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叫板实名制 全国一周百万手机染“僵尸”损失200万
来源:移动labs  日期:2010-11-08

自从有了互联网,也就有了黑客和病毒,但是自从有了手机病毒似乎与其毫不相干,随着手机功能增多,智能手机把互联网也扯了进来,于是一场浩浩荡荡的病毒运动就爱上了这个“精巧的小宠儿”。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11月7日报道,据统计全国一周内有百万部手机染上僵尸病毒,话费耗费损失约200万元之巨。这个突破手机病毒史的数据让人不寒而栗,“僵尸病毒”到底是怎样一种病毒,缘何可以如此肆虐?这不仅仅是一次“僵尸病毒”事件,同时也给所有手机用户敲响了手机使用安全警钟。

mobilevirus.jpg
手机和“僵尸”的约会

僵尸病毒 花你的钱做他的事

估计大家可能都看过这样的惊悚电影,人被僵尸咬后,会变成僵尸再去咬别人。如今,这一典型事例走下荧屏真真实实在我们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上演。近来在手机上肆虐的“僵尸病毒”正是这样一个恐怖的生活代表。最近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手机病毒,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一旦手机感染了这种病毒,那么这部手机就变成了“僵尸手机”,病毒通过短信等渠道,悄悄地把你朋友、同事等周围人的手机一个个都变成“僵尸”,而且,机主很难察觉。当你的手机变成“僵尸手机”以后,它就会被人操纵花你的钱去帮别人发短信。

感染方式 捆绑插件发毒信

专业人员发现,手机里一个名为手机保险箱的应用软件中捆绑着一个小插件,其实就是一种手机病毒。中了病毒的手机,首先会将手机的SIM卡标识等配制信息上传到黑客控制的服务器,然后黑客就可以通过服务器下发手机,控制手机随时给任何号码发送任何内容的短信。这种病毒具有罕见的攻击性,所发出去的一些短信里面的链接也是藏有病毒的,一旦其他人收到短信,点击链接,则会被安装上类似的病毒。而且,这部手机又会去攻击别人的手机。

僵尸传播 类似传销组织

据从事手机安全研究多年的北邮教授邹仕洪称,这种病毒的传播特点有点像传销组织,一级感染一级,时间越长,被感染和控制的手机也就越多,它呈现指数级爆炸型增长。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运行部主任周勇林称,9月的第一周就发现全国将近一百万部手机感染这种病毒。据悉,僵尸手机病毒很难被用户和运营商发觉。

手机和“僵尸”的约会

利润10倍 渠道商或为元凶

手机僵尸病毒之所以横行无忌正是利用了目前互联网的开放性,很多人可以冒用IP,在论坛上发布带有病毒的软件供人下载,因此要追查病毒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很难。技术人员发现,在中了“手机僵尸”病毒的手机发送的短信中,有一大部分是广告短信。据悉,游戏等网站往往把短信宣传交给渠道商来做,而渠道商有可能是这种病毒的元凶。据业内人士介绍,渠道商发送一条短信要花费0.03元至0.05元,而每次一般要发送10万条,这样成本约为3000元,收益大约为6000元。而通过在短信中植入“手机僵尸”病毒,同样花费3000元的成本,发送出的短信通过自动传播,能带来10倍,即6万元的利润。100万部手机每天耗费用户话费约为200万元。

变种病毒 能灭杀毒软件

目前手机病毒花样不少,除了“手机僵尸”病毒,目前,网络上还出现了病毒的变种,这种病毒能够在手机锁定的状态下自动发送信息,很难被用户察觉。同时,越来越多的手机病毒不但能逃过运营商的围追堵截,甚至能够将杀毒软件杀掉。

手机病毒肆虐 实名制也无奈

智能手机应用越来越普遍,据国内调查机构预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将在2013年接近50%。同时,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已达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以上。据瑞士瑞信银行预测,到2015年亚洲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将达到3.47亿。面对这一庞大的智能手机用户群体,受庞大的经济利益所驱使,一些不法之徒便铤而走险,早先利用垃圾短信、骚扰短信、短信诈骗、恶意扣费等等手段来诱使用户以收渔翁之利。基于遏制手机市场这种恶意行为保护用户利益,国家大力出手实行手机实名制,这样对于震慑这类不法行为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实名制了那好,我不敢发了那就制造病毒让用户自己互发吧……”于是手机病毒乘虚而入,大肆袭来,把曾经饱受短信骚扰刚刚定下神来的用户又闹得心烦不堪。手机安全,又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手机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据统计,目前手机市场上发现的手机病毒以及恶意软件总数超过1600种,且增长速度正在加快,仅今年上半年就有超过500种新病毒出现。并以每日截获数十种新样本的量级在持续增长。包括“手机骷髅”、“短信海盗”、“秘密大盗”等,对手机用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这个手机病毒日益猖獗的环境下,除了应用杀毒软件以及用户做好自身防范提高防毒意识很重要,同时政府部门的参与,主流手机安全厂商的改进,以及手机安全产品的加强都不可或缺。手机安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手机实名制如同虚设,反而更容易让不法之徒轻而易举获得用户的个人真实信息;同时手机银行以及由手机而衍生出的一些新应用又如何让广大手机用户放心的去体验?当务之急提高手机用户自身安全防范意识还是很重要,除此之外,希望有关部门共同联手捍卫一份手机安全使用的大好环境。

---- 友情链接 ----
2005-2009 版权所有(c)   北京水清木华研究中心   京ICP证020155号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