明问题。中国移动最先在2000年就推出WAP,于是在手机生产中产生了第一次WAP手机热。当然,这次手机上网的启蒙运动并没有在市场上引起广泛响应,这固然与手机用户少、价格贵有关,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数据传输瓶颈没有突破,当时使用的是数据电路(CSD)技术,传输速度不到10K,手机用户上网感觉很慢,失去了使用WAP功能的信心。2002年5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GPRS后,数据传输速度相对提高,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WAP应用的速度瓶颈,这为终端厂商又注入了强心剂,彩屏手机、WAP手机甚至PDA都迎来了新的增长点。这就是智能手机大幅度增加的前提条件。

  由于带宽更大,中国联通的WAP服务更为成功,推出仅半年多,发展用户1800万,已经超过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成功也得益于中国移动几年来对市场的培育)。CDMA1X网速更高,许多在GPRS上不方便实现的功能在联通的WAP上就相对比较容易实现。此外,还有人评价说联通与移动的界面生动、鲜艳,两者好比广播和彩色电视的差别,而联通的一键上网功能也减去了移动那些麻烦的设置问题。当然,以上只是相比较而言得出的结论,其实,无论是哪家运营商的用户,目前阶段通过手机使用诸多业务都存在不够快、不方便的情况。

  可以说,众多智能手机厂商看准的是未来而不是现在。手机上网、手机购物毕竟是无法阻挡的潮流,这种趋势在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更为明显的征兆。据爱立信公司预计,到2004年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到6亿。而美国研究机构弗莱斯特公司(Forester Research)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将使用手机购物和收取网上信息。由此可见,一旦网络瓶颈打开,并解决好了不便于操作的问题,智能手机就不愁没有用武之地了。
  很多产品或公司成了网络质量的祭品,如波导的第一款股票机,还有早期为中国移动WAP应用提供应用功能开发与信息集成的“掌门网”。旁观者可以视之为决策失误,但在通向3G的路上,没有这些勇于失败的尝试者,谁能知道什么是成功呢?

摘编自2004年2月19日《通信世界》

原文可参见:

http://www.cww.net.cn/CwwSpecial/Article.asp?id=9907

http://www.telecomjs.com/infodisplay.aspx?sColumn=41&info_id=721


 
版权所有(c) 水清木华研究中心 京ICP证0201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