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博客 日期:2011-09-01
8月30日,流媒体网举办了一场关于“智能终端和应用程序商店的未来”的产业沙龙。此次沙龙,没有沿袭以往的PPT宣讲的形式,而是更多的以即兴讨论的形式进行展开,于是也便有了更多的交锋,有了更多的辩论环节和灵光乍现。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Android等开放平台的应用,以及Apple TV、Google TV等诸多新品新概念的传播,智能化终端正逐步成为业界的发展趋势,而其中推进最为有力,效率最快的则是电视机产品,而随着智能电视终端的推出,也相应开始形成对于应用的需求,于是应用程序商店的形态也便成为目前产业的关注重点,同时也反过来对智能终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无论从智能电视终端还是国内的应用程序商店的现状来看,整个产业都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还是属于简单的照搬原来智能手机的业务形态,并没有针对电视屏的属性形成针对性的业务开发。正如杨景教授所说,我们现在学到的只是苹果的产品,而没有学到其本质,不能把产品和服务做到很好的统一。现有的应用商店建设如果仅仅只是简单的转移,那么就又进入了一个红海,其实我们要寻求的是能够满足电视机用户在娱乐方面需求空白点的蓝海市场。“但这个蓝海市场究竟在哪里,恐怕不是拍着脑袋能想出来,而是需要如大海捞针般在用户市场自发浮现出来的。目前应用程序商店包括应用开发大赛等形式便承担着这样一个功能。
我觉得,在电视机上的非视频应用,还属于一个长尾价值模型。更多是作为智能电视的一个概念卖点而已。在基于互联网的开放运营环境下,缺乏清晰的商业模式。其发展形态类似海选,是先求量多,在尽可能匹配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是借此构建产品雪球效应的宣传和推广空间。其次是在多元的产品应用中形成用户的自发筛选,浮现出真正具备商业价值的应用,但这个比例很小,颇有一将功成万古枯的感觉。而且这个价值的最终实现需要时间的积累和用户消费习惯的培育,IPTV增值业务的发展历程可作借鉴。
在这次会上,关于应用程序该如何发动群众,有两个不同的说法形成了PK,一个是台湾Android论坛主席高焕堂老师提出的草船借箭的方式,即依托现有的电视机终端的庞大用户规模,作为吸引应用程序开发者积极参与的最大价值筹码,从而为应用程序商店的发展获取更多的社会开发资源,但所有的应用开发并不应该完全捆绑在某一个平台,这样更易形成整个市场的百花齐放。
另一个说法,则是由中智盟等家电厂家建立统一联盟,形成内部的标准统一,然后将SDK开放给应用开发者,其对于应用开发者的吸引力,在于好的应用可以迅速的在联盟内部的产品平台上形成推广覆盖,同时也减少了开放者针对不同平台的重复开发。但开发者和平台间的捆绑关系较为明显。
如果说具体的差异,前者推崇Android的自由开发的环境,注重以开发者体验为重,而后者则是类似苹果,以企业需求为核心,打造依附自身产品的应用练,注重以用户体验为重。
虽然说法各异,出发点也因各自所处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个人认为,两者其实的最大依托还是用户规模,只是一个是以自由开发者的眼光从整个产业的宏观出发,突出开发者价值;另一个则是从运营者现实的用户基数角度,从产业商业利益出发的探索。立场不同两者都无可厚非。但是有个现象值得思考,就是虽然现有的手机、PAD的应用程序已经有成千上万,但对于用户来说,90%的用户其实都仅是在用着10%的常用应用,过多的应用反而会使用户迷失在信息海洋之中。
尤其要考虑到目前电视机用户的使用时间的特性和使用习惯的特殊性。应用商店的商业价值恐怕在较长时间内,更多是作为电视机销售的一个卖点,而难以构成用户消费的主力。其长尾效应要更弱于PC端。但是,如果智能电视应用程序商店不经历这么一个成长的过程,那么就始终无法探究其未来的生命力。而在整个家电厂家群雄并立的现状下,欢网和中智盟所推出的一系列举措和标准,对于产业的发展还是有利的,尤其是起到了应用聚合的作用,同时依托用户规模,也便于合力开展积极探索。在这次会上,来自欢网的吴盛刚也和大家阐述了欢网的发展思路和合作希望。同时在会议前期,欢网也演示了他们智能电视的一些最新应用。其中有些应用还是比较不错的。
同时,在会上又延展出了关于围墙花园的讨论。之前,我们谈论 IPTV等业务,因为其是围墙或半围墙的花园,而对其发展前途不甚看好。但时至今日,尤其在互联网业务叫好不叫座,商业模式不清晰,难以形成商业收入的现在,围墙花园反而因更具备自我造血的能力而成为生命力最强的。其中,另一个代表就是苹果,苹果自成一套,但其整个发展却形成了封闭的围绕自己终端的垂直产品链,从而可以对自有产品的所有商业模式形成有效可控,形成商业价值的自我塑造,而反观互联网业务,或许正是因为过度开放,反而形成鸟无头不飞的现状,所有环节都不跟着你走,形成了商业模式的难建。关于这个观点,来自互动媒体产业联盟的杨昆的发言非常值得一听。个人认为,在未来智能电视的应用业务上,或许能形成商业价值的不一定来源于目前热火朝天的自由开放产品,而是在 IPTV上现有的发展正好的增值业务的移植。IPTV业务的探索是智能电视发展的有效借鉴。
在会上,杨景教授举了亲身经历,他已经很少看电视了,内容的获取现在更多通过PC、PAD屏等渠道,这对电视从业者来说形成了极大的危机,但同时,也将预示着,随着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未来将不是一个屏打天下的局面了,而多屏联动将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挖掘电视屏业务价值的关键也在于如何下好多屏联动这局棋。
三大屏中,电视屏的最大价值在于建立在公信力基础上的媒体传播价值;移动屏的优势除了便利外,更在于操作体验的手段和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或许当某一天在家中实现了联动,杨教授便会因电视屏有PAD屏所不能比拟的视听效果,在通过PAD屏获悉信息后,通过电视屏享受视听,从而再度回归到电视屏前。因此,必须重视多屏在产业发展中的革命性地位是提升电视产业价值的关键。家电厂家会从产品入手,但缺乏对用户的控制,而运营商的用户资源则会是其最大的依托。
而从智能化终端和应用程序商店的发展来看,整个商业模式,产业链,以及各方资源配备还不完善,尚处于产品阶段,前行之路尚漫长。而这次沙龙最终并没有形成结论性的东西,因为这个产业还是属于发展的前期,还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因此,我们需要的更多是兼听则明。而正如我们年初展望互联网电视2011年发展的论断,定位之年找准自己的位置最重要。而在一个商业化的产业环境下,最后衡量产业发展的标杆还是是否具备可持续的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