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些在摩托罗拉的朋友常常很看不上诺基亚和三星等公司的做法‘他们换一个机壳或者颜色就算是一款新手机’,但是,用户还真的很买后者这种做法的帐。”Google研究员吴军在《浪潮之巅系列:没落的贵族—摩托罗拉》一文中曾这样评价摩托罗拉手机业务的衰落原因。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电子技术已经走下神坛的今天,各大手机公司之间的技术差异并不多,不同手机企业的IC、元器件甚至EMS供应商甚至都是同一家。此时,手机的功能、外观、操作性等非电子技术因素反而成为了手机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而决定这些的,正是手机工业设计中的 ID及UI/UED设计。

除了吴军指出的三星和诺基亚,还有一个深谙此道的公司,那就是先后改变了PC、MP3和手机设计规则的苹果,凭借出色的工业设计和极佳的操作体验,iPhone已经深刻的影响到了手机行业的设计模式。而据iSuppli公司的拆机分析,苹果最新推出的iPad更是把接近一半的材料成本(BOM)都用在了显示器、触摸屏和其它用户界面部件上面。“iPhone和iPad正在改变电子产品目前及将来的设计规则,”iSuppli公司的总监、首席分析师及拆机分析业务经理Andrew Rassweiler表示,“它们代表了一种新的模式。一种一切以人机界面为中心,所有技术都服务于用户体验的模式。”
抢先布局,国际大厂遍设专利地雷
在这种以用户体验为主的竞争之中,更加酷炫的ID设计和友好便捷的UI/UED设计成为产品的最新核心竞争力,一向了解专利威力的国际大厂自然不会在此领域放下专利大棒,如上述的苹果就注册了让整个业界十分头痛的多点触控专利,并在近期频频发起相关诉讼,借以阻退或者拖慢竞争对手们的步伐。此外,苹果近期又为一项名为iKey的新技术申请了专利,该专利可以利用无线锁让iPhone和iPod Touch代替传统的钥匙,预计今后当无线锁成为潮流之时,苹果又可以大发一笔专利财了。
面对苹果的专利攻势,其他厂商自然也各有奇招,如宏达电(HTC)就在苹果不断的进攻之中选择了向微软交保护费以规避风险,摩托罗拉、三星以及高通也都在不停的积极申请相关专利以争夺话语权:摩托罗拉获取了可用手机实现类似电视墙应用的多屏扩展显示专利、通过透明翻盖中不同材料的不同光线折射率实现3D立体效果的手机用3D显示技术专利;诺基亚则得到了可变形的柔性显示技术专利,利用用户运动时的动能给电池充电的动能电池专利;高通则获得了可以让未来手机、电视、电脑三屏合一的多重折叠式移动设备专利;三星也将折叠隐藏式的QWERTY全键盘设计、以及带有香味手机的专利揽入怀中等等。
奋力追赶,中国企业思路转变
通过在工业设计、用户操作体验方面的专利布局,上述厂商在未来的手机市场中已经取得了充分先机,而其可以不断挥舞各自的专利大棒以狙击竞争对手和获取自身利益。但同时反观国内,却发现中国手机厂商在此方面仍然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特别是由于成本和理念方面的问题,国内厂商与国际厂商在工业设计方面的投入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据说韩国就有三千多家专业的手机工业设计公司,而整个中国只有聊聊数百家,特别是在庞大的山寨手机大军里,在抄袭与模仿仍然是主流。在去年深圳文博会中首次登陆中国的“红点”奖主席彼得·扎克也曾经不留情面地直接指出,深圳设计本土味有余而国际化不足,“山寨问题”更多是抄袭行为。
不过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国内手机厂商的充分重视,如已经跻身全球手机份额前五,出货量累计过亿的中兴通讯就在上海设立了数百人的工业设计团队,其自行设计的产品多次荣获iF设计大奖,并在2007荣获素有“工业设计奥斯卡”之称的德国红点设计;负责运作飞利浦品牌手机的深圳桑非通信也在今年(2010年)获得了红点奖中的国际大奖。而正在深圳召开的第六届文博会中,设计与科技的结合已经成为展示的主题,在展会同期举办的洛可可深圳公司的开幕式上,洛可可深圳分公司总经理李毅超也向创e时代表示:在激烈的竞争中,大部分深圳企业已经懂得了利用工业设计提升自身品牌与产品价值、规避国际专利风险,“在文博会以及深圳公司试运营的三个月来,我们不断接到珠三角企业对工业设计、品牌管理、营销、实施层面的问题,这也让我们看到了珠三角企业的成熟以及企业在品牌树立、向‘中国创造’发展的努力和需求。”
助推发展,手机工业设计活动连环推出
除了在文博会上的展示与交流之外,为了提升中国手机及便携电子产品的工业设计力量,推动本土便携电子厂商自主创新设计的交流与发展,创e时代网(www.cetimes.com)、深圳创意时代会展启动了“2010年创e时代便携产品创新设计大奖”评选活动,针对本土手机等便携产品的工业设计进行评选点评。此外,在7月8日-9日展举办的便携技术展中,创e时代网也将召开首届创e时代工业设计沙龙,力邀中国本土及香港知名工业设计师和各大便携电子厂商工业设计负责人出席,共话便携电子工业设计,为中国便携电子厂商未来的产品设计提供参考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