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金立智能手机未脱离山寨化阴影 难获用户认同
来源:Chinabyte  日期:2012-02-24

  按爱好下围棋的金立董事长兼总裁刘立荣的话说,金立通信现在“中盘刚刚开始”。“一盘棋通常由布局、中盘和收官三阶段构成,对企业经营来说,抢占市场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布局",开始投入生产是"中盘",产品销售和品牌维护则是"收官"。

  基于这样的棋局思路,让金立成为了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本土手机制造商。而金立的野心显然远不止于此。几个月前,刘立荣在一个发布会上表示,智能手机将是金立今后的战略重点。

  刘立荣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我的预测是到2014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的比例将会达到50%。到那个时候,中国将会有5亿用户使用智能手机。我们非智能手机目前在国内开放市场的占有率是10.3%,我们希望在此基础上,在智能手机领域有所突破,明年智能手机的销量目标是1500万部”。

  而此后金立又将智能手机销量目标提高到2500万部,IT商业新闻网通过了解得知,金立从去年下半年起,每月手机(功能机加智能机)销量仅100多万台,要达到2500万台智能机的销售目标,实在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易观智库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手机市场份额前十名中,国产品牌占到6席,其中华为、中兴和联想为国产品牌第一梯队,市场占有率为9%至7%不等;金立名列第四,市场占有率约为5%;之后是OPPO和酷派,占有率都为3%左右。

  为求快速上位,金立依靠低价策略在三四级市场大量铺货,但这样的销售策略在追求品牌和品质的一二级市场显然很难奏效。有观点认为,仅靠巨大的产量、低廉的价格,金立将很难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有所作为,达到“智能手机出货量2500万部”的目标会非常困难。

  尽管金立不承认,但很多人仍然觉得,金立进入智能手机这个领域的时间有些晚。这个领域早已不是广阔的蓝海。当金立推开这扇门的时候,它看到的是景象只有拥挤和吵闹。国际性的大厂如苹果、三星、摩托罗拉等份额领先,华为、中兴等国内厂商实力同样不能小视。就连山寨机厂商也夹杂其中。在这样的情况下,金立的困难和机会相等。

  在目前的智能手机巨头中,三星是金立学习的榜样。前者作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手机厂商之一,一大特点就是综合性、全覆盖产品线。

  在刘立荣眼中,三星为什么能够持续与苹果抗衡?就是因为三星以后来者的身份,快速适应了市场的变化并不断高效率推出新产品,迅速抢占了市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刘立荣认为,首先在手机屏幕、内存、电池、摄像头等领域,三星集团都是世界第一的供应商。在做供应商的同时,三星手机在产业链上的垂直整合做得很好,推出来的手机类型是全面覆盖,产品从200多块钱到一万多块钱都有。

  另外,随着特别是Android智能手机的发展,三星等大品牌与“东家”谷歌之间也保持着密切的沟通,系统构架的调整、UI界面的变化、消费者的需求,都是双方沟通的主要内容。

  这样的沟通恰恰是国内厂商所欠缺的,这也可以说是国产智能机的一个通病:只得其形,不得其神,只能亦步亦趋的跟在这些手机制造巨头身后,探寻所剩不多的空白市场。金立也不例外。

  虽然已推出了多款智能机型,但据IT商业新闻网记者在对多位手机用户的采访时发现,在众多消费者的印象里,金立一直是个高于山寨机、低于国际大牌手机的厂商。外观设计、超长待机、自带流行音乐铃声,这些与山寨手机极为类似的特点,更让金立手机只能凭借低价格存活于三四季级市场的低端消费市场,很难获得一线市场用惯了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等大品牌的消费者的接纳。并且,刘立荣一直强调公司内部运行上要像小公司的形式,保持初创公司的激情和灵活。但这样的文化与运营方式,也被许多人认为仍未摆脱山寨厂商的原色。

  为求快速上位,金立依靠低价策略在三四级市场大量铺货,但这样的销售策略在追求品牌和品质的一二级市场显然很难奏效。有观点认为,仅靠巨大的产量、低廉的价格,金立将很难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有所作为,达到“智能手机出货量2500万部”的目标会非常困难。

  为求快速上位,金立依靠低价策略在三四级市场大量铺货,但这样的销售策略在追求品牌和品质的一二级市场显然很难奏效。有观点认为,仅靠巨大的产量、低廉的价格,金立将很难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有所作为,达到“智能手机出货量2500万部”的目标会非常困难。

  另外,金立的销售网络尚未覆盖到智能机上面。2011年,华为、中兴通讯等从运营商方面收获不小,定制合约机采购量动辄百万。可与移动运营商的关系却是金立的短板。目前金立的几款智能机仍采用传统社会渠道,销量在“去年12月为20余万台,今年1月为50万台,预计2月份同样是50万台”。而一位分析人士对本网记者说,金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销量每月功能机与智能机加起来也就100多万台。“如果按每月百万台计算,一年才1200万台,金立制定的所谓的2500万台的智能机销售目标,不过是为自己和经销商打气之举”。

  深圳战国策首席分析师杨群告诉IT商业新闻网,在深圳,很多规模小的手机厂商为了做智能机,纷纷改头换面,重新以新的品牌亮相。这也是摆脱之前的山寨形象的一种措施。而金立不行,这牵扯到推广成本的上升。虽然此前也在培养子品牌,但这样的方式很难获得成功,因为“船大难掉头”。

---- 友情链接 ----
2005-2009 版权所有(c)   北京水清木华研究中心   京ICP证020155号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1902